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树诚专利>正文

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91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5
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涉及自行车车架技术领域,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避震器,前车架安装于后车架上,避震器竖向设置,前车架与后车架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用以防护避震器的防护板,并通过相配合的防护板均匀配重前车架与后车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受力均匀,防护避震器且重量轻盈的技术效果。

A Fast Drop Soft Tail Mountain Bik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架
,具体涉及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自行车骑行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对适应不同场合骑行的自行车需求越来越高。林地骑行使骑行者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到复杂多变的地势环境,但对自行车的减震要求要求较高。但现有的自行车车架减震一般依靠后轴叉架与车架之间设置避震器或避震弹簧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避震器在设置方向上为横向设置,使得避震器在横向方向上受力压缩,加快了避震器的磨损;车架上的避震结构布置过于复杂,影响了山地车的避震灵活性以及加大了山地车的重量;山地车的摇臂为活动三角避震,通过连杆于后避震器相连,对车架的的受力不均,在越野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力不均而造成损毁车架的情况;以及避震器的位置常常暴露在外面,经常出现避震器受到磕碰,导致避震器无法正常使用,以上问题的存在,满足不了现代化山地车的避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用以实现受力均匀;防护避震器且重量轻盈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避震器,所述前车架安装于后车架上,所述避震器竖向设置,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用以防护避震器的防护板,并通过相配合的所述防护板均匀配重前车架与后车架。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避震器下端部铰接于前车架上,所述前车架上还通过连接杠杆将避震器的上端部和后车架的摆动端连接。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前车架与所述避震器的下端部铰接的位置还同轴铰接有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车架。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接杠杆包括L形板,所述L形板的拐角铰接于前车架上,另外两端部分别铰接所述后车架和所述避震器的上端部。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前车架包括由头管、上管、下管以及中管组成的三角形架体,所述上管的一端与所述下管的一端固接,且连接处固接有所述头管,所述上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管的另一端之间固接所述中管,所述中管与所述头管、上管以及下管之间偏移设置,并形成防护所述避震器的其中一个防护板。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后车架包括两组由上叉、下叉以及连板组成的A字形架体,所述上叉与所述下叉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板固接于上叉与下叉之间,且两组A字形架体相对设置,且两个连板之间错位设置,并通过其中一个连板形成防护所述避震器的另一个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形成防护区域,所述避震器位于所述防护区域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上叉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L形板上,所述下叉的另一端铰接于弧形连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震器竖向压缩,受力均匀,降低避震器的磨损;避震器设有防护部件,保护避震器免受外界磕碰;其中防护部件来源于实际车架的结构布置,并未增加车架实际重量;在避震时,对车架的受力均匀,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车架质量轻盈且运动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叉;2-下叉;3-连板;4-下管;5-上管;6-头管;7-L形板;8-避震器;9-弧形连杆;10-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避震器8,避震器8竖向设置,下端部固接于前车架上,上端部连接L形板7,避震器的竖向角度为80°±1.5°。防护板,其中一个为后车架的连板3,另一个为前车架的中管10,组成防护区域,避震器8位于防护区域内。前车架安装于后车架上,避震器8竖向设置,前车架与后车架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用以防护避震器8的防护板,并通过相配合的防护板均匀配重前车架与后车架。避震器8下端部铰接于前车架上,前车架上还通过连接杠杆将避震器8的上端部和后车架的摆动端连接。前车架与避震器8的下端部铰接的位置还同轴铰接有弧形连杆9,弧形连杆9的另一端连接后车架。连接杠杆包括L形板7,L形板7的拐角铰接于前车架上,另外两端部分别铰接后车架和避震器8的上端部。前车架包括由头管6、上管5、下管4以及中管10组成的三角形架体,上管5的一端与下管4的一端固接,且连接处固接有头管6,上管5的另一端与下管4的另一端之间固接中管10,中管10与头管6、上管5以及下管4之间偏移设置,并形成防护避震器8的其中一个防护板。后车架包括两组由上叉1、下叉2以及连板3组成的A字形架体,上叉1与下叉2一端相连接,连板3固接于上叉1与下叉2之间,且两组A字形架体相对设置,且两个连板3之间错位设置,并通过其中一个连板3形成防护避震器8的另一个防护板,两个防护板之间形成防护区域,避震器8位于防护区域内。上叉1的另一端铰接于L形板7上,下叉2的另一端铰接于弧形连杆9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避震器(8),所述前车架安装于后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8)竖向设置,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用以防护避震器(8)的防护板,并通过相配合的所述防护板均匀配重前车架与后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避震器(8),所述前车架安装于后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8)竖向设置,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用以防护避震器(8)的防护板,并通过相配合的所述防护板均匀配重前车架与后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8)下端部铰接于前车架上,所述前车架上还通过连接杠杆将避震器(8)的上端部和后车架的摆动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与所述避震器(8)的下端部铰接的位置还同轴铰接有弧形连杆(9),所述弧形连杆(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车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杠杆包括L形板(7),所述L形板(7)的拐角铰接于前车架上,另外两端部分别铰接所述后车架和所述避震器(8)的上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降软尾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由头管(6)、上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树诚
申请(专利权)人:潘树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