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846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网箱;步骤二,选择水域;步骤三,选择蟹苗;步骤四,投喂饲料;步骤五,日常管理;步骤六,防治病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青蟹生长过程中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青蟹的生长周期,定期对青蟹生长环境进行消毒管理,提高青蟹的成活率,收获的青蟹味道更为鲜美。

Culture method of green crab in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青蟹养殖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青蟹是中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药用价值高,尤其是交配后性腺成熟的雌性蟹)有海中人参之美誉,是产妇、老幼和身体虚弱者的高级滋补品,蟹壳可制成甲壳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青蟹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省沿海,尤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多。人工养殖和野生都有很大区别,另外养殖的也分为饲料养殖和新鲜鱼料,鱼虾粉养殖加工过的干货鱼虾料便宜但养殖出的青蟹味道不如鲜鱼料喂养的鲜美,而鱼蟹料贵,但采用的是新鲜鱼虾,营养又安全。现有的人工养殖方法无法满足青蟹生长过程中的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青蟹成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青蟹的成活率不够高,肉味不够鲜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网箱:网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增氧泵;网箱内设有深度调节机构,其主要包括外筒,内筒,上盖,底盖;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筛孔板,内筒和外筒通过筛孔板相连接;筛孔板将内筒和外筒隔出养殖隔间;内筒内设置有浮筒;内筒、外筒、筛孔板、上盖和下盖均开有孔;所述上盖为圆形,上盖上方沿内筒外沿设置有投饵管;所述浮筒是泡沫浮筒;步骤二,选择水域:所选择水域的水体应呈微流水状态,水体具有较好的交换条件、高溶氧性和丰富的浮游动物,属于富营养型湖泊或池塘,水域表层溶解氧6-10毫克/升,养殖期间水域表层水温在14-29℃之间,水体透明度在40-60厘米之间,pH值在7.0-8.5之间;步骤三,选择蟹苗:筛选出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步足齐全、爬行活跃的优质蟹苗;蟹苗在入网箱前,用3-5%的食盐水对其浸洗消毒10-20分钟,消灭体表各类病原菌,降低染病率,提高存活率;放养的蟹苗要适量,每箱密度为7-10只/平方米,同时保持网箱内水体交换的畅通,扩大了生存空间,减小了争斗几率,提高了存活率;步骤四,投喂饲料:每日小杂鱼虾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5%~12%;低值带壳贝类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20%~35%;投喂时要定时定点,每日投喂四次,分别在6:00、11:00、17:00、21:00进行投喂,并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投饲后螃蟹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能够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应注意根据青蟹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螃蟹种摄食适口,能够提高青蟹的成活率;采用新鲜鱼虾和贝类进行投喂,肉味更为鲜美;步骤五,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进行巡查,观察水色、水温及青蟹的进食和生长情况,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平时要勤刷网箱、勤巡塘,每周洗刷网片1-2次,这样可以保持网箱内外水体流通,同时使池水中的浮游生物进入网箱内,可为螃蟹提供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提高了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了生长周期;在洪水季节,若水质混浊,应适当增加清箱次数,防止附着物阻塞网孔;针对青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放入不同数量的浮筒调节养殖笼沉入水面的深度,满足青蟹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步骤六,防治病害:每月使用水体消毒剂对水域进行消毒,同时泼洒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通常其用量为0.25~0.40mg/L;投喂的饵料需使用食物消毒剂进行消毒,保证饵料的质量,其饵料的浸泡浓度为0.5~0.8mg/L;暴雨以后及时地排掉池中的上层淡水或泼洒盐巴等方法调节池水的盐度,保持养殖池水的盐度在适当范围内;及时地捞除病蟹,分开饲养,以免疾病的相互传染,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低值带壳贝类选择牡蛎、偏顶蛤、蓝蛤、短齿蛤、螺蛳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水体消毒剂采用生石灰。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食物消毒剂采用强克101。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生物制剂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满足青蟹生长过程中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青蟹的生长周期,定期对青蟹生长环境进行消毒管理,提高青蟹的成活率,收获的青蟹味道更为鲜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网箱:网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增氧泵;网箱内设有深度调节机构,其主要包括外筒,内筒,上盖,底盖;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筛孔板,内筒和外筒通过筛孔板相连接;筛孔板将内筒和外筒隔出养殖隔间;内筒内设置有浮筒;内筒、外筒、筛孔板、上盖和下盖均开有孔;所述上盖为圆形,上盖上方沿内筒外沿设置有投饵管;所述浮筒是泡沫浮筒;步骤二,选择水域:所选择水域的水体应呈微流水状态,水体具有较好的交换条件、高溶氧性和丰富的浮游动物,属于富营养型湖泊或池塘,水域表层溶解氧6-10毫克/升,养殖期间水域表层水温在14-29℃之间,水体透明度在40-60厘米之间,pH值在7.0-8.5之间;步骤三,选择蟹苗:筛选出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步足齐全、爬行活跃的优质蟹苗;蟹苗在入网箱前,用3-5%的食盐水对其浸洗消毒10-20分钟,消灭体表各类病原菌,降低染病率,提高存活率;放养的蟹苗要适量,每箱密度为7-10只/平方米,同时保持网箱内水体交换的畅通,扩大了生存空间,减小了争斗几率,提高了存活率;步骤四,投喂饲料:每日小杂鱼虾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5%~12%;低值带壳贝类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20%~35%;投喂时要定时定点,每日投喂四次,分别在6:00、11:00、17:00、21:00进行投喂,并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投饲后螃蟹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能够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应注意根据青蟹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螃蟹种摄食适口,能够提高青蟹的成活率;采用新鲜鱼虾和贝类进行投喂,肉味更为鲜美;步骤五,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进行巡查,观察水色、水温及青蟹的进食和生长情况,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平时要勤刷网箱、勤巡塘,每周洗刷网片1-2次,这样可以保持网箱内外水体流通,同时使池水中的浮游生物进入网箱内,可为螃蟹提供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提高了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了生长周期;在洪水季节,若水质混浊,应适当增加清箱次数,防止附着物阻塞网孔;针对青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放入不同数量的浮筒调节养殖笼沉入水面的深度,满足青蟹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步骤六,防治病害:每月使用水体消毒剂对水域进行消毒,同时泼洒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通常其用量为0.25~0.40mg/L;投喂的饵料需使用食物消毒剂进行消毒,保证饵料的质量,其饵料的浸泡浓度为0.5~0.8mg/L;暴雨以后及时地排掉池中的上层淡水或泼洒盐巴等方法调节池水的盐度,保持养殖池水的盐度在适当范围内;及时地捞除病蟹,分开饲养,以免疾病的相互传染,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所述步骤四中低值带壳贝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网箱:网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增氧泵;网箱内设有深度调节机构,其主要包括外筒,内筒,上盖,底盖;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筛孔板,内筒和外筒通过筛孔板相连接;筛孔板将内筒和外筒隔出养殖隔间;内筒内设置有浮筒;内筒、外筒、筛孔板、上盖和下盖均开有孔;所述上盖为圆形,上盖上方沿内筒外沿设置有投饵管;所述浮筒是泡沫浮筒;步骤二,选择水域:所选择水域的水体应呈微流水状态,水体具有较好的交换条件、高溶氧性和丰富的浮游动物,属于富营养型湖泊或池塘,水域表层溶解氧6‑10毫克/升,养殖期间水域表层水温在14‑29℃之间,水体透明度在40‑60厘米之间,pH值在7.0‑8.5之间;步骤三,选择蟹苗:筛选出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步足齐全、爬行活跃的优质蟹苗;蟹苗在入网箱前,用3‑5%的食盐水对其浸洗消毒10‑20分钟,消灭体表各类病原菌,降低染病率,提高存活率;放养的蟹苗要适量,每箱密度为7‑10只/平方米,同时保持网箱内水体交换的畅通,扩大了生存空间,减小了争斗几率,提高了存活率;步骤四,投喂饲料:每日小杂鱼虾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5%~12%;低值带壳贝类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20%~35%;投喂时要定时定点,每日投喂四次,分别在6:00、11:00、17:00、21:00进行投喂,并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投饲后螃蟹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能够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应注意根据青蟹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螃蟹种摄食适口,能够提高青蟹的成活率;采用新鲜鱼虾和贝类进行投喂,肉味更为鲜美;步骤五,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进行巡查,观察水色、水温及青蟹的进食和生长情况,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平时要勤刷网箱、勤巡塘,每周洗刷网片1‑2次,这样可以保持网箱内外水体流通,同时使池水中的浮游生物进入网箱内,可为螃蟹提供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提高了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了生长周期;在洪水季节,若水质混浊,应适当增加清箱次数,防止附着物阻塞网孔;针对青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放入不同数量的浮筒调节养殖笼沉入水面的深度,满足青蟹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层深度变化的要求,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步骤六,防治病害:每月使用水体消毒剂对水域进行消毒,同时泼洒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通常其用量为0.25~0.40mg/L;投喂的饵料需使用食物消毒剂进行消毒,保证饵料的质量,其饵料的浸泡浓度为0.5~0.8mg/L;暴雨以后及时地排掉池中的上层淡水或泼洒盐巴等方法调节池水的盐度,保持养殖池水的盐度在适当范围内;及时地捞除病蟹,分开饲养,以免疾病的相互传染,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蟹在养殖网箱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网箱:网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增氧泵;网箱内设有深度调节机构,其主要包括外筒,内筒,上盖,底盖;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筛孔板,内筒和外筒通过筛孔板相连接;筛孔板将内筒和外筒隔出养殖隔间;内筒内设置有浮筒;内筒、外筒、筛孔板、上盖和下盖均开有孔;所述上盖为圆形,上盖上方沿内筒外沿设置有投饵管;所述浮筒是泡沫浮筒;步骤二,选择水域:所选择水域的水体应呈微流水状态,水体具有较好的交换条件、高溶氧性和丰富的浮游动物,属于富营养型湖泊或池塘,水域表层溶解氧6-10毫克/升,养殖期间水域表层水温在14-29℃之间,水体透明度在40-60厘米之间,pH值在7.0-8.5之间;步骤三,选择蟹苗:筛选出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步足齐全、爬行活跃的优质蟹苗;蟹苗在入网箱前,用3-5%的食盐水对其浸洗消毒10-20分钟,消灭体表各类病原菌,降低染病率,提高存活率;放养的蟹苗要适量,每箱密度为7-10只/平方米,同时保持网箱内水体交换的畅通,扩大了生存空间,减小了争斗几率,提高了存活率;步骤四,投喂饲料:每日小杂鱼虾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5%~12%;低值带壳贝类的投喂重量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20%~35%;投喂时要定时定点,每日投喂四次,分别在6:00、11:00、17:00、21:00进行投喂,并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投饲后螃蟹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能够提高青蟹的成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应注意根据青蟹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螃蟹种摄食适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响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县绿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