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79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罩,包括罩体和捆绑带,所述罩体具有可卷合成两端相通且具容纳腔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罩体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罩体包括有内层、隔热层、防护层及连接层,所述内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内部,所述防护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外表面,所述连接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的端部,所述连接层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的端部相连,所述连接层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层1的端部相连,所述捆绑带呈两端可调松紧的条状结构,所述捆绑带环绕在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所述罩体侧面设有条带,所述条带固定所述捆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保温罩多层保温结构新颖,材料环保无污染,绝缘隔热效果比较明显。

A Thermal Insulation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罩
本技术涉及保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罩。
技术介绍
在化工、炼油、冶金、核电、火电等众多行业,在设备、管道、弯头、法兰、阀门的保温中,传统的保温套在遇到需要裸露出来的位置,或者被包覆物有凸起,都是在保温罩上开一个固定的开口,并且由于设备维修,有时候更换配件,原有的保温罩就会因为配件外形的改变,无法使用。变形的保护套和被包覆物之间产生空隙,水蒸气及油容易从空隙处进入,打湿内部保温棉,使保温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铝皮、不锈钢等硬性外护套,开口的大小和形状无法根据实物设备的改动再做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温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能保温、能根据被包覆物的大小改变自身结构的一种保温罩,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保温罩隔热效果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保温罩包括罩体和捆绑带,所述罩体具有可卷合成两端相通且具容纳腔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罩体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罩体包括有内层、隔热层、防护层及连接层,所述内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内部,所述防护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外表面,所述连接层贴合在所述隔热层的端部,所述连接层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的端部相连,所述连接层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层1的端部相连,所述捆绑带呈两端可调松紧的条状结构,所述捆绑带环绕在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所述罩体侧面设有条带,所述条带固定所述捆绑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条带呈竖直状或斜状固定所述捆绑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捆绑带一端设有调节卡扣,所述捆绑带由耐高温玻纤涂复布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卡扣可以为调节扣、魔术贴扣或者拉链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与连接层由耐高温布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层为玻纤航空隔热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层由耐高温玻纤涂复布编制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温罩不会因为设备的某个小部件而变化,就让整个保温罩报废,又重新投入制作,极大的节省了投入的费用;并且根据被包覆物的大小可以调节开口的大小,并能紧密的贴合在被包覆物上,不会因为保护套和被保护装置之间缝隙过大而导致热能损失,保温效果极佳,同时防止水蒸气、油等杂物渗入保温罩内部,有效的维护了被包裹物的老化,增强整体机械的实用寿命;保温罩可以从被包覆物上取下,方便安装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罩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罩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罩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罩的俯视图。图中:10-罩体;101-内层;102-隔热层;103-防护层;104-连接层;105-开口;106-条带;20-捆绑带;201-调节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保温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罩的主视图、后视图、剖视图及俯视图,本技术一种保温罩包括罩体10和捆绑带20,罩体10具有可卷合成两端相通且具容纳腔体的筒状结构,罩体10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开口105,罩体10包括有内层101、隔热层102、防护层103及连接层104,内层101贴合在隔热层102内部,防护层103贴合在隔热层102外表面,连接层104贴合在隔热层102的端部,连接层104的一端与内层101的端部相连,连接层104的另一端与防护层103的端部相连,捆绑带20呈两端可调松紧的条状结构,捆绑带20环绕在防护层103的外表面,罩体10侧面设有条带106,条带106固定捆绑带20。于本实施例中,罩体10有三层,有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101、隔热层102及防护层103,但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罩体10可以只有隔热层102,或者只有隔热层102和内层101,或者只有隔热层102和防护层103,隔热层的增加大大提高了保温罩的保温效果。罩体10两端各设有一个开口105。于本实施例中罩体侧面设有一个开口105,但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罩体10侧壁可设有多个开口105,罩体10包覆在所需包覆设备外面,罩体10的空腔形成一可以通过被包裹物的通道,开口105的形状可根据不同形状的设备决定。于本实施例中,条带106呈竖直状或斜状固定所述捆绑带20,可由一条或者多条条带106固定捆绑带20。于本实施例中,捆绑带20一端设有调节卡扣201,捆绑带20由耐高温玻纤涂复布编制而成,捆绑带20由耐高温玻纤涂复布编织而成。于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调节卡扣201可以为调节扣、魔术贴扣或者拉链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于本实施例中,根据罩体10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调节卡扣201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通道直径的大小,并能紧密的贴合在被包裹物上,不会因为保护罩和被包裹物之间的缝隙过大而导致热能散失,或者水蒸气及油等杂物渗入保温罩内部。于本实施例中,内层101与连接层104由耐高温布制成。于本实施例中,隔热层102为玻纤航空隔热材料制成。于本实施例中,防护层103由耐高温玻纤涂复布编制而成,防油、防水蒸气等渗入。以上所述材料均为耐高温材料,材料环保无污染,绝缘隔热效果明显。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罩,包括有罩体(10)和捆绑带(2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0)具有可卷合成两端相通且具容纳腔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罩体(10)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开口(105),所述罩体(10)包括有内层(101)、隔热层(102)、防护层(103)及连接层(104),所述内层(101)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内部,所述防护层(103)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外表面,所述连接层(104)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的端部,所述连接层(104)的一端与所述内层(101)的端部相连,所述连接层(104)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层(103)的端部相连,所述捆绑带(20)呈两端可调松紧的条状结构,所述捆绑带(20)环绕在所述防护层(103)的外表面,所述罩体(10)侧面设有条带(106),所述条带(106)固定所述捆绑带(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罩,包括有罩体(10)和捆绑带(2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0)具有可卷合成两端相通且具容纳腔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罩体(10)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开口(105),所述罩体(10)包括有内层(101)、隔热层(102)、防护层(103)及连接层(104),所述内层(101)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内部,所述防护层(103)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外表面,所述连接层(104)贴合在所述隔热层(102)的端部,所述连接层(104)的一端与所述内层(101)的端部相连,所述连接层(104)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层(103)的端部相连,所述捆绑带(20)呈两端可调松紧的条状结构,所述捆绑带(20)环绕在所述防护层(103)的外表面,所述罩体(10)侧面设有条带(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慧荣陈小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浜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