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19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室,包括:主池,放置于主池内的微生物污泥,设置于主池内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三相分离器上的集水堰,连通于集水堰的收集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厌氧室拼接安装,施工方便;不需额外防腐,设备材质可为PP、PVC等材质,耐普通污水腐蚀;蜂窝孔道即为回流缝,整体回流面积大,使得回流缝较中污水流速较慢,利于污泥下沉,分离效果好;通过压力传感器、反冲阀门组、进水泵的配合,实现反冲洗。

Anaerobic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厌氧室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厌氧室。
技术介绍
污水厌氧处理已经历经3代,从第二代的UASB开始就已经普遍采用更加高效的三相分离设备。因其分离了气液固三相,使得污泥重新回到反应器底部与污水进行反应而大大加强了处理效率。传统三相分离器多为碳钢防腐及不锈钢制品。存在重量大,施工要求高,设备整体高度较大(多超过2m)的缺点。市场需要一种安装方便,无需额外防腐,水汽泥的分离效果好的厌氧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无需额外防腐,水汽泥的分离效果好的厌氧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厌氧室,包括:主池,放置于主池内的微生物污泥,设置于主池内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三相分离器上的集水堰,连通于集水堰的收集池。前述的厌氧室,三相分离器为蜂窝斜板填料。前述的厌氧室,蜂窝斜板填料有多层,下一层的蜂窝管道与上一层的蜂窝管道的方向相反。前述的厌氧室,三相分离器上设置有抗浮固定件。前述的厌氧室,抗浮固定件为槽钢。前述的厌氧室,三相分离器下设置有支撑固定件。前述的厌氧室,支撑固定件为槽钢。前述的厌氧室,还包括:反冲洗阀门组。前述的厌氧室,还包括:信号连接于反冲洗阀门组及设置于三相分离器下的压力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拼接安装,施工方便;2.不需额外防腐,设备材质可为PP、PVC等材质,耐普通污水腐蚀;3.蜂窝孔道即为回流缝,整体回流面积大,使得回流缝较中污水流速较慢,利于污泥下沉,分离效果好;4.可设计为2层或3层,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5.设备整体高度不需过高,小于1m,增大了厌氧反应器反应室的停留时间。6.通过压力传感器、反冲洗阀门组、进水泵的配合,能够在三相分离器意外堵塞的情况下进行反冲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三相分离器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主池,2三相分离器,3集水堰,4收集池,5抗浮固定件,6支撑固定件,7进水管,8反冲阀门组(共a、b、c、d、e、f六个),9压力传感器,10进水泵,11出水泵,12处理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厌氧室,包括:主池1,放置于主池1内的微生物污泥,设置于主池1内的三相分离器2,设置于三相分离器2上的集水堰3,连通于集水堰3的收集池4。如图1所示,三相分离器2为蜂窝斜板填料,三相分离器2的尺寸高度300~500mm,按照固定角度45°安装。蜂窝斜板填料有多层,优选2层或3层,可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下一层的蜂窝管道与上一层的蜂窝管道的方向相反,每层的蜂窝管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45°,下一层的蜂窝管道与上一层的蜂窝管道形成的夹角为90°;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物料曲折通过蜂窝管道,整体回流面积大,使得回流缝较中污水流速较慢,利于污泥下沉,分离效果好。三相分离器2上设置有抗浮固定件5,作为一种优选,抗浮固定件5为槽钢;这样的设计确保蜂窝斜板填料不会由于气体的冲击而上浮。三相分离器2下设置有支撑固定件6,作为一种优选,支撑固定件6为槽钢;也可为墙体牛腿。支撑蜂窝斜板填料,使其稳定。厌氧室,还包括:连接于主池1和进水池(上一级处理池)的进水管7,设置于进水管7上的反冲阀门组8,信号连接于反冲阀门组8并设置于三相分离器2下的压力传感器9。当三相分离器由于某种原因堵塞的时候,压力传感器9处的压力会稍微上升。在压力传感器9感应到污水到达极限位置时反冲阀门组8进行动作,反冲阀门组包括:多个进水阀门a、c、e,多个反冲洗阀门b、d、f。作为一种实施例,进水阀门a、c、e同时打开且反冲洗阀门b、d、f同时关闭则执行正常进水;进水阀门a、c、e同时关闭且反冲洗阀门b、d、f同时打开则执行反冲洗。全过程由压力传感器9触发阀门自动启闭,将主池1内三相分离器2下部的污水抽到三相分离器2上部,完成反冲洗。如图2所示,微生物污泥在厌氧反应室与污水接触并反应,产生甲烷气体。气体附着在污泥上使其整体密度较小,二者迅速上升,直到撞击到三相分离器2的板壁时气(甲烷气体)、固(微生物污泥)分离,气体持续上升至水面以上,微生物污泥失去气泡后密度大于水则下落重新进入厌氧反应室。部分状态较差、较轻的微生物污泥碰撞力度较小,可随气泡持续上升到水面上,其后气泡破裂,污泥再次回落,并最终进入厌氧反应室。主池1与收集池4之间设置有隔离墙,隔离墙的上端设置联通主池1与收集池4之间的过滤水通道12,集水堰3的水液面到达过滤水通道12,就会流入收集池4,收集池4内设置有潜水泵11和连接管,将过滤水送出。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室;拼接安装,施工方便;不需额外防腐,设备材质可为PP、PVC等材质,耐普通污水腐蚀;蜂窝孔道即为回流缝,整体回流面积大,使得回流缝较中污水流速较慢,利于污泥下沉,分离效果好;通过压力传感器9、反冲阀门组8、进水泵10的配合,能够进行异常情况下三相分离器堵塞时的反冲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厌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池,放置于所述主池内的微生物污泥,设置于所述主池内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上的集水堰,连通于所述集水堰的收集池;所述三相分离器为蜂窝斜板填料;所述蜂窝斜板填料有多层,下一层的蜂窝管道与上一层的蜂窝管道的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厌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池,放置于所述主池内的微生物污泥,设置于所述主池内的三相分离器,设置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上的集水堰,连通于所述集水堰的收集池;所述三相分离器为蜂窝斜板填料;所述蜂窝斜板填料有多层,下一层的蜂窝管道与上一层的蜂窝管道的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上设置有抗浮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冲锋张强赵仁怀金圣单东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民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