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8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塑胶胶座和导电端子体,端子体具有端子脚和弹臂;在胶座中设置有若干端子体,各端子体的端子脚形成交错排列的结构;端子体还具有主体部和侧臂,端子脚从主体部的底端引出并朝后弯折;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各朝前弯折伸出一侧臂,侧臂的上段弯折形成弹臂;在弹臂与侧臂的过渡部位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端子体上设计加强筋,可确保弹臂不容易折断或变形,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实现产品高要求的电气性能稳定性,从而能够流通大电流;端子脚采用交错排列方式,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平面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点卡刺结构,可保证端子体组装在胶座中的牢固性,使端子体不易松动。

A Blind Plug-in High Current Connector with Underboard W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许多电子设备都要通过带导电接触插脚的胶座与设备相互插设实现电性连接,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作用。由于在电子行业中,特别是较为精密的电子设备中,都要求连接器产品的体积更为小巧以节省装配空间。然而,过细过薄的连接器结构不仅会给使用时的造成插接不良影响,导电端子容易发生松脱、翘曲、变形、甚至断裂等状况。由于可以存在上述情况,导致此类连接器不能用于接通大电流。另外,由于连接器越做越小,导致其结构方面的优化难度越来越大,造成连接器在装配后的稳定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合更为牢固稳定、不易松脱、弹臂不易断裂变形的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可适用于PCB板上焊接对插,同样又可以进行PCB板下焊接对插,公端在插入时可以从正面插入,同样又可以从反面插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塑胶胶座和导电端子体,导电端子体成型在塑胶胶座中,在胶座的表面形成有对插口;端子体具有端子脚和弹臂,端子脚从胶座的底部伸出,由弹臂形成的插接部位与对插口对齐,其特征在于:在胶座中设置有若干端子体,各端子体的端子脚形成交错排列的结构,即一端子体的端子脚朝胶座的一侧伸出,则下一端子体的端子脚则朝胶座的对面一侧伸出;所述端子体还具有主体部和侧臂,所述端子脚从主体部的底端引出并朝后弯折,形成与主体部相互垂直的结构,使端子脚紧贴胶座的底面朝外侧伸出;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各朝前弯折伸出一侧臂形成半包结构,侧臂亦与主体部相互垂直;侧臂的上段朝内再朝外弯折形成弹臂,左右两弹臂相距最近的位置形成接触部,两弹臂的接触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导电插脚的间隙;在弹臂与侧臂的过渡部位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下段与侧臂紧固,上段与弹臂紧固,形成对弹臂的加强结构。进一步地,在两侧臂的前端面设置有朝前并朝下凸伸的卡刺部,通过卡刺部卡紧在胶座中形成端子体与胶座的紧固结构,使得在插拔插入件时不易拔松端子体。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于侧臂及弹臂的内侧面,且加强筋亦为与侧臂及弹臂弯折过渡部相适配的弯折形状。通过加强筋可提高端子的使用寿命,另外可以增加弹臂力量,且弹臂使用高导性材料以及弹臂接触面加大,能有效提高通电电流,达到高导大电流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对插口的四周均设置为倒角结构的导引角,形成对插入件的引导结构,以便与插入件匹配,实现盲插。且导引角设计大倒角,以便插入时即使偏移量过大也能顺利导入,起到盲插效果。进一步地,在胶座的底部四角位置设置有凸台,凸台朝下凸出于胶座的底面,通过凸台可保证产品有效地贴合在器件上。本技术通过在端子体上设计加强筋,可确保弹臂不容易折断或变形,保证产品的循环使用次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实现产品高要求的电气性能稳定性,从而能够流通大电流(如100A);端子脚采用交错排列方式,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平面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点卡刺结构,可保证端子体组装在胶座中的牢固性,使端子体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端子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端子体侧面示意图;图5为端子体正面示意图。图中,1为胶座,11为对插口,12为导引角,13为凸台,2为端子体,21为主体部,22为端子脚,23为侧臂,24为弹臂,25为接触部,26为加强筋,27为卡刺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述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塑胶胶座1和导电端子体2,导电端子体2成型在塑胶胶座1中,在胶座1的表面形成有对插口11;端子体2具有端子脚22和弹臂24,端子脚22从胶座1的底部伸出,由弹臂24形成的插接部位与对插口11对齐;在胶座1中设置有若干端子体2,各端子体2的端子脚22形成交错排列的结构,即一端子体2的端子脚22朝胶座1的一侧伸出,则下一端子体2的端子脚22则朝胶座1的对面一侧伸出,也就是一左一右排列;所述端子体2还具有主体部21和侧臂23,所述端子脚22从主体部21的底端引出并朝后弯折,形成与主体部21相互垂直的结构,使端子脚22紧贴胶座1的底面朝外侧伸出;在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各朝前弯折伸出一侧臂23形成半包结构,侧臂23亦与主体部21相互垂直;侧臂23的上段朝内再朝外弯折形成弹臂24,左右两弹臂24相距最近的位置形成接触部25,两弹臂24的接触部25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导电插脚的间隙;在弹臂24与侧臂23的过渡部位设置有加强筋26,加强筋26的下段与侧臂23紧固,上段与弹臂24紧固,形成对弹臂24的加强结构。在两侧臂23的前端面设置有朝前并朝下凸伸的卡刺部27,通过卡刺部27卡紧在胶座1中形成端子体2与胶座1的紧固结构,使得在插拔插入件时不易拔松端子体2。所述加强筋26设置于侧臂23及弹臂24的内侧面,且加强筋26亦为与侧臂23及弹臂24弯折过渡部相适配的弯折形状。所述对插口11的四周均设置为倒角结构的导引角12,形成对插入件的引导结构,以便与插入件匹配,实现盲插。在胶座1的底部四角位置设置有凸台13,凸台13朝下凸出于胶座1的底面,通过凸台13可保证产品有效地贴合在器件上。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塑胶胶座和导电端子体,导电端子体成型在塑胶胶座中,在胶座的表面形成有对插口;端子体具有端子脚和弹臂,端子脚从胶座的底部伸出,由弹臂形成的插接部位与对插口对齐,其特征在于:在胶座中设置有若干端子体,各端子体的端子脚形成交错排列的结构,即一端子体的端子脚朝胶座的一侧伸出,则下一端子体的端子脚则朝胶座的对面一侧伸出;所述端子体还具有主体部和侧臂,所述端子脚从主体部的底端引出并朝后弯折,形成与主体部相互垂直的结构,使端子脚紧贴胶座的底面朝外侧伸出;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各朝前弯折伸出一侧臂形成半包结构,侧臂亦与主体部相互垂直;侧臂的上段朝内再朝外弯折形成弹臂,左右两弹臂相距最近的位置形成接触部,两弹臂的接触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导电插脚的间隙;在弹臂与侧臂的过渡部位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下段与侧臂紧固,上段与弹臂紧固,形成对弹臂的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下焊接盲插式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塑胶胶座和导电端子体,导电端子体成型在塑胶胶座中,在胶座的表面形成有对插口;端子体具有端子脚和弹臂,端子脚从胶座的底部伸出,由弹臂形成的插接部位与对插口对齐,其特征在于:在胶座中设置有若干端子体,各端子体的端子脚形成交错排列的结构,即一端子体的端子脚朝胶座的一侧伸出,则下一端子体的端子脚则朝胶座的对面一侧伸出;所述端子体还具有主体部和侧臂,所述端子脚从主体部的底端引出并朝后弯折,形成与主体部相互垂直的结构,使端子脚紧贴胶座的底面朝外侧伸出;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各朝前弯折伸出一侧臂形成半包结构,侧臂亦与主体部相互垂直;侧臂的上段朝内再朝外弯折形成弹臂,左右两弹臂相距最近的位置形成接触部,两弹臂的接触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导电插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