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23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金属外护环、金属内护环、上限位板、下限位板、限位卡簧和金属带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护环设置金属内护环外部且固定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金属内护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下限位板和上限位板的中部通孔并使下限位板限定在金属内护环外翻的底边上,限位卡簧卡合在金属内护环外部并压紧在上限位板的顶部,金属外护环与金属内护环之间形成中空夹层,金属带绕组环绕包裹在中空夹层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引弧端的设计,让燃弧自动进入灭弧罩,较大程度增强了灭弧能力及灭弧罩的耐用性。

A Gas Insulated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柜
,尤其是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交流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开断电路时,在触头分断过程中由于电离作用会产生电弧。与此同时,在弧隙中游离的电子和正负离子在相遇时会复合,重新形成中性的气体分子,即出现消电离现象而减弱电离过程。因此,电离和消电离是同时存在的,当电离速度大于消电离速度时,电弧会持续燃烧,反之,电弧会熄灭。目前所使用的灭弧方式主要有,直动压气式、旋转压气式、旋磁灭弧式和灭弧栅灭弧式。其中旋磁灭弧式,就是在高压开断时,采用引入灭弧电极把电弧电流引入灭弧线圈,电弧电流在灭弧线圈中产生的磁场使电弧快速旋转,旋转的电弧被拉长,不断接触新鲜的SF6绝缘气体,释放掉热能,很快被冷却,当电流过零时,电弧被熄灭。现有灭弧罩通常采用塑料内固定环缠绕漆包线或金属带绕组,绕组起始端与引弧端电连接,绕组末端与金属外抱箍连接。电弧由引弧端引入电弧,在绕组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在塑料内固定环中旋转,电弧被拉长,热量被释放,致使电流过零时电弧熄灭,灭弧方式单一且引弧端引弧容易在大电流或强电弧下烧损,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同时采用了快速拉长电弧和冷却电弧两种灭弧方式,灭弧效果好,具有较强的耐用性,更加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金属外护环、金属内护环、上限位板、下限位板、限位卡簧和金属带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护环设置金属内护环外部且固定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金属内护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下限位板和上限位板的中部通孔并使下限位板限定在金属内护环外翻的底边上,限位卡簧卡合在金属内护环外部并压紧在上限位板的顶部,金属外护环与金属内护环之间形成中空夹层,金属带绕组环绕包裹在中空夹层内部。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通过螺钉固定在金属外护环上。所述安装件具有倾斜设置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本装置的安装孔。所述下限位板对应于安装件处设置有避空口,避空口的设置可方便气体绝缘灭弧装置的固定和安装。所述金属带绕组包括相互间隔绕制的金属带和层间绝缘带。所述金属带采用铜或铁材料制成。所述的金属带绕组的匝数为20-30匝,金属带的厚度为01.~0.25mm。所述层间绝缘带采用阻燃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内护环和金属外护环均采用铜或铁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同时采用了两种快速拉长电弧和冷却电弧两种灭弧原理,让燃弧自动进入灭弧罩,勿需引弧端引弧,电弧在金属内护罩内快速旋转拉长,热能被释放,至电流过零时电弧熄灭,较大程度增强了灭弧能力及灭弧罩的耐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于三工位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开关时的状态图;其中,1-套管、2-气箱、3-动触头、4-触头连接杆、5-接地触头、6-静触头、7-灭弧装置、8-母线、9-合闸开关位、10-分闸开关位;11-安装件、12-上限位板、13-限位卡簧、14-下限位板、15-金属内护环、16-金属外护环、17-金属带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金属外护环16、金属内护环15、上限位板12、下限位板14、限位卡簧13和金属带绕组17,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护环16设置在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4之间,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4具有同轴设置的中部通孔,所述金属内护环15设置有外翻的底边,金属内护环15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下限位板14和上限位板12的中部通孔并使下限位板14限定在金属内护环15外翻的底边上,限位卡簧13卡合在金属内护环15外部并压紧在上限位板12的顶部,通过金属内护环15外翻的底边与限位卡簧13的相互配合使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4分别能够紧紧压合在金属外护环16的顶部和底部,实现气体绝缘灭弧装置整体结构的固定,金属外护环16位于金属内护环15外部,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夹层,金属带绕组17环绕包裹在中空夹层内部。所述金属内护环15、金属外护环16均采用铜或铁材料制成,金属带绕组17密封在中空夹层内部,所述金属带绕组17采用厚度为01.~0.25mm的金属带和层间绝缘带同步绕制而成,匝数为20-30匝,金属带采用铜或铁材料制成,层间绝缘带用于金属带绕组17的层间绝缘内,采用阻燃绝缘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件11,所述安装件11通过螺钉固定在金属外护环16上,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可通过与安装孔适配的螺钉可将本技术固定在导电支架上。进一步地,为了使安装更加方便和牢靠,安装件11的安装部倾斜30-60°。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板14对应于安装件11处设置有避空口,用于固定气体绝缘灭弧装置的固定杆可以从避空口中穿入安装件11内部与安装部贴合,再用螺钉进行固定即可完成气体绝缘灭弧装置的安装,实现了固定杆内插式的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应用于开关为三工位位置的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其三工位位置为关合-开断-接地,分别代表合闸开关位9、分闸开关位10以及接地开关位,且各工位均通过开关刀闸进行切换,该三工位开关,包括套管1、动触头3、接地触头5、静触头6、触头连接杆4和灭弧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安装在填充有SF6气体的气箱2内,套管1顶部铰接有动触头3,接地触头5位于套管1右上侧,触头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3和接地触头5铰接,静触头6位于套管1左上侧,静触头6顶部通过连接件和母线8连接,连接件上通过导电支架安装有带引弧端的灭弧装置7。灭弧的过程为:当动触头3和静触头6分离后,在动触头3和静触头6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弧根瞬时从静触头6移至灭弧装置7中。常规的灭弧装置7主体为塑料环,因此必须在塑料环上设置一个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引弧端才能将电流或者电流引入灭弧装置7内部,在大电流或强电弧,引弧端随着引弧次数增加引弧端本身容易氧化及烧损,导致引弧效果变差。本技术同时采用了快速拉长电弧和冷却电弧两种灭弧方式,结构上采用了无引弧端的设计,内、外护环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电流或者电弧可瞬时被直接引入金属线绕组内,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线绕组采用0.15mmx52mm截面的黄铜带与层间绝缘带同步绕制而成,电流通过金属铜带绕组17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弧被吸入金属内护环15中快速旋转,拉长,旋转的电弧不断接触新鲜的SF6气体,释放掉热能,很快被冷却,在电流过零时,电弧熄灭,灭弧速度快,效果好,装置耐用性强。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金属外护环、金属内护环、上限位板、下限位板、限位卡簧和金属带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护环设置金属内护环外部且固定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金属内护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下限位板和上限位板的中部通孔并使下限位板限定在金属内护环外翻的底边上,限位卡簧卡合在金属内护环外部并压紧在上限位板的顶部,金属外护环与金属内护环之间形成中空夹层,金属带绕组环绕包裹在中空夹层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金属外护环、金属内护环、上限位板、下限位板、限位卡簧和金属带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护环设置金属内护环外部且固定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金属内护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下限位板和上限位板的中部通孔并使下限位板限定在金属内护环外翻的底边上,限位卡簧卡合在金属内护环外部并压紧在上限位板的顶部,金属外护环与金属内护环之间形成中空夹层,金属带绕组环绕包裹在中空夹层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金属外护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绝缘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具有倾斜设置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铁鹏柴永宗张艳猛吕明华惠凯怡
申请(专利权)人:欧玛嘉宝珠海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