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最优化的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最优化的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电能传输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发电站与用电区域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有线输电网络并没有搭建起来,电能的传输问题便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问题。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移动设备大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些设备几乎都依赖电能,充电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转而变成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基于磁场的无线充电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技术:电磁感应式(Magneticinduction)、磁场共振式(Magneticresonance)。其中,电磁感应式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变压器,工作频率小于200KHz,优点是传输效率高,但是通常要求发射/接收线圈距离通常小于8mm。在电磁感应技术方面,由香港城市大学牵头成立了WPC(WirelessPowerConsortium),并于2012年年底推出了第一个无线充电的国际标准Qi标准,Qi标准基于磁感应原理传输电能,传输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最优化的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器、驱动单元、输出单元和多个发射线圈;其中,所述电源单元依次经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电气连接;所述输出单元设有检测信号输出端,该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输出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反馈的充电电流和发射线圈的阻抗状态,转换为发射线圈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后,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动态调控所述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使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功率最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最优化的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器、驱动单元、输出单元和多个发射线圈;其中,所述电源单元依次经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电气连接;所述输出单元设有检测信号输出端,该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输出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反馈的充电电流和发射线圈的阻抗状态,转换为发射线圈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后,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动态调控所述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使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功率最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最优化的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顺次连接的振荡控制模块和优化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振荡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单元的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电气连接,设有电气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电气连接,该振荡控制模块用于在直流电源转化为交流电源时,提供振荡频率,使直流电源转化为能调控的交流电源;所述优化处理模块,与所述输出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电气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出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反馈的充电电流和发射线圈的阻抗状态,转换为发射线圈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后,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动态调控所述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使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功率最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最优化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振荡控制模块采用的电路板为上、下两层并增加接地层,在接地电路中加入二极管电路和缓冲电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最优化多对多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动态调控所述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使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功率最优化为:步骤1)获取发射线圈个数m、用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个数n和发射线圈的阻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颢,李向阳,曹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