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65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地面终端、井下终端和光电混合缆,其中,地面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USB接口、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电混合接口,USB接口与地面主机及地面存储设备互联,井下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电混合接口、光电转换模块、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桥接模块和测井设备数据接口,测井设备数据接口与测井设备互联,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过渡,避免因传输协议以及传输速率差异而导致数据传输失败。本装置能够实现石油测井仪器井下与地面之间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便于工作人员在地面对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An Optical Fiber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Oil Logg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测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测井技术是指利用测井设备获取地层介质信息,并将测井设备采集的大量传感数据通过电缆或者光纤传输到地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钻井的地质剖面,并以此来判断钻井的质量。目前石油测井方式有缆测模式、离线模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测井模式三种。缆测模式是指将测井设备的传感数据直接通过电缆传到地面,目前常采用的井下与地面之间数据传输的协议是CAN总线,而CAN总线的传输速率不超过1Mbps,因此缆测方式只能用于小数据量的石油测井设备中,而无法满足现有以及未来大规模高精度测井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需求。离线模式是考虑到在数据量过大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事先贮存到测井设备的存储器中,等仪器从地下取出后再对数据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无法做到在地面对仪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存储器容量有限最终会影响仪器的工作时长;受高温以及仪器尺寸的限制,存储芯片的成本会极高;以及在读取存储芯片内容时需要将仪器取回地面并拆开仪器,这样会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采用缆测和离线相结合的测井模式是将仪器采集到的所有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并按周期选择一部分数据通过电缆上传到地面,以便地面对仪器状态进行监测,这种方式相对前两种控制较复杂,仪器成本也较高,并且仪器工作时间也会受到存储器的容量限制。随着新技术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测井设备内部传感器的规模和需要传输的数据量都急剧增加,传统测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而光纤传输因极大的带宽、不易受电磁干扰在测井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主要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来解决石油测井设备井下大容量数据上传时链路带宽不足以及离线测量时测井设备存储容量有限影响仪器工作时长的问题,并设计一套光纤数据传输装置来实现井下测井设备与地面数据处理设备的高速互联,满足测井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测井设备状态与及时处理仪器数据获取地层介质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地面终端、井下终端和光电混合缆,其中,地面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USB接口、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电混合接口,USB接口与地面主机及地面存储设备互联,井下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电混合接口、光电转换模块、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桥接模块和测井设备数据接口,测井设备数据接口与测井设备互联,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过渡,避免因传输协议以及传输速率差异而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地面终端和井下终端的光电混合接口分别通过光电接插件与光电混合缆的两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桥接模块可以包括双口RAM,井下终端与测井设备分别控制双口RAM一端数据的读写,并采用独立的时钟来控制读写的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混合缆上可设置有光电混合滑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混合缆由光纤和电缆绞合在一起后加铠装钢丝组装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井下终端与测井设备可封装在金属管壳里并依次排布在金属管壳的骨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管壳依次可包括由鱼雷头密封的顶端、截锥壳以及管壳,井下终端的光电接插件设置在鱼雷头上,其光电转换模块的电路板卡布置在截锥壳中,其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布置在靠近截锥壳的管壳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采用IEEE-1394b作为高速数据传输的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地面主机还可以包括控制软件,用于实现对地面终端进行控制从而下发控制指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光纤传输方式可以实现地面对井下的直接控制与实现井下数据的实时上传,既能够使得仪器的控制变得简单,还能够节省井下高温存储器的使用,最终使测井设备的结构变得简单,可以加快仪器的开发周期。2)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可以解决地面与测井设备网络之间在高温、油污以及需抗拉抗压环境下的数据互联问题,实现石油测井设备井下与地面之间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便于工作人员在地面对测井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石油测井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地面终端与地面数据采集系统的接线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的井下终端的结构布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的井下终端的接线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双口RAM的接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石油测井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地面和井下两大部分,地面部分包括主机、存储设备与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的地面终端等,井下部分包括测井设备网络与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的井下终端。其中,光纤数据传输装置是实现地面主机、存储设备与测井设备信息交互的桥梁,不仅需要传输带有指令与数据信息的光信号,还需要为井下设备提供电能。如图2所示,光纤数据传输装置由地面终端、井下终端、光电接插件、光电混合缆以及光电滑环组成,光电混合缆一端连接着井下终端,一端连接着地面终端,从而将整个仪器构成了一个整体。工作时,测井设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打包发送到光纤网络井下终端后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将信号传输到地面主机以及存储单元,从而完成井下数据的采集。特别地,由于测井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例如高温、油污以及需抗拉抗压环境,传输光信号的光纤以及提供电能的电缆需要绞合在一起后加铠装钢丝组装成光电混合缆以提高承重能力。并且,为了时光电混合缆在相对转动时还能够正常传输能量和光信号,这时需要在光电混合缆中间加入光电混合滑环。地面终端如图3所示,其包括顺次连接的USB3.0接口、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电混合接口,USB3.0接口与地面主机及地面存储设备互联。井下的数据经光纤传输到地面终端后,再通过FPGA模块调整由USB3.0接口上传到地面主机以及存储单元,另外地面主机也可以通过控制软件实现对地面终端进行控制从而下发控制指令。井下终端如图4所示,井下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电混合接口、光电转换模块、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桥接模块和测井设备数据接口,测井设备数据接口与测井设备互联。测井设备与井下终端都封装在金属管壳里,并依次排布在管壳的骨架上。特别地,金属管壳的顶端由鱼雷头进行密封,外部的光纤与电缆通过鱼雷头上的光电接插件实现与仪器内部的井下终端以及设备连接。特别地,为了避免光纤在管壳内部的对折与扭转,井下终端的电路板卡应该尽可能接近光电接插件位置,但由于鱼雷头的尺寸限制,将井下终端分成一块小尺寸的光电转换模块板卡和一块尺寸稍微大点的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板卡。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金属管壳依次可包括由鱼雷头密封的顶端、截锥壳以及管壳,光电转换模块的电路板卡布置在截锥壳中,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布置在靠近截锥壳的管壳中。这样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模块转换成电信号之后传输到FPGA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进行处理,相对的,井下的电信号也可以经过光电转换模块变成光信号后传输出去。为了实现测井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终端、井下终端和光电混合缆,其中,地面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USB接口、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电混合接口,USB接口与地面主机及地面存储设备互联,井下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电混合接口、光电转换模块、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桥接模块和测井设备数据接口,测井设备数据接口与测井设备互联,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过渡,避免因传输协议以及传输速率差异而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地面终端和井下终端的光电混合接口分别通过光电接插件与光电混合缆的两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油测井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终端、井下终端和光电混合缆,其中,地面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USB接口、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电混合接口,USB接口与地面主机及地面存储设备互联,井下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电混合接口、光电转换模块、FPGA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桥接模块和测井设备数据接口,测井设备数据接口与测井设备互联,桥接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过渡,避免因传输协议以及传输速率差异而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地面终端和井下终端的光电混合接口分别通过光电接插件与光电混合缆的两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模块包括双口RAM,井下终端与测井设备分别控制双口RAM一端数据的读写,并采用独立的时钟来控制读写的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小素熊瑞张春熹李立京曾华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