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563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包括由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构成的护膝本体,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之间形成内夹层,护膝本体的内夹层中设置有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层、绝缘层、电极层、导电发热层和下保护层,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上层片体上在对应发热模块的区域设有开口,上层片体的开口处设有外保护层,外保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图案层、保温层、胶黏层;电极层通过导线与一个开关电连接,护膝本体上还设有一个电池口袋,电池口袋内装有移动电源,通过移动电源给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供电使其发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起到均匀发热作用的同时又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

A Flexible Foldable Heating Knee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针对风湿性关节炎、膝盖酸软疼痛、腿部易受寒等身体不适症状的治疗手段中采用物理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流电疗及药物离子导入、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流疗法、高频电疗、磁场疗法、超声疗法、针灸、光疗法即红外线、紫外线、冷疗。但现有技术中光疗法设备存在设备体积过大,不具有便携功能,比如西格玛光疗仪。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具有便携性质的理疗保健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包括由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构成的护膝本体,所述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之间形成内夹层,所述护膝本体的内夹层中设置有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层、绝缘层、电极层、导电发热层和下保护层,所述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所述电极层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之间接触连接;所述上层片体上在对应发热模块的区域设有开口,所述上层片体的开口处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图案层、保温层、胶黏层,所述发热模块通过所述上保护层直接与所述外保护层内侧的胶黏层粘接在一起,所述下层片体内侧在对应发热模块的部位设有一层固定层;所述电极层通过导线与一个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设置在护膝本体外侧,所述护膝本体上还设有一个电池口袋,所述电池口袋内装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开关电连接,通过移动电源给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供电使其发热。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层包括正、负两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集流条和与集流条相垂直的多个内电极条,多个内电极条设置在集流条的内侧且等间隔排布,正、负两个电极的多个内电极条等间隔的交叉排布,构成叉指电极结构;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与多个内电极条相接触,正、负两个电极的集流条位于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片体一端设有能与上层片体相粘接的魔术贴。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片体为OK布,所述下层片体为水晶超柔布。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护层中,所述图案层为印花莱卡布层,所述保温层为海绵层,所述胶黏层为附胶隔热棉。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为棉布、麻布、涤纶布、腈纶布、腈纶布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均为热熔胶层。进一步的,所述护膝本体的一端设有并排的三个绑缚带,位于中间的绑缚带长度小于其余两个绑缚带的长度,三个绑缚带的端部设有所述魔术贴。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箔、导电布、导电胶带中的其中一种。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具有红外理疗发热作用且发热均匀,主要针对腿部风湿性关节炎、膝盖酸软疼痛、腿部易受寒等情况的患者具有很好的理疗作用;同时由于加入了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使得本护膝还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护膝滋生细菌,从而保护了使用者。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在通电发热后可以产生大量的红外线,与碳纤维类的发热护膝产品比较,该产品发热更加均匀;与电阻丝类的发热护膝产品比较,该产品具有更高效的红外辐射能力。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柔软舒适,可折叠,且由于设置了电池口袋,可以很方便的容纳移动电话,无须外接电源,使用和携带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层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极层与导电发热层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层片体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层片体仰视图。图中标号:1护膝本体,11上层片体,12下层片体,121魔术贴,13固定层,14图案层,15保温层,16胶黏层,17绑缚带,18电池口袋,2发热模块,21上保护层,22绝缘层,23电极层,231集流条,232内电极条,24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5下保护层,26导线,27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包括由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构成的护膝本体1,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之间形成内夹层,护膝本体1的内夹层中设置有发热模块2,发热模块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层21、绝缘层22、电极层23、导电发热层和下保护层25,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电极层23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之间接触连接。电极层23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之间可通过高温热压印工艺相连接。上层片体11上在对应发热模块的区域设有开口,上层片体11的开口处设有外保护层,外保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图案层14、保温层15、胶黏层16,发热模块2通过上保护层21直接与外保护层内侧的胶黏层16粘接在一起,下层片体12内侧在对应发热模块2的部位设有一层固定层13。设置胶黏层16,能将发热模块2的上保护层21直接与外保护层内侧的胶黏层16粘接在一起,省去了多余的固定结构。电极层23通过导线26与一个开关27电连接,开关27设置在护膝本体1外侧,开关27为一体式硅胶开关。护膝本体1上还设有一个电池口袋18,电池口袋18内装有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与开关27电连接,通过移动电源给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供电使其发热。移动电源与开关27之间通过USB线连接。具体的,电极层23包括正、负两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集流条231和与集流条231相垂直的多个内电极条232,多个内电极条232设置在集流条231的内侧且等间隔排布,正、负两个电极的多个内电极条232等间隔的交叉排布,构成叉指电极结构,两个电极的集流条231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使得相邻的内电极条232极性相反;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与多个内电极条232相接触,正、负两个电极的集流条231位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的左右两侧且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之间留有间隙。本实施例中,将正、负两个电极的集流条231位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的左右两侧且不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相接触,是为了避免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同时连接内电极条232和集流条231时,因连接处间距过小会产生局部热点,从而影响发热性能,所以将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仅附合于各个内电极条232上而不与集流条231相连,从而保证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的发热均匀性。上层片体11为OK布,下层片体12为水晶超柔布,使用时与人体接触柔软舒适。外保护层中,图案层14为印花莱卡布层,保温层15为海绵层,胶黏层16为附胶隔热棉。固定层13为棉布、麻布、涤纶布、腈纶布、腈纶布中的任一种。上保护层21和下保护层25均为热熔胶层。电极层23的材料为金属箔、导电布、导电胶带中的其中一种。绝缘层22为PI膜。下层片体12一端设有能与上层片体11相粘接的魔术贴121。护膝本体1的一端设有并排的三个绑缚带17,位于中间的绑缚带17长度小于其余两个绑缚带17的长度,三个绑缚带17的端部设有魔术贴121。使用时,将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包括由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构成的护膝本体(1),所述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之间形成内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膝本体(1)的内夹层中设置有发热模块(2),所述发热模块(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层(21)、绝缘层(22)、电极层(23)、导电发热层和下保护层(25),所述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所述电极层(23)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之间接触连接;所述上层片体(11)上在对应发热模块的区域设有开口,所述上层片体(11)的开口处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图案层(14)、保温层(15)、胶黏层(16),所述发热模块(2)通过所述上保护层(21)直接与所述外保护层内侧的胶黏层(16)粘接在一起,所述下层片体(12)内侧在对应发热模块(2)的部位设有一层固定层(13);所述电极层(23)通过导线(26)与一个开关(27)电连接,所述开关(27)设置在护膝本体(1)外侧,所述护膝本体(1)上还设有一个电池口袋(18),所述电池口袋(18)内装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开关(27)电连接,通过移动电源给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供电使其发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包括由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构成的护膝本体(1),所述上层片体(11)和下层片体(12)之间形成内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膝本体(1)的内夹层中设置有发热模块(2),所述发热模块(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层(21)、绝缘层(22)、电极层(23)、导电发热层和下保护层(25),所述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所述电极层(23)与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之间接触连接;所述上层片体(11)上在对应发热模块的区域设有开口,所述上层片体(11)的开口处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图案层(14)、保温层(15)、胶黏层(16),所述发热模块(2)通过所述上保护层(21)直接与所述外保护层内侧的胶黏层(16)粘接在一起,所述下层片体(12)内侧在对应发热模块(2)的部位设有一层固定层(13);所述电极层(23)通过导线(26)与一个开关(27)电连接,所述开关(27)设置在护膝本体(1)外侧,所述护膝本体(1)上还设有一个电池口袋(18),所述电池口袋(18)内装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开关(27)电连接,通过移动电源给所述石墨烯银纳米线导电发热膜(24)供电使其发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发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23)包括正、负两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集流条(231)和与集流条(231)相垂直的多个内电极条(232),多个内电极条(232)设置在集流条(231)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梓晗吕鹏陶豹张运奇聂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