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830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除包括收集袋、钛镍弹性丝圈、连接内塞、内鞘杆、外鞘杆、单耳手柄和双耳手柄外,还包括导管、环形气囊和多个长条状气囊,导管设置于内鞘杆内,导管的上端从内鞘杆的上部穿出并与充放气接头连通,导管的下端穿过连接内塞后与环形气囊连通,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均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环形气囊同轴固定于收集袋的开口处,多个长条状气囊沿周向均匀间隔固定于收集袋侧壁上,长条状气囊的上端与环形气囊连通、下端伸向收集袋的底部。有益效果为,充气后收集袋袋口处的刚性得以加强,取物时不易挠曲变形,同时可使收集袋靠近袋口处的袋身侧壁也快速伸展张开,避免原来的侧壁贴紧或缠结而影响取物效率的问题。

A New Type of Endoscopic Operative Object Extr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
技术介绍
内镜手术是指在相应的内镜直视下,通过微创通道进入人体进行手术,具有创口小,病人恢复快,手术风险小等优点。内镜手术取物器是专门针对于腹腔镜手术操作需求而开发的,可将手术切除物(恶性肿瘤、囊性、脓性切除物及子宫内膜等组织)一次性取出。现有的内镜手术取物器种类较多,但大多都存在内鞘杆端部的收集袋在从外鞘杆中伸出时自动张开困难,或虽然能够自动张开但仅是袋口处张开而袋口以下的部位依然贴合或缠结在一起,导致取物操作无法顺利进行或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另外现有的内镜手术取物器收集袋开口处通过弹性件与内鞘杆端部连接且伸出外鞘杆时弹性件伸展使收庥袋开口自动打开,因为弹性件要能够收入内鞘杆中故其通常较细,结构强度不高,特别是张开后在取物时因强度不够而容易挠曲,不利于取物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旨在提供一种收集袋结构设计更合理,整体上取物效率更高的取物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包括收集袋、钛镍弹性丝圈、连接内塞、内鞘杆、外鞘杆、单耳手柄和双耳手柄,所述钛镍弹性丝圈穿入所述收集袋开口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的连接耳中,所述连接内塞将所述钛镍弹性丝圈固定于所述内鞘杆的下端,所述内鞘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外鞘杆内且可上下移动,所述外鞘杆的上端外壁处固定有所述双耳手柄,还包括导管、环形气囊和多个长条状气囊,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内鞘杆内,所述导管的上端从所述内鞘杆的上部穿出并与充放气接头连通,所述导管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内塞上预留孔后与所述环形气囊连通,所述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均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所述环形气囊同轴固定于所述收集袋的开口处,多个所述长条状气囊沿周向均匀间隔固定于所述收集袋侧壁上,所述长条状气囊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气囊连通、下端伸向所述收集袋的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充放气接头为充放气阀。采用上述改进的优点为,通过充放气阀可方便的连接充气设备向环形及长条状气囊充气,使收集袋袋口及靠近袋口的一段袋体侧壁撑开,收集袋强度增强、环形气囊靠近钛镍弹性丝圈充气后可对钛镍弹性丝圈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撑,刚性增强,在取物时不易挠曲变形,取物效率更高。进一步,所述充放气接头为注射器针头可刺入充放气且拔出后自动封闭的弹性堵头。采用上述改进的优点为,方便使用充气工具(比如注射器)经导管向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中充气以使收集袋开口及以下相当一段袋体侧壁被撑开,方便取物。弹性堵头的材料与现有技术中肝素帽上使用的弹性材料相同,其在针头刺穿且拔出后自动回缩封闭针孔,不会漏气或漏液,据文献介绍其材质为压缩处理过的橡胶,即由一块较大的橡胶压缩成一块小的橡胶,其结构非常致密,拔针后不会漏气或漏液。进一步,所述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均固定于所述收集袋的外侧壁上。采用上述改进的优点为,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粘接或一体成型于收集袋的外侧壁,不占用收集袋原本的收集空间,同时便于加工。进一步,所述环形气囊、长条状气囊、收集袋由同种柔性薄膜一体成型而成。采用上述改进的优点为,生产方便,效率高,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由柔性薄膜制成,体积小,放气(抽气)后与收集袋贴紧,使用前完全能够像原来未添加两种气囊时一样收入外鞘杆内。进一步,所述长条状气囊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每个所述长条状气囊的长度为所述收集袋从开口处至袋底长度的1/3以上。采用上述改进的优点为,可有效保证收集袋张开且开口处袋体侧壁不粘接贴紧或缠结,有利于提高取物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原内镜手术取物器的基础上,增设导管、环形气囊、长条状气囊等结构,使取物器的收集袋随内鞘杆下端缓慢从外鞘杆伸出且钛镍弹性丝圈自动张开袋口后,对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充气,则收集袋袋口处的刚性得以加强,取物时不易挠曲变形,同时可使收集袋靠近袋口处的袋身侧壁也张开,避免原来的侧壁贴紧或缠结而影响取物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收集袋;2.钛镍弹性丝圈;3.连接内塞;4.内鞘杆;5.外鞘杆;6.单耳手柄;7.双耳手柄;8.导管;9.环形气囊;10.长条状气囊;11.充放气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包括收集袋1、钛镍弹性丝圈2、连接内塞3、内鞘杆4、外鞘杆5、单耳手柄6和双耳手柄7,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穿入所述收集袋1开口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的连接耳中,所述连接内塞3将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固定于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伸入所述外鞘杆5内且可上下移动,所述外鞘杆5的上端外壁处固定有所述双耳手柄7,还包括导管8、环形气囊9和多个长条状气囊10,所述导管8设置于所述内鞘杆4内,所述导管8的上端从所述内鞘杆4的上部穿出并与充放气接头11连通,所述导管8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内塞3上预留孔后与所述环形气囊9连通,所述环形气囊9及长条状气囊10均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所述环形气囊9同轴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的开口处,多个所述长条状气囊10沿周向均匀间隔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侧壁上,所述长条状气囊10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气囊9连通、下端伸向所述收集袋1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钛镍弹性丝圈还可以由记忆钢丝制作,其从外鞘杆下部伸出后,自动张开成环状,从而使缩成一团的收集袋的袋口张开。然后,通过充气工具连接充放气接头向环形气囊、长条状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张力作用下,原本仅开口张开却依然皱缩的收集袋快速处于伸展张开状态,从而便于下一步的取物操作,取物完成后,先通过充放气阀对环形气囊及长条状气囊放气或抽气使气囊贴紧收集袋侧壁,然后缓慢将内鞘杆向上拉入外鞘杆一部分,则钛镍弹性丝圈拉入外鞘杆使袋口收紧,随后再通过手术创口将取物器取出。所述导管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TPU、PP、PE、HDPE等。导管为柔性塑料管,导管主体部分设置于内鞘杆内,下端伸出内鞘杆后与环状气囊上预留的接口管(接口管可以为气囊的一部分,导管伸入接口管内或接口管伸入导管内然后用胶粘接)连通并密封粘合。进一步,所述充放气接头11为充放气阀。进一步,所述充放气接头11为注射器针头可刺入充放气且拔出后自动封闭的弹性堵头。进一步,所述环形气囊9及长条状气囊10均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的外侧壁上。进一步,所述环形气囊9、长条状气囊10、收集袋1由同种柔性薄膜一体成型而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薄膜的材料为原收集袋制备时采用的薄膜材料,优选使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柔韧透明,不易破损,视度良好,便于术中操作,具体可以为用TPU材料或TPU复合尼龙材料。进一步,所述长条状气囊1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每个所述长条状气囊10的长度为所述收集袋1从开口处至袋底长度的1/3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包括收集袋(1)、钛镍弹性丝圈(2)、连接内塞(3)、内鞘杆(4)、外鞘杆(5)、单耳手柄(6)和双耳手柄(7),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穿入所述收集袋(1)开口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的连接耳中,所述连接内塞(3)将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固定于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伸入所述外鞘杆(5)内且可上下移动,所述外鞘杆(5)的上端外壁处固定有所述双耳手柄(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8)、环形气囊(9)和多个长条状气囊(10),所述导管(8)设置于所述内鞘杆(4)内,所述导管(8)的上端从所述内鞘杆(4)的上部穿出并与充放气接头(11)连通,所述导管(8)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内塞(3)上预留孔后与所述环形气囊(9)连通,所述环形气囊(9)及长条状气囊(10)均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所述环形气囊(9)同轴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的开口处,多个所述长条状气囊(10)沿周向均匀间隔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侧壁上,所述长条状气囊(10)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气囊(9)连通、下端伸向所述收集袋(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镜手术取物器,包括收集袋(1)、钛镍弹性丝圈(2)、连接内塞(3)、内鞘杆(4)、外鞘杆(5)、单耳手柄(6)和双耳手柄(7),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穿入所述收集袋(1)开口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的连接耳中,所述连接内塞(3)将所述钛镍弹性丝圈(2)固定于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所述内鞘杆(4)的下端伸入所述外鞘杆(5)内且可上下移动,所述外鞘杆(5)的上端外壁处固定有所述双耳手柄(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8)、环形气囊(9)和多个长条状气囊(10),所述导管(8)设置于所述内鞘杆(4)内,所述导管(8)的上端从所述内鞘杆(4)的上部穿出并与充放气接头(11)连通,所述导管(8)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内塞(3)上预留孔后与所述环形气囊(9)连通,所述环形气囊(9)及长条状气囊(10)均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所述环形气囊(9)同轴固定于所述收集袋(1)的开口处,多个所述长条状气囊(10)沿周向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