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40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包括:基膜与电导件;所述基膜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导件,若干个所述电导件沿所述基膜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所述电导件两端分别连接有正极线排与负极线排;当所述电导件两端接通电源时,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之间的电压能够调整,通过调整所述电导件的电压改变所述基膜各点的折射率,左右眼观察到的不同视点的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存在视差。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tereo 3D Grating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栅膜,尤其涉及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
技术介绍
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称为光栅。光栅是一张由条状透镜组成的薄片,当我们从镜头的一边看过去,将看到在薄片另一面上的一条很细的线条上的图像,而这条线的位置则由观察角度来决定,如果我们将这数幅在不同线条上的图像,对应于每个透镜的宽度,分别按顺序分行排列印刷在光栅薄片的背面上,当我们从不同角度通过透镜观察,将看到不同的图像。传统的光栅一般是在玻璃片上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制成,通过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进行透光,刻痕刻上之后无法改变玻璃片的折射率,立体3D画面的深度无法进行改变,立体图像显示效果较差,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包括:基膜与电导件;所述基膜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导件,若干个所述电导件沿所述基膜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所述电导件两端分别连接有正极线排与负极线排;当所述电导件两端接通电源时,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之间的电压能够调整,通过调整所述电导件的电压改变所述基膜各点的折射率,左右眼观察到的不同视点的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存在视差。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的视差形成立体图像的深度。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膜一侧贴在显示屏上,所述电导件通电后,远离光栅层的一侧为平面结构。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电导件等间距分布。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导件通电后,电导件散发的热量能够调整基膜的色差。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导件的长度相同。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膜表面涂覆一层保护层。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膜为PET、APET、PC、PMMA层和玻璃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制成。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若干个电导件平行等间距分布在光栅膜内部,电导件两侧的透光部分形成光狭缝,两电导件之间的反射光发生衍射,使得左右眼观察到的画面产生视差,从而形成立体3D画面。(2)通过改变电导件的电压,基膜上各视点的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光的通过率,人体左右眼观察到的图像存在像差,由于像差的存在,画面发生深度立体变化。(3)电导件通电过程中,光栅膜贴在显示屏上的一侧为平面,使得光栅膜与显示屏具有较高的贴合度。(4)基膜表面的保护层能够防止光栅膜上造成划痕,划痕会影响光线通过率,保护层能够提高光栅膜的透光效果,进而提高立体图像的深度效果。(5)通过光栅膜贴在显示器上,能够实现裸眼观察到显示器中的画面呈现立体效果,使观察到的图像更加逼真。(6)通过电控的方式控制基膜的折射率,改变光栅膜的透光特性,使得光栅膜的折射率具有可逆性,且通过电压控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将基膜贴在显示屏上,改变电压进行测试调整图像清晰度,针对不同人的左右眼位置及距离偏差,以及左右眼的视力,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整不同折射率,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导件分布示意图;图中:1、基膜,2、电导件,3、正极线排,4、负极线排。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包括:基膜1与电导件2组成;基膜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导件2,若干个电导件2沿基膜1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电导件2两端分别连接有正极线排3与负极线排4;当电导件2两端接通电源时,正极线排3与负极线排4之间的电压能够调整,通过调整电导件2的电压改变基膜1各点的折射率,左右眼观察到的不同视点的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存在视差。电导件2沿基膜1宽度方向平行分布,正极线排3与负极线排4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基膜1一侧贴在显示屏上,电导件2通电后,远离光栅层的一侧为平面结构,电导件2通电过程中,光栅膜贴在显示屏上的一侧为平面,使得光栅膜与显示屏具有较高的贴合度,通过光栅膜贴在显示器上,能够实现裸眼观察到显示器中的画面呈现立体效果,使观察到的图像更加逼真。若干个电导件2平行且等间距分布在光栅膜内部,电导件2两侧的透光部分形成光狭缝,两电导件2之间的反射光发生衍射,使得左右眼观察到的画面产生视差,从而形成立体3D画面。电导件2通电后,电导件2散发的热量能够调整基膜1的色差,通过改变电导件2的电压,电导件2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同,使得电导件2附近的光栅膜产生色差,从而改变光的通过率,人体左右眼观察到的图像存在像差,由于像差的存在,画面发生深度立体变化。通过电控的方式控制基膜的折射率,改变光栅膜的透光特性,使得光栅膜的折射率具有可逆性,且通过电压控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将基膜贴在显示屏上,改变电压进行测试调整图像清晰度,针对不同人的左右眼位置及距离偏差,以及左右眼的视力,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整不同折射率,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基膜1为PET、APET、PC、PMMA层和玻璃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制成,电导件2的长度相同,基膜1表面涂覆一层保护层,基膜1表面的保护层能够防止光栅膜上造成划痕,划痕会影响光线通过率,保护层能够提高光栅膜的透光效果,进而提高立体图像的深度效果。以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包括:基膜与电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导件,若干个所述电导件沿所述基膜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所述电导件两端分别连接有正极线排与负极线排;当所述电导件两端接通电源时,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之间的电压能够调整,通过调整所述电导件的电压改变所述基膜各点的折射率,左右眼观察到的不同视点的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存在视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包括:基膜与电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导件,若干个所述电导件沿所述基膜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所述电导件两端分别连接有正极线排与负极线排;当所述电导件两端接通电源时,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之间的电压能够调整,通过调整所述电导件的电压改变所述基膜各点的折射率,左右眼观察到的不同视点的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存在视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排与所述负极线排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与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式立体3D光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的视差形成立体图像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控式立体3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振平顾敏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