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01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产品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通过设置不锈钢水平输送线自动运送试验产品,并设置三风道循环加热装置对试验产品进行循环均匀加热,且设置进出料口可机械手臂自动放取产品,也可以人工拿取产品,并于进料口和出料口最外侧常温区均安装对射光纤以检测试验产品是否全部取走,进而防止产品掉落,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对产品进行高温环境试验,且通过设置可编程控制系统使得箱内温度可控、时间调控,从而使得产品高温试验高效、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Tunnel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es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产品试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高温环境试验箱通常具有以下缺点:一、进出料口没有检测有无产品的检测装置;二、无可编程式控制器用于控制箱内温度、以及试验时间等;三、无法与自动化机械手臂配合使用;四、进料口和出料口由于温度过高,人工放取产品很容易烫伤;五、内部循环风道单一、箱内温度不均匀;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其中,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若干循环加热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箱体下方的输送装置;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和位于所述循环风机两侧的加热丝;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输送机架和位于所述输送机架上的水平输送线,在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始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末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在所述进料口上方和所述出料口上方均设置有风幕,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外侧均设置有对射光纤。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循环电机和与所述循环电机连接的叶轮,所述循环电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且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风道上板两侧的风道侧板,所述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箱体顶壁的所述隔热保温层之间形成上风道,所述叶轮和所述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上风道内,且所述风道上板位于所述叶轮下方的部分镂空,且所述叶轮和所述水平输送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保护罩以将所述循环电机罩设于所述箱体之上。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维修门。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输送线为不锈钢网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钣金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调整脚,且若干所述调整脚的高度可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维修门。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电器控制箱,所述电器控制箱内安装有触摸屏式人机界面和可编程式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可编程式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外侧的常温区均安装有对射光纤以检测试验产品是否已经全部被取走,进而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输送线的运行,防止产品掉落。二、通过设置包括触摸屏式人机界面和可编程式控制系统的电器控制箱,且该可编程式控制系统分别与循环加热装置和输送装置连接,以方便控制箱体内部的温度范围以及试验时间等,从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三、通过将水平输送线设置于箱体和壳体之间以形成类似于隧道式样的产品输送线,试验产品从进料口通过水平输送线匀速地进入高温箱内,再从出料口送出,完成整体试验过程,且该进料口与出料口可与自动化机械手臂配合使用,拿取产品更高效、更安全,此外由于该箱体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上面均安装有凉风降温的风幕以防止进出料口温度过高,从而也可以人工拿取产品,灵活性强。四、通过于箱体内设置有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风道上板两侧的风道侧板,且该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箱体顶壁的所述隔热保温层之间形成上风道,并将叶轮和所述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上风道内,并设置该风道上板位于叶轮下方的部分镂空,从而能形成由顶部向下方试验产品加热再通过两侧向顶上吸风以达到三风道循环均匀加热的效果,进而能够达到模拟试验产品需求的环境温度。五、整体设备外形美观,结构稳定、安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的循环加热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可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以及不同高温要求的产品做高温试验,尤其适用汽车电子行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具体的,该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设置于箱体顶部的若干循环加热装置和设置于箱体下方的输送装置;该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风机1、以及循环风机下方的叶轮4和位于叶轮两侧的加热丝3;该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2、位于壳体12内的输送机架13和位于输送机架13上的水平输送线14,在箱体上位于水平输送线14始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6,位于水平输送线14末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7,箱体在进料口6上方和出料口7上方均设置有用于凉风降温的风幕(进料口6上方设置有进料口风幕8,出料口7上方设置有出料口风幕9)以防止进出料口6、7温度过高烫伤操作工,该进料口6与出料口7可与自动化机械手臂配合使用,使得拿取产品更高效、更安全;也可以根据客户具体条件通过人工拿取产品。该进料口6和出料口7外侧的常温区(临近进料口6和出料口7外侧的壳体12上)均设置有对射光纤17以用于检测试验产品是否已经全部被取走了,若全部取走,则设置时间到,水平输送线14就运行,反之则始终等待,直至试验产品被拿光,从而能够防止试验产品掉落,从而减少试验产品损失。使用时,试验产品从进料口6放入水平输送线14,然后由通过水平输送线14匀速地进入高温箱体内,再从出料口7送出,完成整体试验过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烦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上述循环风机包括循环电机1和与循环电机1连接的叶轮4,循环电机1设置于箱体的上表面(即箱体的顶板至少),该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9以使得箱体能够保温,且该箱体内设置有风道上板和位于该风道上板两侧的风道侧板,该风道上板和位于箱体顶壁的隔热保温层19之间形成上风道,该叶轮4和加热丝3均设置于上风道内,该风道上板位于叶轮4下方的部分镂空,从而能形成由顶部向下方试验产品加热再通过两侧向顶上吸风以形成三个风道2,从而达到了三风道循环均匀加热的效果,进而能够达到模拟试验产品需求的环境温度,另外该叶轮4和水平输送线14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例如50mm等),以为客户放置试验产品以及循环风提供空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5以将循环电机1罩设于箱体之上,从而达到散热、美观、安全和防尘的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上述箱体设置进料口6的一侧为箱体的前板,设置上述箱体设置出料口7的一侧为箱体的后板,则箱体的前板上设置有前维修门10,箱体的后板上设置有后维修门11以便于循环加热装置的拆卸和维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平输送线14为不锈钢网状结构,由于该水平输送线14可一次性提取大数量的试验产品同时做试验,从而提高了试验效率。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12为静电烤漆钣金壳体,即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使得整体结构安全、方便、稳定、美观。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12底部设置有若干高度可调的调整脚16,以方便调整体箱体的水平。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12上安装有维修门15,以方便对输送装置的构件进行拆装或维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箱体的一侧(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若干循环加热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箱体下方的输送装置;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和位于所述循环风机两侧的加热丝;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输送机架和位于所述输送机架上的水平输送线,在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始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末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在所述进料口上方和所述出料口上方均设置有风幕,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外侧均设置有对射光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若干循环加热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箱体下方的输送装置;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和位于所述循环风机两侧的加热丝;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输送机架和位于所述输送机架上的水平输送线,在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始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线末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在所述进料口上方和所述出料口上方均设置有风幕,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外侧均设置有对射光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高温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循环电机和与所述循环电机连接的叶轮,所述循环电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且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风道上板两侧的风道侧板,所述风道上板和位于所述箱体顶壁的所述隔热保温层之间形成上风道,所述叶轮和所述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上风道内,且所述风道上板位于所述叶轮下方的部分镂空,且所述叶轮和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娟陈晓龙杨银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器集团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