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25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包括污油沉降罐、加热炉、脱水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油罐自动切水器、增压泵、管线及阀门;所述脱水塔内腔上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喷管、中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分体式导流板,喷管的下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液孔,分体式导流板设为上下间隔分布的两层,两层导流板在脱水塔内腔中心部的重叠区形成横向的流液缝隙;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下部设有水槽及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运用沉降、加热、蒸发、冷却、分离等技术手段使污油脱水效果显著,为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A Comprehensive Dehydration Device for Raw Oi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tmospheric and Vacuum Pressure Product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由于原油自身性质和加工工艺所限,会产生大量的污油。一个炼油能力10Mt/a的炼油厂,每年产生约15kt的污油,且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越来越严重,污油产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污油来源不同,组成复杂,处理难度大,尤其是常规脱水方法效果不尽理想,致使污油作为原料油应用到常减压流程时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水效果理想、能够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污油沉降罐、加热炉、脱水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油罐自动切水器、增压泵、管线及阀门;所述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及第三增压泵;所述管线包括第一油管线、第二油管线、第三油管线、第一水管线、第二水管线及塔顶管线;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及第十阀门;所述污油沉降罐设有位于油水分界线上方的出油口及位于油水分界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脱水塔内腔上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喷管、中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分体式导流板,喷管的下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液孔,分体式导流板设为上下间隔分布的两层,两层导流板在脱水塔内腔中心部的重叠区形成横向的流液缝隙;所述冷却器的上部设有进汽管、下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下端贯穿油水分离器的上部体壁并进入其内腔;所述油水分离器在其上部体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缓冲板的中部与冷却器出液管的下端位置相对应,在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设有水槽及油槽,水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向下延伸形成,油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同时向上、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油罐自动切水器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油管线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油口,另一端连接脱水塔喷管,管路上依次串联第一阀门、加热炉、第二阀门、第一增压泵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油管线的一端连接脱水塔底部,另一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的进液端,管路上安装第七阀门;所述第三油管线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油槽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二油管线位于第七阀门与第三增压泵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十阀门;所述第一水管线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水口,管路上先是安装第四阀门,再是分出两个并联的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上依次安装第五阀门及油罐自动切水器、另一个支路上安装第六阀门,然后再通过第八阀门连接第二增压泵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水管线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水槽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一水管线位于第八阀门与第二增压泵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九阀门;所述塔顶管线的一端连接脱水塔顶部,另一端连接冷却器进汽管。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加热炉采用立式圆筒炉。所述立式圆筒炉使用三个低氮节能燃烧器。所述冷却器采用空冷器。所述空冷器采用湿式空冷器。所述油罐自动切水器采用HQS型油罐自动切水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的水槽和油槽的底部均为圆弧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综合运用沉降、加热、蒸发、冷却、分离等技术手段使污油脱水效果显著,为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2.污油沉降罐采用自动切水与人工切水相结合,确保切水工作万无一失。3.采用低氮节能燃烧器,具有燃烧效率高及排放污染物少的优点。4.采用湿式空冷器,实现了良好的冷却效果和节能效果。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布局及基本流程示意图;图中:1-污油沉降罐,2-出油口,3-第一阀门,4-第一油管线,5-加热炉,6-第二阀门,7-第一增压泵,8-第三阀门,9-喷管,10-脱水塔,11-分体式导流板,12-塔顶管线,13-进汽管,14-冷却器,15-出液管,16-缓冲板,17-油水分离器,18-油槽,19-第三油管线,20-第十阀门,21-水槽,22-第二水管线,23-第九阀门,24-出水口,25-第四阀门,26-第一水管线,27-低氮节能燃烧器,28-第五阀门,29-进口,30-油罐自动切水器,31-出口,32-第六阀门,33-第二油管线,34-第七阀门,35-第八阀门,36-第二增压泵,37-第三增压泵,38-油水分界线,39-流液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包括污油沉降罐1、加热炉5、脱水塔10、冷却器14、油水分离器17、油罐自动切水器30、增压泵、管线及阀门。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7、第二增压泵36及第三增压泵37。管线包括第一油管线4、第二油管线33、第三油管线19、第一水管线26、第二水管线22及塔顶管线12。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25、第五阀门28、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4、第八阀门35、第九阀门23及第十阀门20。污油沉降罐1设有位于油水分界线38上方的出油口2及位于油水分界线38下方的出水口24。脱水塔10内腔上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喷管9、中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分体式导流板11,喷管9的下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液孔,分体式导流板11设为上下间隔分布的两层,两层导流板在脱水塔10内腔中心部的重叠区形成横向的流液缝隙39,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脱水塔10下部的液体向上迸溅。冷却器14的上部设有进汽管13、下部设有出液管15,出液管15的下端贯穿油水分离器17的上部体壁并进入其内腔。油水分离器17在其上部体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16,缓冲板16的中部与冷却器出液管15的下端位置相对应,在油水分离器17的下部设有水槽21及油槽18,水槽21由油水分离器17的下部体壁向下延伸形成,油槽18由油水分离器17的下部体壁同时向上、向下延伸形成。油罐自动切水器30设有进口29及出口31。第一油管线4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油口2,另一端连接脱水塔喷管9,管路上依次串联第一阀门3、加热炉5、第二阀门6、第一增压泵7及第三阀门8。第二油管线33的一端连接脱水塔10底部,另一端连接第三增压泵37的进液端,管路上安装第七阀门34。第三油管线19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油槽18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二油管线33位于第七阀门34与第三增压泵37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十阀门20。第一水管线26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水口24,管路上先是安装第四阀门25,再是分出两个并联的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上依次安装第五阀门28及油罐自动切水器30、另一个支路上安装第六阀门32,然后再通过第八阀门35连接第二增压泵36的进液端。第二水管线22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水槽21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一水管线26位于第八阀门35与第二增压泵36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九阀门23。塔顶管线12的一端连接脱水塔10顶部,另一端连接冷却器进汽管13。实施例2参见图1。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包括污油沉降罐1、加热炉5、脱水塔10、冷却器14、油水分离器17、油罐自动切水器30、增压泵、管线及阀门。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7、第二增压泵36及第三增压泵37。管线包括第一油管线4、第二油管线33、第三油管线19、第一水管线26、第二水管线22及塔顶管线12。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25、第五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油沉降罐、加热炉、脱水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油罐自动切水器、增压泵、管线及阀门;所述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及第三增压泵;所述管线包括第一油管线、第二油管线、第三油管线、第一水管线、第二水管线及塔顶管线;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及第十阀门;所述污油沉降罐设有位于油水分界线上方的出油口及位于油水分界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脱水塔内腔上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喷管、中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分体式导流板,喷管的下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液孔,分体式导流板设为上下间隔分布的两层,两层导流板在脱水塔内腔中心部的重叠区形成横向的流液缝隙;所述冷却器的上部设有进汽管、下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下端贯穿油水分离器的上部体壁并进入其内腔;所述油水分离器在其上部体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缓冲板的中部与冷却器出液管的下端位置相对应,在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设有水槽及油槽,水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向下延伸形成,油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同时向上、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油罐自动切水器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油管线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油口,另一端连接脱水塔喷管,管路上依次串联第一阀门、加热炉、第二阀门、第一增压泵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油管线的一端连接脱水塔底部,另一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的进液端,管路上安装第七阀门;所述第三油管线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油槽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二油管线位于第七阀门与第三增压泵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十阀门;所述第一水管线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水口,管路上先是安装第四阀门,再是分出两个并联的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上依次安装第五阀门及油罐自动切水器、另一个支路上安装第六阀门,然后再通过第八阀门连接第二增压泵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水管线的上端连接油水分离器水槽的底部,下端连接第一水管线位于第八阀门与第二增压泵之间的位置,管路上安装第九阀门;所述塔顶管线的一端连接脱水塔顶部,另一端连接冷却器进汽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石化常减压产品质量的原料油综合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油沉降罐、加热炉、脱水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油罐自动切水器、增压泵、管线及阀门;所述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及第三增压泵;所述管线包括第一油管线、第二油管线、第三油管线、第一水管线、第二水管线及塔顶管线;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及第十阀门;所述污油沉降罐设有位于油水分界线上方的出油口及位于油水分界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脱水塔内腔上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喷管、中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分体式导流板,喷管的下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液孔,分体式导流板设为上下间隔分布的两层,两层导流板在脱水塔内腔中心部的重叠区形成横向的流液缝隙;所述冷却器的上部设有进汽管、下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下端贯穿油水分离器的上部体壁并进入其内腔;所述油水分离器在其上部体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缓冲板的中部与冷却器出液管的下端位置相对应,在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设有水槽及油槽,水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向下延伸形成,油槽由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体壁同时向上、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油罐自动切水器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油管线的一端连接污油沉降罐出油口,另一端连接脱水塔喷管,管路上依次串联第一阀门、加热炉、第二阀门、第一增压泵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油管线的一端连接脱水塔底部,另一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的进液端,管路上安装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兴涛刘国东付薪隆贾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饶科力达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