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上救生设备
,涉及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无需人员操作即可自行救援的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经济发展不断由内陆向海洋延伸,蓝色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了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的重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在海底牧场、休闲渔业、海洋旅游等方面率先得到体现,随着人们海洋活动的日益增多,这对海洋救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河流或海洋中的水面搜救落水者,依旧主要依靠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圈靠近后进行人工施救,施救过程难度较大,对救生员的体力消耗也较大,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一问题,业界也开发了水面智能救生设备和智能救生圈等设备,但这些设备均是由操作员通过遥控设备控制靠近落水者,然而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操作员的视野受限,难以精确快速的将救生设备送至落水者附近,从而影响救援的进度,危及落水者的人身健康。因此,开发一种救援速度快且无需操作员的海上智能救生系统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且救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救援速度快且无需操作员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搜寻待救人员并获取待救人员的位置的无人机和救生装置;所述无人机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I和分别与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I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所述定位模块I用于定位无人机的位置,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将图像采集模块及定位模块I获取的信息传送至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壳体、位于救生装置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定位模块II、惯性导航模块、控制模块及动力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信号接收模块、定位模块II、惯性导航模块及动力模块连接;所述救生装置壳体整体呈U形,U形的开口端为救生装置尾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搜寻待救人员并获取待救人员的位置的无人机和救生装置;所述无人机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I和分别与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I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所述定位模块I用于定位无人机的位置,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将图像采集模块及定位模块I获取的信息传送至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壳体、位于救生装置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定位模块II、惯性导航模块、控制模块及动力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信号接收模块、定位模块II、惯性导航模块及动力模块连接;所述救生装置壳体整体呈U形,U形的开口端为救生装置尾端,该端安装有动力模块,另一端设有鸭嘴状组件;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定位模块II、惯性导航模块及动力模块提供电源;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与信号发射模块建立信号联系,获取无人机的位置信息及其采集的图像;所述定位模块II用于定位救生装置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图像采集模块及定位模块I发送的信息确定待救人员的位置,并根据定位模块II获取的救生装置位置信息规划救生装置的运动路径后,给惯性导航模块和动力模块发送指令;所述惯性导航模块用于引导救生装置到达待救人员所在位置,其包括MEMS陀螺、三轴加速度计和地磁感应器;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救生装置到达待救人员所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装置壳体左右对称,其主要由一C形前舱和两条状后舱组装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鸭嘴状组件主要由弧形板I、弧形板II、弧形板III和弧形板IV围成,所述弧形板IV与前舱的边缘贴合,弧形板I位于弧形板III及弧形板II的上方,弧形板I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弧形板III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35°;前舱的中部设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乐,杨昊,魏德轩,李敏,张海峰,阚秀,奚峥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