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建忠专利>正文

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41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属于农业机械领域,解决了马铃薯一体播种机的刚性机架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机架和后机架,前机架两侧的前侧杆后端设有第一吊耳,前侧杆与第一吊耳通过第一销轴相连,第一吊耳上端开口,后机架两侧的后侧杆位于第一吊耳上端的开口内,后侧杆前端设有第二吊耳,第二吊耳上端封闭,后侧杆通过第二销轴连接于第二吊耳上部,前侧杆通过第三销轴连接于第二吊耳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位连体、自由度限位仿形,能够适应凹凸地面作业,减少了马铃薯一体播种机的纵向摆动,满足了播种机各部件的仿形作业,充分发挥了播种作业功效,提高了播种质量。

A Limited Copying Frame of Potato Integral S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
本技术属于播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
技术介绍
马铃薯播种机通常都由开沟、施肥、播种、起垄、覆土和镇压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都是依靠机架连接才能发挥作用。通常,功能单一的普通马铃薯播种机,其上各部件一般都连接在刚性机架上,地轮仿形就能达到各个部件配合的功效。但是马铃薯一体播种机如果采用刚性机架,行走时越障纵向跳动,就会严重影响到后尾挂接部件的稳定性,配套部件由于组件繁多,相互抵消单独功能,进而影响播种质量,很难达到标准化播种的质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以解决马铃薯一体播种机的刚性机架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包括前机架和后机架,前机架两侧的前侧杆后端设有第一吊耳,前侧杆与第一吊耳通过第一销轴相连,第一吊耳上端开口,后机架两侧的后侧杆位于第一吊耳上端的开口内,后侧杆前端设有第二吊耳,第二吊耳上端封闭,后侧杆通过第二销轴连接于第二吊耳上部,前侧杆通过第三销轴连接于第二吊耳下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后机架后端设有尾部机架,尾部机架两侧的尾部侧杆通过第四销轴与后侧杆相连。尾部机架可沿第四销轴旋转折叠,在田间移动和地头转弯时,可将尾部机架折叠,以缩短播种机的整体长度,使播种机的移动和转弯灵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后侧杆后端上方设有油缸耳座,液压油缸通过第一油缸销子与油缸耳座相连,在尾部侧杆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第二油缸销子与液压油缸上端连接。液压油缸伸出时,连接杆拉动尾部机架向上折叠,液压油缸收回时,尾部机架落回与后机架齐平的位置,驾驶员可通过操纵杆控制尾部机架的折叠和放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尾部机架上设有挂钩。当尾部机架折起时,可通过挂钩将尾部机架固定,增加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后机架后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尾部侧杆下方。限位杆限制尾部机架向下转动。为了保证马铃薯一体播种机各部件功能在行走时发挥正常,配合完成相关的辅助作业工序,播种机需要具有良好的仿形排堵功能以及通过性能。因此,需要机架分段仿形、具有一定的仿形自由度,保证各部件功能互不抵消、影响,才能完成整机播种工序,提升播种质量和整机作业性能。达到这一效果关键要实现马铃薯一体播种机的多体、联动、同步仿形和限位仿形,在有连接和运动的节点增加纵向仿形度,抵消拖拉机越障纵向摆副,增强各部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实现了多位连体、自由度限位仿形,能够适应凹凸地面作业,减少了马铃薯一体播种机的纵向摆动,满足了播种机各部件的仿形作业,充分发挥了播种作业功效;2.本技术使得马铃薯一体播种机播种深度一致,减少了断垄缺苗,提高了播种质量;3.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产业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机架;11-前侧杆;2-后机架;21-后侧杆;3-第一吊耳;31-第一销轴;4-第二吊耳;41-第二销轴;42-第三销轴;5-尾部机架;51-尾部侧杆;52-连接杆;53-挂钩;6-第四销轴;7-液压油缸;71-第一油缸销子;72-第二油缸销子;73-油缸耳座;8-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包括前机架1和后机架2,前机架1两侧的前侧杆11后端设有第一吊耳3,前侧杆11与第一吊耳3通过第一销轴31相连,第一吊耳3上端开口,后机架2两侧的后侧杆21位于第一吊耳3上端的开口内,后侧杆21前端设有第二吊耳4,第二吊耳4上端封闭,后侧杆21通过第二销轴41连接于第二吊耳4上部,前侧杆11通过第三销轴42连接于第二吊耳4下部。在后机架2后端设有尾部机架5,尾部机架5两侧的尾部侧杆51通过第四销轴6与后侧杆21相连。后侧杆21后端上方设有油缸耳座73,液压油缸7通过第一油缸销子71与油缸耳座73相连,在尾部侧杆51上设有连接杆52,连接杆52通过第二油缸销子72与液压油缸7上端连接。在尾部机架5上设有挂钩53。在后机架2后端设有限位杆8,限位杆8位于尾部侧杆51下方。后机架2仿形转动的角度为15度~25度。将播种机的牵引架、起垄装置布置在前机架1上,将播种装置、覆膜装置布置在后机架2上,将压膜装置、覆土装置布置在尾部机架5上。作业时,后机架2可沿第二销轴41进行仿形转动,从而实现仿形播种和仿形覆膜,前侧杆11后端和第二吊耳4的封闭端可对后机架2的仿形下移形成限位,第一吊耳3可对后机架形成左右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架(1)和后机架(2),前机架(1)两侧的前侧杆(11)后端设有第一吊耳(3),前侧杆(11)与第一吊耳(3)通过第一销轴(31)相连,第一吊耳(3)上端开口,后机架(2)两侧的后侧杆(21)位于第一吊耳(3)上端的开口内,后侧杆(21)前端设有第二吊耳(4),第二吊耳(4)上端封闭,后侧杆(21)通过第二销轴(41)连接于第二吊耳(4)上部,前侧杆(11)通过第三销轴(42)连接于第二吊耳(4)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架(1)和后机架(2),前机架(1)两侧的前侧杆(11)后端设有第一吊耳(3),前侧杆(11)与第一吊耳(3)通过第一销轴(31)相连,第一吊耳(3)上端开口,后机架(2)两侧的后侧杆(21)位于第一吊耳(3)上端的开口内,后侧杆(21)前端设有第二吊耳(4),第二吊耳(4)上端封闭,后侧杆(21)通过第二销轴(41)连接于第二吊耳(4)上部,前侧杆(11)通过第三销轴(42)连接于第二吊耳(4)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一体播种机限位仿形机架,其特征在于:在后机架(2)后端设有尾部机架(5),尾部机架(5)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忠李景潮
申请(专利权)人:邹建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