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518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包括壳体、上盖、防护板、定位片、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壳体的底部设有接口,上盖设于壳体的顶部,上盖和壳体共同形成腔室,电池组件采用一体式电池组件,防护板、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均设于腔室内,防护板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且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与壳体的接口对应设置;该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能够通过固定壳体,实现对电池组件的固定设置,有效避免在安装电池组件后使用过程中电池脱落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该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能够实现对电池的一体式固定安装,且安装方便,便于更换,防脱落,能够保证电源的正常使用。

Anti-shedding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数据安全保密终端等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内部需要设置供电的电源装置,在采用电池作为电源装置时,现有的电池安装结构,采用安装槽,并在安装槽两侧分别设置导体的结构,来实现供电,这种结构下,在受到外力影响或放置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电池脱落的现象,电池在脱落后不能为其他电器件进行供电,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使得检修耗工耗时,同时安装不便。上述问题是在电源装置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发生电池脱落的现象,电池在脱落后不能为其他电器件进行供电,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使得检修耗工耗时,同时安装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包括壳体、上盖、防护板、定位片、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壳体的底部设有接口,上盖设于壳体的顶部,上盖和壳体共同形成腔室,电池组件采用一体式电池组件,防护板、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均设于腔室内,防护板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且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与壳体的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盖、防护板、定位片、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壳体的底部设有接口,上盖设于壳体的顶部,上盖和壳体共同形成腔室,电池组件采用一体式电池组件,防护板、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均设于腔室内,防护板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且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与壳体的接口对应设置,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之间设有间隙,上导片的一端连接正极接触片,上导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的正极输出端,下导片的一端连接负极接触片,下导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的负极输出端,定位片的一端连接在防护板上,定位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盖、防护板、定位片、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壳体的底部设有接口,上盖设于壳体的顶部,上盖和壳体共同形成腔室,电池组件采用一体式电池组件,防护板、上导片、下导片和电池组件均设于腔室内,防护板设有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且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与壳体的接口对应设置,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之间设有间隙,上导片的一端连接正极接触片,上导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的正极输出端,下导片的一端连接负极接触片,下导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的负极输出端,定位片的一端连接在防护板上,定位片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片一,绝缘片一设有胶粘层一,绝缘片一通过胶粘层一粘接在上导片和下导片的共同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一体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组件包括若干连接片和若干电池,电池排列设置,相邻的电池通过连接片串联,电池组件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设于电池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脱落一体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春周飞标陈建苗胡林孙莉章立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悍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