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65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且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进风口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弯曲设置,且在所述引风管内设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有过滤网。由于引风管弯曲设置,空气在进入时会撞击到引风管的弯折部位,此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及灰尘即会进入到吸水棉层中,并吸水棉层所吸收,而空气在进风通道中流动时,也会与吸水棉层接触,从而吸水棉可进一步将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和灰尘吸收。

Dust-proof and waterproof negative pressur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
本技术涉及风机
,特别涉及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
技术介绍
负压风机是利用空气对流、负压换气的降温原理,是一种由安装地点的对大门或窗户自然吸入新鲜空气,将室内闷热气体迅速强制排出室外的风机。但现有的负压风机的防水、防尘性能较差,负压风机在室外使用时,遇到雨天,易将空气中的水汽吸入,影响其使用寿命;长时间的使用负压风机,也易造成其内部积灰较多,此时通过负压风机输送的空气会携带一部分灰尘,影响负压风机输送出来的空气清新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具有可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水汽和灰尘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且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进风口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弯曲设置,且在所述引风管内设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有过滤网。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形成负压将外界空气吸入,空气由引风管进入,由于引风管弯曲设置,空气在进入时会撞击到引风管的弯折部位,此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及灰尘即会进入到吸水棉层中,并吸水棉层所吸收,且由于设置了进风通道,减小了吸入空气时的风阻,使得空气吸入更加方便,而空气在进风通道中流动时,也会与吸水棉层接触,从而吸水棉可进一步将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和灰尘吸收;最后空气由出风管排入室内,经过过滤网时被进一步过滤,从而提高排入室内的空气的清新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水棉层填充于所述引风管内,且所述进风通道贯穿所述吸水棉层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水棉层填充在整个引风管中,因此具备较好的吸收能力,而设置多个进风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加空气与吸水棉层的接触面积,使吸水棉层更容易吸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和灰尘,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较小引风管的风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风管进口的轴线方向与出口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空气能够更多地与吸水棉层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风管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上设有插槽,所述第二半管上设有插接于所述插槽的凸棱,且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通过固定件相互锁紧。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拆除更换或者清洗吸水棉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为卡箍或者螺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风管内位于所述吸水棉层的两端设有限位环。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环对吸水棉层进行限制,防止吸水棉层发生窜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空气较少的经过电机,减少灰尘和水汽在电机中聚集导致电机损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均连接有所述引风管。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且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进风口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弯曲设置,且在所述引风管内设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有过滤网。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形成负压将外界空气吸入,空气由引风管进入,由于引风管弯曲设置,空气在进入时会撞击到引风管的弯折部位,此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及灰尘即会进入到吸水棉层中,并吸水棉层所吸收,且由于设置了进风通道,减小了吸入空气时的风阻,使得空气吸入更加方便,而空气在进风通道中流动时,也会与吸水棉层接触,从而吸水棉可进一步将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和灰尘吸收;最后空气由出风管排入室内,经过过滤网时被进一步过滤,从而提高排入室内的空气的清新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风管及吸水棉层的剖视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外壳;11、电机;12、叶轮;13、进风口;14、出风口;2、引风管;21、第一半管;211、插槽;22、第二半管;221、凸棱;23、吸水棉层;24、进风通道;25、固定件;26、限位环;3、出风管;31、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12,且外壳1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可拆卸式装配于进风口13的引风管2,引风管2弯曲设置,且在引风管2内设有吸水棉层23,吸水棉层23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24;以及,设置在出风口14处的出风管3,出风管3内设有过滤网31。具体的,进风口13设有多个,且多个进风口13均连接有引风管2,多个引风管2同步进行吸风,使得进风量更大,引风管2和出风管3分别与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螺纹连接,且进风口13的轴线方向与出风口14的轴线方向相垂直,使空气较少的经过电机11,减少灰尘和水汽在电机11中聚集导致电机11损坏。引风管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第一半管21上设有插槽211,第二半管22上设有插接于插槽211的凸棱221,且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通过固定件25相互锁紧形成完整的引风管2,固定件25为卡箍或者螺钉,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5选用卡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的两端设置连接座,通过螺钉将连接座连接使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固定,通过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的分体设置,方便将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拆除更换或者清洗吸水棉层23。吸水棉层23填充于引风管2内,吸水棉层23可以由海绵一体成型,且进风通道24贯穿吸水棉层23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进风通道24均匀设置有四个,由于吸水棉层23填充在整个引风管2中,因此具备较好的吸收能力,而设置多个进风通道24,一方面可以增加空气与吸水棉层23的接触面积,使吸水棉层23更容易吸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和灰尘,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较小引风管2的风阻。引风管2进口的轴线方向与出口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即引风管2整体呈1/4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引风管2也可以设置成S形或者U形,从而使得空气能够更多地与吸水棉层23接触。进一步的,在引风管2内位于吸水棉层23的两端设有限位环26,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内分别设置半环,当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组合后,半环及组合形成限位环26,通过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且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进风口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弯曲设置,且在所述引风管内设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有过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叶轮,且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进风口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弯曲设置,且在所述引风管内设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有过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层填充于所述引风管内,且所述进风通道贯穿所述吸水棉层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防水型负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进口的轴线方向与出口的轴线方向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格力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