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800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除氧水箱,所述除氧水箱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除氧塔,所述除氧塔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方设置有通风孔遮盖,所述除氧塔的另一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通风孔与通风孔遮盖之间设置有母扣和公扣,振动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及时的向员工反应除氧器的运行状态,避免了除氧器发生故障而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从而避免了除氧器的故障增多,极大的减少了除氧器的维护成本和时间,电动伸缩杆和万向轮的配合使用可以使一个员工很轻松的对除氧器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无需借助机器或者他人,而且移动过程无需太大的力气,有效的提高了移动效率。

A Waste Heat Recove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Sintering Vertica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烧结余热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流程大概为冷却风从冷却罐罐体底部由循环风机鼓入,通过均匀布风向上运行与热烧结矿进行热量交换,而后从罐体环形风道出口排向一次除尘器,经除尘后进入余热锅炉与锅炉管簇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烧结矿自罐体顶部进入,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经冷却后由罐体底部排出,而纯水经除氧后进入余热锅炉,与锅炉内的热风进行热交换后变成过热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发电机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除氧器,且除氧器是关键设备之一,目前的除氧器整体较大且较重,特别是除氧水箱外表面为曲面,工人在对除氧水箱搬运的时候,特别的不方便,没有着力点,工人在对除氧器长距离移动时,需要多人抬动,费时费力,没有较高的搬运效率,特别是若除氧水箱内出现了轻微的故障,若不能及时的发现,那么将导致除氧水箱的故障增强,后期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对其进行维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除氧水箱,所述除氧水箱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除氧塔,所述除氧塔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方设置有通风孔遮盖,所述除氧塔的另一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通风孔与通风孔遮盖之间设置有母扣和公扣,所述除氧水箱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所述除氧水箱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水箱基座,所述水箱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弧板,所述固定弧板的底侧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侧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振动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手提把手。进一步而言,所述手提把手共设有四个,且它们两两对称安装在除氧水箱的两端。进一步而言,所述手提把手与除氧水箱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公扣安装在通风孔遮盖上,所述母扣安装在通风孔的内部。进一步而言,所述手提把手的正截面为半工形。进一步而言,所述中央控制芯片分别与振动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电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弧板的正截面为弧形。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弧板共设有两个,且它们对称安装在除氧水箱的底侧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振动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及时的向员工反应除氧器的运行状态,避免了除氧器发生故障而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从而避免了除氧器的故障增多,极大的减少了除氧器的维护成本和时间,电动伸缩杆和万向轮的配合使用可以使一个员工很轻松的对除氧器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无需借助机器或者他人,而且移动过程无需太大的力气,有效的提高了移动效率,手提把手的设置可以让员工移动处在不平稳地面的除氧器,除氧器在不平稳地面时,手提把手可以代替万向轮的使用,公扣和母扣的设置方便了通风孔遮盖和通风孔之间的连接,代替了原有的螺纹旋合连接,极大的减少了连接时所需要的时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提把手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弧板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通风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振动传感器示意图;图中:1-除氧水箱、2-除氧塔、3-水箱基座、4-手提把手、5-通风孔、6-通风孔遮盖、7-声光报警器、8-振动传感器、9-固定弧板、10-固定块、11-电动伸缩杆、12-万向轮、13-母扣、14-公扣、15-中央控制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除氧水箱1,除氧水箱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除氧塔2,除氧塔2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5,通风孔5的上方设置有通风孔遮盖6,除氧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7,通风孔5与通风孔遮盖6之间设置有母扣13和公扣14,除氧水箱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振动传感器8,除氧水箱1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水箱基座3,水箱基座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弧板9,固定弧板9的底侧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底侧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2,振动传感器8的一侧设置有手提把手4。本实施例中,手提把手4共设有四个,且它们两两对称安装在除氧水箱1的两端,为了方便员工对除氧水箱1进行抬起搬运。本实施例中,手提把手4与除氧水箱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了防止手提把手4发生脱落。本实施例中,公扣14安装在通风孔遮盖6上,母扣13安装在通风孔5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手提把手4的正截面为半工形。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芯片15分别与振动传感器8、声光报警器7电连接,为了将振动传感器8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芯片15,且使中央控制芯片15能控制开启声光报警器7。本实施例中,固定弧板9的正截面为弧形,为了适应除氧水箱1的底侧结构。本实施例中,固定弧板9共设有两个,且它们对称安装在除氧水箱1的底侧两端,为了对称性。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芯片15的型号为SIMATICS7-200CPU。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除氧水箱1短距离移动的时候,可以让两人分别通过手提把手4将除氧水箱1抬起移动至合适的地点,若对除氧水箱1较远距离的移动,我们可以控制伸长电动伸缩杆11,使万向轮12接触地面且水箱基座3远离地点,然后推动除氧水箱1即可,在除氧水箱1使用的过程中,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若除氧水箱1振动不正常,那么除氧水箱1可能出现了故障,振动传感器8可以实时的检测除氧水箱1的振动频率且实时的传输给中央控制芯片15,若中央控制芯片15接收到的振动数值超出了预设范围,那么中央控制芯片15将控制开启声光报警器7,以此对员工进行提醒,在将通风孔遮盖6盖在通风孔5上时,我们只需将公扣14对准相应的母扣13按下即可。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与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除氧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水箱(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除氧塔(2),所述除氧塔(2)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通风孔(5)的上方设置有通风孔遮盖(6),所述除氧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7),所述通风孔(5)与通风孔遮盖(6)之间设置有母扣(13)和公扣(14),所述除氧水箱(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振动传感器(8),所述除氧水箱(1)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水箱基座(3),所述水箱基座(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弧板(9),所述固定弧板(9)的底侧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底侧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2),所述振动传感器(8)的一侧设置有手提把手(4),所述声光报警器(7)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芯片(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除氧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水箱(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除氧塔(2),所述除氧塔(2)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通风孔(5)的上方设置有通风孔遮盖(6),所述除氧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7),所述通风孔(5)与通风孔遮盖(6)之间设置有母扣(13)和公扣(14),所述除氧水箱(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振动传感器(8),所述除氧水箱(1)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水箱基座(3),所述水箱基座(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弧板(9),所述固定弧板(9)的底侧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底侧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2),所述振动传感器(8)的一侧设置有手提把手(4),所述声光报警器(7)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芯片(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烧结竖罐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把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路明耿永芹张馨予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航明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