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0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其属于医疗器械,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三通管的一端与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第三软管一端与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软管内靠近第三软管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该第一软管外套设有防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其能够与病人人工气道、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废液储存容器采取密闭连接,吸出的痰液能够直接流入废液储存容器,避免了污染和交叉感染,同时,该吸痰管操作简单,极其适合在急诊科室内使用。

An Emergency Sputum Suc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用吸痰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用吸痰管。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急诊科室,经常会出现被痰液或其它半流状的异物阻塞口腔咽喉部而无法呼吸的患者。此时需使用吸痰器抽取病人痰液,而目前,吸痰器用吸痰管多为开放型,急救人员需佩戴手套为病人接入吸痰管,以避免被痰液污染。在多次吸痰间隔需要其他工作时,急救人员需要反复更换手套,必要时甚至要多次更换吸痰管,由此可见,现有的开放型吸痰管很难满足急诊科室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便于操作,且适合急诊科室使用的吸痰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该三通管上另外两端中的一端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另一端用于连接呼吸机;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所述第三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废液储存容器;所述第一软管内靠近所述第三软管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该第一软管外套设有防护套。作为优选,所述三通管上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的端部设置有T型套管。作为优选,所述三通管上用于连接呼吸机的端部设置有波纹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软管上扣盖有管帽。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为透明塑料薄膜套。本技术所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其能够与病人人工气道、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废液储存容器采取密闭连接,吸出的痰液能够直接流入废液储存容器,避免了污染和交叉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几率,保护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该吸痰管操作简单,极其适合在急诊科室内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三通管;2、第一软管;3、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气道开关控制旋钮;6、负压控制按钮;7、隔板;8、T型套管;9、波纹管;10、管帽;11、防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包括三通管1、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和第三软管4,其中,三通管1的一端与第一软管2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5,该气道开关控制旋钮5可用来调节气道的通气量和气流速度。三通管1上另外两端中的一端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另一端用于连接呼吸机。为了便于与病人人工气道相连,于是,优选地,三通管1上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的端部设置有T型套管8,该T型套管8直接插至病人人工气道上即可。而为了便于与呼吸机相连,优选地,三通管1上用于连接呼吸机的端部设置有波纹管9,用波纹管9与呼吸机直接连接。第一软管2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3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控制压力大小的负压控制按钮6,该第二软管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当不需要吸痰是,第二软管3上扣盖有管帽10,可防止灰尘进入吸痰管,影响病人的呼吸。第三软管4一端与第一软管2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4与该第一软管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三软管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废液储存容器。第一软管2内靠近第三软管4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7,使得负压吸引器工作时空气能够穿过该隔板7流向负压吸引器,而且当痰液流入第一软管2后对痰液起到了阻隔作用,使痰液向第三软管4流动,并最终流向废液储存容器。在第一软管2外套设有一防护套11,一方面对第一软管2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一旦第一软管2发生破裂,痰液可流至防护套11内,防止痰液飞溅造成污染和交叉感染。优选地,防护套11为透明塑料薄膜套,以便于观察第一软管2的情况。上述急诊用吸痰管,其能够与病人人工气道、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废液储存容器采取密闭连接,吸出的痰液能够直接流入废液储存容器,避免了污染和交叉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几率,保护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该吸痰管操作简单,极其适合在急诊科室内使用。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该三通管上另外两端中的一端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另一端用于连接呼吸机;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所述第三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废液储存容器;所述第一软管内靠近所述第三软管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该第一软管外套设有防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该三通管上另外两端中的一端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另一端用于连接呼吸机;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所述第三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废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钰宋海楠孙景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