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20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辆的燃料利用效率的改善以及车辆的行驶性能的提高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车辆。车辆(10)具备内燃机(20)、第一旋转电机(22)、第一切换装置(26)、第二切换装置(28)、以及控制电路(54)。在第一切换装置(26)设为连接状态从内燃机(20)向车轮(34)传递动力(Teng)的状态下,在车速(V)大于第一车速阈值(THv1)的情况下,控制电路(54)将第二切换装置(28)控制为非连接状态。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1101283.4、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内燃机与至少一个旋转电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共振现象的发生并且提高转矩限制器机构所占的空间效率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0009]、说明书摘要)。为了达成该目的,在专利文献1(说明书摘要)中,在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00A中,在内周轴2a与发电机60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发电机60与电动机70之间设置有转矩限制器TL。转矩限制器TL与发电机60的定子65以及/或者电动机70的定子75中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转矩限制器TL的目的在于,防止在发动机启动时从发电机60向发电机轴2c输入过大的转矩而使发电机轴2c等产生变形、弯折等([0004]~[0006]、[0046]、[0047])。另外,上述内周轴2a以不切断动力传递的关系经由发电机驱动齿轮列10与发动机轴1连接([002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2/053361号小册子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中,内周轴2a以不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具备:内燃机;第一传递路径,其将所述内燃机产生的动力向车轮传递;第一切换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上,并切换所述内燃机与所述车轮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第二旋转电机;第三传递路径,其连结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中的比所述第一切换装置靠所述车轮侧的第二分支点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第三切换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三传递路径上,并切换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以及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设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轮传递所述动力的状态下,且所述第三切换装置处于所述连接状态下,当所述车辆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2 JP 2015-2358661.一种车辆,其具备:内燃机;第一传递路径,其将所述内燃机产生的动力向车轮传递;第一切换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上,并切换所述内燃机与所述车轮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第二旋转电机;第三传递路径,其连结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中的比所述第一切换装置靠所述车轮侧的第二分支点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第三切换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三传递路径上,并切换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以及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设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轮传递所述动力的状态下,且所述第三切换装置处于所述连接状态下,当所述车辆的车速大于第一车速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三切换装置切换为所述非连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设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轮传递所述动力的状态下,在所述车速大于所述第一车速阈值且所述车辆成为巡航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三切换装置从所述连接状态切换为所述非连接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第一旋转电机;第二传递路径,其连结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中的比所述第一切换装置靠所述内燃机侧的第一分支点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切换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第二传递路径上,并切换所述第一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在将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设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从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轮传递所述动力的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本能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