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93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其便于上床且俯仰侧板俯仰均可为医生控制,方便快捷。包括床底板、设置于床底板上的升降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中部的中板、中板两端的两俯仰侧板;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前端,另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后端;俯仰侧板与中板通过回转长轴(转轴)转动相连,且该回转长轴安装有转动调节机构。

A New Multi-purpose Lifting and Lifting Test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检查床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调高或升降过程均由人力完成,费时费力,有必要改进。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病患,上床比较困难;且患者上床后,俯仰角度不对,给患者带来不适且若俯仰角度不能调节,也给医生的检查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其便于上床且俯仰侧板俯仰均可为医生控制,方便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床底板、设置于床底板上的升降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中部的中板、中板两端的两俯仰侧板;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前端,另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后端;俯仰侧板与中板通过回转长轴(转轴)转动相连,且该回转长轴安装有转动调节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板上设置有轴槽一、与中板转动连接的俯仰侧板上设置有轴槽二,且该轴槽一、轴槽二的轴心共线;所述长轴由轴槽一、轴槽二内穿过,且长轴可相对轴槽一自由转动、长轴与轴槽二通过平键连接,长轴转动,带动轴槽二随之转动;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长轴采用键连接,且该驱动电机还通过电机支架与一失电抱闸器相连,该失电抱闸器固定于中板、与中板通过螺钉可拆卸式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长轴穿出轴槽一、轴槽二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卡簧,防止长轴窜动。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4个相同的升降器,该升降器设置于中板与床底板间,用于支撑床底板;所述升降器包括升降杆、升降杆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杆包括中空且设有内螺纹的升降螺纹杆、设有外螺纹的梯形螺纹杆;该梯形螺纹杆部分位于升降螺纹杆内、两者螺纹连接;且升降螺纹杆通过铰接座与中板底部通过螺钉相连;所述升降杆驱动装置包括蜗轮,所述梯形螺纹杆穿过蜗轮后通过推力轴承安装于升降机构下座,该升降机构下座与床底板可拆卸式相连;所述梯形螺纹杆与蜗轮采用键连接(蜗轮设置有键槽);所述蜗轮与一蜗杆传动相连,该蜗杆由蜗杆电机驱动,蜗杆驱动电机安装于蜗杆驱动电机支架上,该蜗杆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相连。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器还包括外壳,蜗轮与蜗杆均位于外壳内,梯形螺纹杆通过外壳上孔穿出外壳;该外壳用于防尘防锈;且所述外壳通过螺钉固定于床底板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下座设置有推力轴承安装槽,所述推力轴承安装于推力轴承安装槽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蜗轮与推力轴承端部之间、梯形螺纹杆上套设有蜗轮定位挡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升降床,病人上床接受检查前,升降床下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便于上床;患者上床后,俯仰侧板抬升。病人躺好后俯仰侧板慢慢放下躺平,床升降机俯仰侧板俯仰均可为医生控制,方便快捷。本技术4组升降机构同步升降实现床体升降支撑。其采用蜗轮蜗杆升降驱动,能够实现自锁;同时升降螺纹杆及梯形螺纹杆为自锁螺纹连接,实现螺纹自锁和蜗杆自锁的双重自锁,防止床升降超载时无法支撑自由下降,保持其升降高度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板翻转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床板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转动调节机构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板铰接示意图。图8-9是本技术升降杆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升降器下降时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升降器上升时示意图。图中,1为床底板、2为俯仰侧板、3为转动驱动电机、4为中板、5为升降装置、6为铰接座、7为电机支架、8为抱闸器、9为卡簧、10为长轴、11为轴槽一、12为轴槽二、13为升降螺纹杆、14为中板、15为定位挡圈、16为推力轴承、17为轴承安装槽、18为升降机构下座、19为蜗轮、20为梯形螺纹杆、21为蜗杆、22为外壳、23为蜗杆驱动电机、24为联轴器、25为外壳上孔、26为上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1所示,本技术包括床底板1、设置于床底板1上的升降装置5、位于升降装置5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中部的中板4、中板4两端的两俯仰侧板2;一俯仰侧板2设置于中板4前端,另一俯仰侧板2设置于中板4后端;俯仰侧板2与中板4通过回转长轴10(转轴)转动相连,且该回转长轴10安装有转动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中板4上设置有轴槽一11、与中板4转动连接的俯仰侧板2上设置有轴槽二12,且该轴槽一11、轴槽二12的轴心共线;所述长轴10由轴槽一11、轴槽二12内穿过,且长轴10可相对轴槽一11自由转动、长轴10与轴槽二12通过平键连接,长轴10转动,带动轴槽二12随之转动;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转动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与长轴10采用键连接,且该驱动电机还通过电机支架7与一失电抱闸器8相连,该失电抱闸器8固定于中板4、与中板4通过螺钉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所述长轴10穿出轴槽一11、轴槽二1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卡簧9,防止长轴10窜动。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4个相同的升降器,该升降器设置于中板4与床底板1间,用于支撑床底板1;所述升降器包括升降杆、升降杆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杆包括中空且设有内螺纹的升降螺纹杆13、设有外螺纹的梯形螺纹杆20;该梯形螺纹杆20部分位于升降螺纹杆13内、两者螺纹连接;且升降螺纹杆13通过铰接座6与中板14底部通过螺钉相连;所述升降杆驱动装置包括蜗轮19,所述梯形螺纹杆20穿过蜗轮19后通过推力轴承16安装于升降机构下座18(推力轴承16安装槽内),该升降机构下座18与床底板1可拆卸式相连;所述梯形螺纹杆20与蜗轮19采用键连接(蜗轮19设置有键槽);所述蜗轮19与一蜗杆21传动相连,该蜗杆21由蜗杆21电机驱动,蜗杆21驱动电机安装于蜗杆21驱动电机支架7上,该蜗杆21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24与蜗杆21相连。具体地,蜗杆21电机转动,带动蜗杆21转动,蜗杆21蜗轮19传动相连,蜗轮19发生转动;蜗轮19转动,使得梯形螺纹杆20转动,最终,带动升降螺纹杆13相对梯形螺纹杆20发生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升降器还包括外壳22,蜗轮19与蜗杆21均位于外壳22内,梯形螺纹杆20通过外壳22上孔穿出外壳22;且蜗杆21与外壳22上孔间设置有上轴承26。该外壳22用于防尘防锈;且所述外壳22通过螺钉固定于床底板1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下座18设置有推力轴承16安装槽,所述推力轴承16安装于推力轴承16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蜗轮19与推力轴承16端部之间、梯形螺纹杆20上套设有蜗轮19定位挡圈15。本技术升降床,病人上床接受检查前,升降床下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便于上床;患者上床后,俯仰侧板2抬升。病人躺好后俯仰侧板2慢慢放下躺平,床升降机俯仰侧板2俯仰均可为医生控制,方便快捷。且本技术4组升降机构同步升降实现床体升降支撑。其采用蜗轮19蜗杆21升降驱动,能够实现自锁;同时升降螺纹杆13及梯形螺纹杆20为自锁螺纹连接,实现螺纹自锁和蜗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包括床底板、设置于床底板上的升降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中部的中板、中板两端的两俯仰侧板;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前端,另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后端;俯仰侧板与中板通过回转长轴转动相连,且该回转长轴安装有转动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包括床底板、设置于床底板上的升降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中部的中板、中板两端的两俯仰侧板;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前端,另一俯仰侧板设置于中板后端;俯仰侧板与中板通过回转长轴转动相连,且该回转长轴安装有转动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设置有轴槽一、与中板转动连接的俯仰侧板上设置有轴槽二,且该轴槽一、轴槽二的轴心共线;所述长轴由轴槽一、轴槽二内穿过,且长轴可相对轴槽一自由转动、长轴与轴槽二通过平键连接,长轴转动,带动轴槽二随之转动;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长轴采用键连接,且该驱动电机还通过电机支架与一失电抱闸器相连,该失电抱闸器固定于中板、与中板通过螺钉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穿出轴槽一、轴槽二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卡簧,防止长轴窜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用途升降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4个相同的升降器,该升降器设置于中板与床底板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珺马春燕李光源王永槐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