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372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它包括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上的若干预应力束孔模板,其中:预应力束孔模板包括由若干单元板构成的筒型模板,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板相距一缝隙而不连接,其余相邻的两个单元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每个单元板的盖梁端头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盖梁端头模板螺栓连接的装配垫板而锚垫板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锚垫板可拆卸式螺栓连接的环形面板,所有面板形成一具有灌浆孔的安装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板安装、拆除便捷,拆除过程不易对模板造成损坏,模板可多次周转使用,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盖梁的施工质量。

Easily disassembled formwork for prestressing tendon holes at the end of cap be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公路、铁路等桥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尤指一种用于浇筑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
技术介绍
盖梁是整个桥梁下部结构中最主要的受力构件之一,其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整座桥梁的使用寿命。如何提高盖梁的施工质量,尤其是预应力束的施工质量,一直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传统盖梁施工使用的是盖梁端头模板与预应力束孔模板结合形成的整体固定式模板。在实际施工时,根据预应力束贯穿盖梁的布设位置及预应力束线性问题确定好预应力束孔模板在盖梁端头模板上的位置及其孔面模板所在平面的角度后,将预应力束孔模板与盖梁端头模板相焊接形成一整体模板,从而进行后续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从实际实施中可以看出,该整体模板具有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当盖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因受外力及温度、混凝土的影响,该整体模板会发生微小变形,这使得该整体模板卡在混凝土中无法轻松拔出,最终不得不采用切割的方法来拆除。通常在盖梁浇筑完成后,此整体模板至少需要两个工人、两台千斤顶配合一台吊车,平均耗时8小时才能完成拆除,并且在拆除过程中,极易对整体模板造成损坏,使得整体模板最多周转2、3次后便不能使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盖梁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整体模板所存在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除简单、便捷的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上的若干预应力束孔模板,其中:预应力束孔模板包括由若干单元板构成的筒型模板,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板相距一缝隙而不连接,其余相邻的两个单元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每个单元板的盖梁端头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盖梁端头模板螺栓连接的装配垫板而锚垫板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锚垫板可拆卸式螺栓连接的环形面板,所有面板形成一具有灌浆孔的安装平面。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模板安装、拆除便捷,拆除过程不易对模板造成损坏,模板可多次周转使用,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盖梁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安装有锚垫板的预应力束孔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图5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包括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10上的若干预应力束孔模板20,其中:预应力束孔模板20包括由若干单元板22构成的筒型模板21,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板22相距一缝隙而不连接,其余相邻的两个单元板22之间通过合页23连接;每个单元板22的盖梁端头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盖梁端头模板10螺栓连接的装配垫板26,装配垫板26上设有螺栓孔,而每个单元板22的锚垫板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锚垫板30可拆卸式螺栓连接的环形面板25,环形面板25上设有螺栓孔,所有面板25形成一具有灌浆孔的安装平面(等效于已有的孔面模板),即预应力束孔模板20通过装配垫板26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10上,预应力束孔模板20通过面板25与锚垫板30螺栓连接,以使预应力束孔模板20、盖梁端头模板10和锚垫板30形成一个整体。在本技术中,盖梁端头模板10、锚垫板30为本领域的已有部件。如图2,盖梁端头模板10大体呈与盖梁端面面积相适配的矩形形状,其上根据预应力束布置情况预留有若干波纹管孔11,每个波纹管孔11圆周边缘处根据预应力束孔模板20上设计的装配垫板26的布置情况,预留有相应数量的螺栓孔,此种预留结构便于预应力束孔模板20在盖梁端头模板10上的安装。如图3所示,锚垫板30的结构呈由宽到窄渐变的喇叭状或说烟筒状,预应力束50贯穿锚垫板30后可从灌浆孔穿入预应力束孔模板20。锚垫板30用于对预应力束50产生锚固作用。锚垫板30的宽边边缘上预留有若干螺栓孔来便于其在预应力束孔模板20上的安装。如图4,互相不连接的相邻的两个单元板22的各自接缝边缘处设有45度翻角24,以方便工人合拢与分开此两个单元板22。如图4,两两相邻的面板25之间相距一间隙250,如图6,安装平面保持与预应力束50线性垂直,即从锚垫板30穿入安装平面时,预应力束50应垂直于安装平面,以保障预应力束50满足预应力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安装平面与锚垫板30之间安装有环形止浆橡胶垫(图中未示出)。如图3,单元板22的内壁上焊接有便于拉拽的拉环27。在实际设计中,如图4,互相不连接的相邻的两个单元板22上应焊接有拉环27而其它单元板22上可视实际情况焊接或不焊接拉环,不受局限。在本技术中,单元板22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其与混凝土之间可以很容易地产生缝隙,从而实现预应力束孔模板20与混凝土的快速分离目的。如图3至图5,图中示出了筒型模板21由三个单元板22构成的情形。三个单元板22的设计既满足了便于拆除、易与混凝土分离的要求,又不会使结构变得复杂,具有易加工制作的优点。在实际使用时,如图6,先将锚垫板30和环形止浆橡胶垫借由螺栓28螺接在预应力束孔模板20的面板25上,然后借由螺栓29连接装配垫板26与盖梁端头模板10而将安装好锚垫板30的预应力束孔模板20螺接在盖梁端头模板10上,从而使预应力束孔模板20、盖梁端头模板10和锚垫板30连接成一体,这种一体结构很好地防止了预应力束孔模板20发生滑动、变形。然后将上述一体结构吊装就位于盖梁40的端头,锚垫板30和预应力束孔模板20位于盖梁预浇筑混凝土的内部,预应力束50的端部从锚垫板30贯穿伸入。然后从外部将波纹管(图中未示出)的管口伸入盖梁端头模板10上的波纹管孔11,使用胶带、泡沫等密封材料封堵漏浆的波纹管孔11,然后吊装盖梁侧模板(已有模板)就位,便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来完成盖梁40浇筑作业。待浇筑完成,按相关规定养生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可进行拆模时,对盖梁侧模板、盖梁端头模板10和预应力束孔模板20进行拆除作业。对于盖梁侧模板,采用传统的拆除方法即可。对于盖梁端头模板10和预应力束孔模板20而言,先逐一拧下盖梁端头模板10与预应力束孔模板20之间相连的螺栓29,从而用吊车吊走整块盖梁端头模板10到合适位置,然后再逐一拧下预应力束孔模板20与锚垫板30之间相连的螺栓28,通过拉拽拉环27、掰动翻角24,转动预应力束孔模板20中未连接的两个单元板22,使预应力束孔模板20的各单元板22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一定缝隙,从而使工人可轻松地取出预应力束孔模板20,然后将各预应力束孔模板20逐一放到合适位置,从而完成拆除作业,待后续周转使用。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模板安装便捷,且在盖梁浇筑完成后,只需一个工人配合一台吊车,最快耗时3小时便可完成拆除,并且拆除过程不易对模板造成损坏,模板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盖梁的施工质量,使桥梁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有效保障。本技术模板在拆除过程中,不需要很大的外力进行拉拔,避免了使用千斤顶进行拉拔产生的安全隐患。以上所述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上的若干预应力束孔模板,其中:预应力束孔模板包括由若干单元板构成的筒型模板,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板相距一缝隙而不连接,其余相邻的两个单元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每个单元板的盖梁端头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盖梁端头模板螺栓连接的装配垫板而锚垫板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锚垫板可拆卸式螺栓连接的环形面板,所有面板形成一具有灌浆孔的安装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拆卸式螺栓连接在盖梁端头模板上的若干预应力束孔模板,其中:预应力束孔模板包括由若干单元板构成的筒型模板,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板相距一缝隙而不连接,其余相邻的两个单元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每个单元板的盖梁端头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盖梁端头模板螺栓连接的装配垫板而锚垫板连接端焊接有用于与锚垫板可拆卸式螺栓连接的环形面板,所有面板形成一具有灌浆孔的安装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端头预应力束孔易拆卸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端头模板上预留有若干波纹管孔,每个波纹管孔圆周边缘处预留有若干螺栓孔。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胜张胜超鲍大鑫张青生赵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