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608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利于通过多样的转弯幅度,更精准地到达指定位置,以及:使得更多样的指定位置成为可能。

Bending Device and Endoscope for Endoscopic Inser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它是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从1806年发现至今,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现今,内窥镜的种类主要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和软管式内窥镜。硬管式内窥镜强度高,插入性好,但是容易刺伤内壁,并且由于镜头无法转动,因而只能做一些病灶位置相对明确的手术。对于一些病灶位置不明确的手术,需要不断调整方向观察,因此,需要采用柔性的内窥镜。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软质的内窥镜可采用可弯曲装置,在可弯曲装置中,多个管节依次连接,通过控制线穿过各管节,可以控制相邻的管节之间发生旋转,在管节弯曲下,可达到弯曲的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弯曲装置的转弯半径不可变,即:实施了控制以后,各管节之间完成相对旋转后,其只能实现一种确定的转弯幅度,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使得尖端精确到达指定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以解决可弯曲装置的转弯半径不可变,不利于使得尖端精确到达指定位置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管节周向开设有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中闭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管节发生所述弯曲形变。可选的,所述缝隙结构的首端与末端间的周向夹角大于或等于180度。可选的,所述缝隙结构包括第一缝隙部、第二缝隙部与连接缝隙部,所述第一缝隙部与所述第二缝隙部均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周向开设的,所述连接缝隙部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轴向开设的,所述第一缝隙部的两端分别经一个连接缝隙部连接至一个第二缝隙部,所述连接缝隙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缝隙结构张开程度的限位部。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开设有两个缝隙结构,所述两个缝隙结构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管节的过线孔的沿所述第一管节的轴向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管节的周向还开设切口,所述切口能够在所述缝隙结构闭合时配合打开。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还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二弯曲方向的控制时发生第三弯曲动作,所述第三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弯曲动作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动作的最小弯曲半径。可选的,所述N个管节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管节,其中末尾的第二管节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中的首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发生第四弯曲动作,所述第四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二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二弯曲方向的控制时,发生第五弯曲动作,所述第五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二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可选的,所述第四弯曲动作与所述第五弯曲动作的最小弯曲半径与发生所述第二弯曲动作后的最小弯曲半径相同,所述第二管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管节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中,利用连接结构可实现第一管节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可实现第一管节的第一种转弯幅度,即第一弯曲动作产生的转弯幅度,利用第一管节的弯曲形变可实现第一管节的第二种转弯幅度,即第二弯曲动作产生的转弯幅度,相较于仅具有一种转弯幅度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可有利于通过多样的转弯幅度,更精准地到达指定位置,以及:使得更多样的指定位置成为可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未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一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二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一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二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三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管节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的局部侧面展开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管节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管节的局部侧面展开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未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第一弯曲动作与第四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第三弯曲动作与第五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结构;11-第一圆弧部;12-第二圆弧槽;2-第二连接结构;21-第一圆弧槽;22-限位部;23-圆形部;24-第二圆弧部;3-第一管节;4-缝隙结构;41-第一缝隙;42-第二缝隙;43-第一限位部;44-第二限位部;45-连接缝隙部;5-切口;61-第一缺口;62-第二缺口;7-缝隙结构;8-过线孔;9-第二管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动作、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动作、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动作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未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一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第二弯曲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考图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管节周向开设有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中闭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管节发生所述弯曲形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结构的首端与末端间的周向夹角大于或等于18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结构包括第一缝隙部、第二缝隙部与连接缝隙部,所述第一缝隙部与所述第二缝隙部均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周向开设的,所述连接缝隙部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轴向开设的,所述第一缝隙部的两端分别经一个连接缝隙部连接至一个第二缝隙部,所述连接缝隙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缝隙结构张开程度的限位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开设有两个缝隙结构,所述两个缝隙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航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