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02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依次相通的进气口、油气分离腔和出气口,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沿气体流动方向前后排列的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初分离装置采用若干块挡板排列形成,精分离装置采用滤芯过滤;油气分离腔的下底部腔壁上开有回油孔,进气口位于初分离装置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离心式,离心式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控制,分离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另外,采用离心式结构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往往需要多次分离,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经过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能实现彻底分离,适用性好、油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控制。

An Oil-Gas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涉及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的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曲轴箱通常需要油气分离器将油气中的油滴分离出来,现有的油气分离器通常采用离心式,例如,中国公开号为CN2674118Y,公开日为2005年1月2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油气分离器。该申请案中公开了油气分离器包括由油气分离器垫片、油气分离器体、油气分离器通管、油气分离器盖等组成,特征是油气分离器体的整体为一个以上并联的锥形体,油气分离器装置用三个螺栓装在气缸盖罩上,曲轴箱中的油气从气缸盖罩上的三个通孔出来,经过油气分离器体上相应大小的三个通孔分别进入油气分离器体的三个锥形内腔,在离心力作用下,油被甩落下来,经过回油接头,顺着油道回到底壳,气从油气分离器通管出去,经过油气分离器盖排到大气中去,达到了油气分离目的。该申请案中的技术方案能实现油气分离,采用离心式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控制,分离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另外,采用离心式结构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往往需要多次分离,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离心式,离心式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控制,分离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另外,采用离心式结构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往往需要多次分离,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经过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能实现彻底分离,适用性好、油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依次相通的进气口、油气分离腔和出气口,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沿气体流动方向前后排列的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初分离装置采用若干块挡板排列形成,精分离装置采用滤芯过滤;油气分离腔的下底部腔壁上开有回油孔,进气口位于初分离装置下方。工作时,带有油滴的油气由进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当带有油滴的油气遇到回油挡板时,由于撞击及重力作用,大部分油滴能沿回油挡板往下流,由进气口回流流出;带有少量油滴的油气继续穿过前部分离腔、中前分离腔、中后分离腔、后部分离腔,经过阻隔挡板的阻隔,由于重力作用,油滴沿阻隔挡板掉到下底板上,由第一回油孔流出。带有少许油滴的油气继续前行,到达精分离装置,油气能顺利穿过精分离装置,油滴将经过精分离装置的过滤结构阻挡,经过聚积和由于重力作用,经过第二回油孔流出。经过精分离装置的气体穿过PRV阀,最终由出气口流出,当歧管端的压力大于PRV阀安装腔内压力时,单向阀截止,气体从第一出气口3出去;当歧管端的压力小于PRV阀安装腔内压力时,单向阀导通,气体从第二出气口3出去;初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将油气中的油滴初级分离,精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将经过初分离装置分离后的颗粒小的油滴彻底分离出来;与现有技术采用离心式相比,有效避免了采用离心式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控制,分离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往往需要多次分离,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经过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能实现彻底分离,适用性好、油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控制。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平行。当带有油滴的油气遇到回油挡板时,由于撞击及重力作用,大部分油滴能沿回油挡板往下流,由进气口回流流出;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平行,使油气中的油滴大部分能达到回油挡板上,经过回油挡板聚集且由于重力作用而滴下,当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不平行时,更多的油滴会随油气继续流动而更少的油滴回油,导致分离效率差,分离效果不好。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初分离装置包括回油挡板和阻隔挡板,回油挡板和阻隔挡板均固定在初分离装置的腔壁上,回油挡板位于进气口正上方,阻隔挡板位于精分离装置与回油挡板之间。回油挡板主要用于油滴的回油,阻隔挡板主要能阻挡部分油气中的油滴,使油滴遇到阻隔挡板时,在阻隔挡板上聚集和在重力作用下,沿阻隔挡板往下流,进而实现油气分离。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回油挡板与阻隔挡板之间相互平行。回油挡板与阻隔挡板之间相互平行,有效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阻隔挡板包括前部阻隔挡板、中间阻隔挡板和后部阻隔挡板,前部阻隔挡板、中间阻隔挡板和后部阻隔挡板分别将初分离装置所在的腔分隔形成首尾相连的前部分离腔、中前分离腔、中后分离腔和后部分离腔。使油气中油滴能尽可能的撞到阻隔挡板上,最终沿阻隔挡板下流,实现油气分离,与不平行相比,减少了油滴逃窜的可能。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回油挡板与阻隔挡板的高度比为1:5~9.5。当回油挡板与阻隔挡板的高度比为大于1:5~9.5时,容易导致分离不彻底;当回油挡板与阻隔挡板的高度之比小于1:5~9.5时,容易导致回油挡板太短,油滴达不到回流的作用。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精分离装置的滤芯为纤维滤芯。采用纤维滤芯过滤,分离效果好,分离彻底,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初分离装置的腔壁上开有螺旋槽。螺旋槽能有效提高分离的效率和分离的效果,使更多的油气中的油滴聚集和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以实现油气分离。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出气口和油气分离腔之间还设置有调节压力的PRV阀。PRV阀主要用于调节曲轴箱压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采用离心式相比,有效避免了采用离心式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控制,分离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往往需要多次分离,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经过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能实现彻底分离,适用性好、油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油滴的油气遇到回油挡板时,由于重力作用,大部分油滴能沿回油挡板往下流,由进气口回流流出;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平行,使油气中的油滴大部分能达到回油挡板上,经过回油挡板聚集且由于重力作用而滴下,当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不平行时,更多的油滴会随油气继续流动而更少的油滴回油,导致分离效率差,分离效果不好;本专利技术采用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依次作用,避免了传统油气分离器一次分离效果低的问题,使油气分离的作用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A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回油挡板和阻隔挡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盖体,2、出气口,3、第一出气口,4、PRV阀,5、回油挡板,6、进气口,7、第一回油孔,8、第二回油孔,9、回油孔,10、第二出气口,11、阻隔挡板,12、前部阻隔挡板,13、中间阻隔挡板,14、后部阻隔挡板,15、前部分离腔,16、中前分离腔,17、中后分离腔,18、后部分离腔,19、精分离装置,20、初分离装置,21、下底板,22、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22,壳体22包括盖体1和下底板21,盖体1与下底板2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起来,且盖体1与下底板2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以防止油气泄露。壳体22上开有依次相通的进气口6、油气分离腔和出气口2,进气口6开在下底板21上。油气分离器内腔还设置有油气分离腔和PRV阀安装腔,PRV阀安装腔内安装有PRV阀4,PRV阀4主要用于调节压力。出气口2包括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10,第一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依次相通的进气口、油气分离腔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沿气体流动方向前后排列的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初分离装置采用若干块挡板排列形成,精分离装置采用滤芯过滤;油气分离腔的下底部腔壁上开有回油孔,进气口位于初分离装置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依次相通的进气口、油气分离腔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沿气体流动方向前后排列的初分离装置和精分离装置,初分离装置采用若干块挡板排列形成,精分离装置采用滤芯过滤;油气分离腔的下底部腔壁上开有回油孔,进气口位于初分离装置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初分离装置内的挡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初分离装置包括回油挡板和阻隔挡板,回油挡板和阻隔挡板均固定在初分离装置的腔壁上,回油挡板位于进气口正上方,阻隔挡板位于精分离装置与回油挡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回油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