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99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包括两个纵向分布且相互间隔的转接板;两个转接板之间的位置用于固定放置需要进行振动实验的电池包;两个转接板的顶部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垂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梁;两根第一支撑梁的顶部与横向分布的第一吊装转接梁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转接板还分别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多根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吊装转接梁;第三支撑梁的顶部连接有第三吊装转接梁;第四支撑梁的顶部连接有第四吊装转接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公开的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设计科学,可有效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包进行振动固定,适应性强,应用于多种尺寸的电池包的振动实验中。

A General Vibration Tool for Battery Pac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振动实验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掌握锂电池包的抗振性能,需要对锂电池包进行国标强检振动实验,这时候,都会用到振动工装,且要求锂电池包在振动工装上的安装方式与整车安装方式类似,例如现有的振动工装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振动工装,能够将锂电池包安装到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然后进行振动实验。对于现有的振动工装,其结构单一,只能针对一种固定尺寸的电池包进行固定,适应性差,一般在国标强检振动实验通过后便不再使用,显著增加了电池包的振动实验成本。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振动工装,其可以有效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包进行振动固定,适应性强,可以应用于多种尺寸的电池包的振动实验中,能够显著降低电池包的振动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有效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包进行振动固定,适应性强,可以应用于多种尺寸的电池包的振动实验中,能够显著降低电池包的振动实验成本,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包括两个纵向分布且相互间隔的转接板;两个转接板之间的位置用于固定放置需要进行振动实验的电池包;所述两个转接板的顶部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垂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梁;两根第一支撑梁的顶部与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吊装转接梁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板还分别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多根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转接梁;所述第三支撑梁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吊装转接梁;所述第四支撑梁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吊装转接梁。其中,所述电池包的横向四周边缘具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吊耳;多个吊耳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装转接梁、第二吊装转接梁、第三吊装转接梁和第四吊装转接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电池包的横向宽度与所述两个转接板的横向间隔距离相同。其中,所述两个转接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外部振动台的振动台台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分别通过嵌入在沉头孔内的螺栓与转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的高度,分别与所述电池包对应位置的高度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还通过一根斜梁与所述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梁和第一支撑梁为一体成型。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有效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包进行振动固定,适应性强,可以应用于多种尺寸的电池包的振动实验中,能够显著降低电池包的振动实验成本,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此外,对于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对电池包的拆卸方便,可以用于多款电池包的振动实验,有利于提升振动实验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振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中的第一吊装转接梁、第二吊装转接梁、第三吊装转接梁、第四吊装转接梁分别与电池包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构成第一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中的转接板与多个支撑梁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构成第二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与电池包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振动台台面,2为转接板;5为电池包;31为第一支撑梁,32为第二支撑梁,33为第三支撑梁,34为第四支撑梁;41为第一吊装转接梁,42为第二吊装转接梁,43为第三吊装转接梁,44为第四吊装转接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包括两个纵向分布且相互间隔的转接板2;两个转接板2之间的位置用于放置需要进行振动实验的电池包5;所述两个转接板2的顶部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垂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梁31;两根第一支撑梁31的顶部与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吊装转接梁4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板2还分别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多根第二支撑梁32(不限于图示的两根)、第三支撑梁33(不限于图示的三根)和第四支撑梁34(不限于图示的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梁3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转接梁42;所述第三支撑梁3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吊装转接梁43;所述第四支撑梁3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吊装转接梁44;所述电池包5的横向四周边缘具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吊耳,多个吊耳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装转接梁41、第二吊装转接梁42、第三吊装转接梁43和第四吊装转接梁44(具体可以是内侧端,即朝向电池包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通过将电池包的吊耳与第一吊装转接梁41、第二吊装转接梁42、第三吊装转接梁43和第四吊装转接梁44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对电池包进行吊装操作,也方便拆卸电池包。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电池包5的横向宽度与所述两个转接板2的横向间隔距离相同。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两个转接板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外部振动台的振动台台面1上。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转接板2采用40mm的厚铝板,承载强度好,相对于钢材便于加工,可加工沉头孔,避免螺栓与其它结构的干涉,采用240mm的宽度,做成对称的两个转接板,可根据电池包的宽度调整水平相对位置(此处可调尺寸为100mm*100mm);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支撑梁31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第四支撑梁34,分别采用50*50*4mm标准方钢型材拼焊结构,承载强度好,通过螺栓与转接板2连接,可实现水平相对位置微调及竖直方向尺寸调整。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第一吊装转接梁41、第二吊装转接梁42、第三吊装转接梁43和第四吊装转接梁44,分别采用60*30*3mm标准方钢型材与铝块组合,可适应多种电池包5的外部吊耳的倾斜角度,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梁31、第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第四支撑梁34以及电池包5相连接,以实现吊装形式。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转接板2的底部沉头孔内嵌入M10的螺栓,沉头孔的相对位置可根据电池包5的相对尺寸选取,适应性强。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支撑梁31、第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第四支撑梁34,分别通过嵌入在沉头孔内的M10螺栓与转接板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31、第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第四支撑梁34的高度,分别与所述电池包5对应位置的高度相匹配,因此可根据电池包5的相对尺寸选取合适高度的支撑梁。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为了增强支撑的强度,所述第一支撑梁31还通过一根斜梁30与所述转接板2固定连接。具体实现上,所述斜梁30和第一支撑梁31可以为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所述电池包5与吊装转接梁(包括第一吊装转接梁41、第二吊装转接梁42、第三吊装转接梁43和第四吊装转接梁44)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纵向分布且相互间隔的转接板(2);两个转接板(2)之间的位置用于固定放置需要进行振动实验的电池包(5);所述两个转接板(2)的顶部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垂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梁(31);两根第一支撑梁(31)的顶部与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吊装转接梁(4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板(2)还分别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多根第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和第四支撑梁(34);所述第二支撑梁(3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转接梁(42);所述第三支撑梁(3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吊装转接梁(43);所述第四支撑梁(3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吊装转接梁(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纵向分布且相互间隔的转接板(2);两个转接板(2)之间的位置用于固定放置需要进行振动实验的电池包(5);所述两个转接板(2)的顶部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垂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梁(31);两根第一支撑梁(31)的顶部与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吊装转接梁(4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板(2)还分别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多根第二支撑梁(32)、第三支撑梁(33)和第四支撑梁(34);所述第二支撑梁(3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转接梁(42);所述第三支撑梁(3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吊装转接梁(43);所述第四支撑梁(3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吊装转接梁(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通用振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5)的横向四周边缘具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吊耳;多个吊耳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装转接梁(41)、第二吊装转接梁(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宗南李汉林张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力神动力电池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