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清达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676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14
一种组合式吸管,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均具有一开口部,其中,第一管体的开口部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组设部,第二管体的开口部的两侧,分别相对于组设部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组设部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内管壁,相对组设部设置于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且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由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借此,第一管体的组设部,可轻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进而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组装为中空状的组合式吸管,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吸管可方便于拆解清洗,并可重复使用。

A Combined Pipet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吸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作重复使用的吸管,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连接内外管壁达成相对固定、且管体可由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的组合式吸管。
技术介绍
一般的塑料吸管往往用完即丢,且塑料吸管容易带来塑化剂溶出等问题,进而产生诸多废弃物污染的环保问题及食品安全疑虑,依此,有人专利技术出环保吸管的相关产品,例如:玻璃吸管、304/316不锈钢吸管等,然而,该些环保吸管产品往往难以清洗吸管内壁,而容易滋生细菌,虽使用者可通过携带一吸管刷,清洗这些环保吸管的吸管内壁,但清洗后,使用者仍难以拭干该些环保吸管的吸管内壁,而仍有卫生疑虑,且该吸管刷亦由塑料制成(故并无助于环保问题,且于携带方面仍有不便);此外,玻璃吸管亦有摔破的风险,不锈钢吸管则有不慎刺入人体口腔的危险;是以,如何解决目前环保吸管因不便于清洁,而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乃本技术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经验,针对吸管设计的技术进行研究;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组装、及便于清洁的组合式吸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组合式吸管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开口部,第一开口部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组设部,第二管体相对于第一开口部成型有一第二开口部,且第二管体的第二开口部的两侧相对于组设部分别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本技术的关键在于,组设部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内管壁,相对组设部设置于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且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均以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故可使第一管体的组设部轻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进而让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轻易组装为中空状的组合式吸管,相对地,亦可让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轻易脱离组装状态;借此,本技术实施后,确实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组装、及便于清洁的组合式吸管。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吸管,其包括:一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成型后,使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两侧成型有一组设部;一第二管体,成型有一第二开口部,使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且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两侧,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组设部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以及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的所述组设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的所述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后,使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形成一中空状管体。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完成组设前,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径。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的其中一所述相对组设部,于常态下固定组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其中一所述组设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均由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均由具有磁吸特性的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组设部组设于所述相对组设部后,以所述中空状管体的一中心轴线为准,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组设部超出所述中心轴线。优选的,所述组设部组设于所述相对组设部后,以所述中空状管体的一中心轴线为准,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相对组设部超出所述中心轴线。优选的,所述组设部组设于所述相对组设部后,以所述中空状管体的一中心轴线为准,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组设部及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相对组设部均超出所述中心轴线。一种组合式吸管,包括:一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成型后,使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呈外露状;所述第一管体一端的内管壁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组设部,所述第一管体另一端的外管壁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两侧,则分别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以及所述组设部与所述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后,使所述第一管体形成一中空状管体。优选的,所述组设部成型为一榫孔或一卡扣部或一对接槽或一滑槽或一扣接件或一凹槽,所述相对组设部相对于所述组设部成型为一榫头或一相对卡扣部或一凸肋或一滑条或一相对扣接件或一相对凹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组合式吸管11第一管体111第一开口部112组设部112'组设部12第二管体121第二开口部122相对组设部122'相对组设部13连接部L1中心轴线L2第二轴线1’组合式吸管11’第一管体111’第一开口部112’’组设部112’’’相对组设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的立体外观图及图2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本技术所公开的组合式吸管1包括:均以一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例如金属)的一第一管体11及一第二管体12,其中:第一管体11具有一第一开口部111,第一开口部111成型后,使第一管体11的内壁呈外露状,第一开口部111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组设部112、112’,且组设部112、112’设置于第一管体11的内管壁。第二管体12相对于第一开口部111成型有一第二开口部121,第二开口部121成型后,使第二管体12的内壁呈外露状,且第二管体12的外管壁,于第二开口部121的两侧,分别相对于组设部112、112’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122、122’。当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与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通过弹性可挠曲材质的特性而完成组设后,可使第一管体11的第一开口部111与第二管体12的第二开口部121相互构成一中空状管体(即组合式吸管1)。另外,本技术于较佳实施状态下,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完成组设前,第一管体11的外管径已大于第二管体12的外管径。另外,本技术于较佳实施状态下,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榫孔,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相对的一榫头;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滑槽,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相对的一滑条;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扣接件,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一相对扣接件;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对接槽,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相对的一凸肋;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凹槽,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相对的一相对凹槽;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112’可成型为一卡扣部,而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122’可成型为一相对卡扣部;同时,第一管体11及第二管体12可进一步利用具有磁吸特性的材质来制成,使第一管体11及第二管体12于接合时能够更佳稳固;但是以上有关组设部112、112’及相对组设部122、122’的形状,仅为举例,并不以此为限,特先陈明。另外,本技术于较佳实施状态下,第一管体11的组设部112’,可常态固定组设于第二管体12的相对组设部122’。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成型后,使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两侧成型有一组设部;一第二管体,成型有一第二开口部,使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且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两侧,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组设部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以及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的所述组设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的所述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后,使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形成一中空状管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成型后,使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两侧成型有一组设部;一第二管体,成型有一第二开口部,使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呈外露状,且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两侧,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组设部成型有一相对组设部;以及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壁的所述组设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的所述相对组设部完成组设后,使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形成一中空状管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完成组设前,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其中一所述相对组设部,于常态下固定组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其中一所述组设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均由弹性可挠曲材质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均由具有磁吸特性的材质制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设部组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达
申请(专利权)人:张清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