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55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包括,第一对接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头部内固定有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头部;以及,第二对接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尾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一头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头部连接,且当两者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对接;所述第一尾部与第二尾部的内端均开口,外端面上均设置有穿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能够为插排等接线设备提供一种灵活的使用方式,使得与其配套的插排能够随意切换长度。

A Wire Docker Suitable for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真实验电力设备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
技术介绍
在高校仿真实验的操作及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室中需要经常用到插排,但是常常会遇到插排线长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仿真实验教学中,关于插排线长度的问题往往会给师生们造成很多不便之处,如:若插排线较短,需要多个插排依次串联进行加长,但是存在短路或者漏电等安全隐患,危及学生安全;若插排线过程,则闲置不用的时候,冗余的电线不便收纳存放,而且容易搅乱、不易理顺。关于上述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也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日常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款能够灵活改变插排线长度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插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能够将两个电线进行快速对接并形成固定,可以应用于插排等接线设备,能够灵活增加插排的拖线长度。本专利技术若配合插排进行标准化产品生产,能够为日常生活、临时施工场地等场景提供可变长度的插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包括,第一对接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头部内固定有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头部;以及,第二对接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尾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一头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头部连接,且当两者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对接;所述第一尾部与第二尾部的内端均开口,外端面上均设置有穿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柱的外端内凹有插槽,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第二头部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外端插入所述插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头部的两端分别为插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插接端的外径,并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所述第二头部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开口端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开口端向外形成开口,并在开口的内侧边缘处具有一圈配合于所述插接端外径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凸起的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环的内侧面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凸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缺口之间存在错位角度;所述插槽为弧形轨迹,且其弧形的圆心角与所述错位角度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还包括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绑定件和弹性件;所述绑定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柱进行固定的连接柱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柱外侧壁上的一圈外缘环;所述弹性件套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围,其一端抵在所述第二尾部的内部,另一端抵在所述外缘环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头部的内侧壁上还具有一圈阻挡环,其内径小于所述外缘环的外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尾部的内侧壁区分为内径不同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区段的内径,形成台阶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在所述台阶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外缘环上;所述外缘环的外边缘上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径配合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头部的内部具有纵向的容置通道,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置通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头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尾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尾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尾部与第二尾部的内部分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能够为插排等接线设备提供一种灵活的使用方式,使得与其配套的插排能够随意切换长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减小插排线的长短,且接线方便、安全可靠,直接通过对接操作即可完成两路电线的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对接模块与第二对接模块200对接后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柱对接示意图及其局部详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绑定件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线对接器内部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线对接器一半结构的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体单元与接电单元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体单元与接电单元通过衔接单元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体单元与接电单元通过多个衔接单元依次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包括第一对接模块100和第二对接模块200,两者的外端分别能够外接电线,且两者的内端还能够进行对接,实现两路电线的连通。具体的,第一对接模块100包括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两者能够进行可拆卸式地连接,便于将第一对接模块100拆开,以外接电线。具体的,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实现。第一尾部102的内端开口,并与第一头部101连接,第一尾部102的外端具有外端面,且外端面上设置有穿线孔。第一对接模块100还包括第一导电柱103,第一导电柱103的一端(内端)固定于第一头部101内,另一端(外端)伸出第一头部101。安装电线时,先将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拆开,然后将待连接的电线端头进行剥皮、露出线芯,接着将线芯外露的一端穿过第一尾部102的穿线孔,并与第一导电柱103的内端进行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采用焊锡或者其他现有的电线连接方式),最后将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再次连接,形成外部防护。第二对接模块200为能够与第一对接模块100进行连接的另一个模块,其包括第二头部201和第二尾部202,两者也能够进行可拆卸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接模块(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所述第一头部(101)内固定有第一导电柱(103),所述第一导电柱(103)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头部(101);以及,第二对接模块(2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头部(201)和第二尾部(202),所述第二尾部(20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柱(203);所述第一头部(101)能够与所述第二头部(201)连接,且当两者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103)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柱(203)对接;所述第一尾部(102)与第二尾部(202)的内端均开口,外端面上均设置有穿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接模块(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部(101)和第一尾部(102),所述第一头部(101)内固定有第一导电柱(103),所述第一导电柱(103)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头部(101);以及,第二对接模块(2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头部(201)和第二尾部(202),所述第二尾部(20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柱(203);所述第一头部(101)能够与所述第二头部(201)连接,且当两者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103)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柱(203)对接;所述第一尾部(102)与第二尾部(202)的内端均开口,外端面上均设置有穿线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柱(203)的外端内凹有插槽(203a),所述第一头部(101)与所述第二头部(201)进行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柱(103)的外端插入所述插槽(203a)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101)的两端分别为插接端(101a)和第一连接端(101b),所述第一连接端(101b)的外径大于插接端(101a)的外径,并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台阶面(101c),所述插接端(101a)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101a-1);所述第二头部(201)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201a)和第二连接端(201b),所述开口端(201a)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201a-1),所述开口端(201a)向外形成开口,并在开口的内侧边缘处具有一圈配合于所述插接端(101a)外径的限位环(201c),所述限位环(201c)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凸起(101a-1)的缺口(201c-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01c)的内侧面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凸起(101a-1)的容置槽(201c-2),所述容置槽(201c-2)与缺口(201c-1)之间存在错位角度;所述插槽(203a)为弧形轨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