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44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12
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包括后浇带两侧的主体结构、后浇带预制盖板、预留钢管、下侧找平层、填充层、上侧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和钢管固定墩。后浇带预制盖板和预留钢管整体预制,后浇带预制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的平板结构,包括板筋和板体混凝土,预留钢管位于板筋的中央,预留钢管的底部通过附加钢筋与板筋焊接固定,预留钢管的底部埋入板体混凝土中,预留钢管的下侧面与后浇带预制盖板的下侧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沉降后浇带上部进行预制盖板进行封闭,可以保证沉降后浇带可以提前进行封闭进行回填,不影响其上其他工序的施工,通过预留钢管的设置可保证沉降后浇混凝土能浇筑密实,达到质量要求。

A Pre-enclosed Structure of Settlement Post-pour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降后浇带结构,特别是一种后浇带的预先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后浇带处往往采用封盖预制盖板,从而进行施工其它工序的施工。预制盖板由于直接无出口封盖在主体结构上,盖板的四周边缘极易导致雨水进入后浇带引起施工质量问题。同时由于仅仅封盖也不能提前封闭,导致上部回填土无法施工,延长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要解决现有后浇带的预制盖板四周边缘极易导致雨水进入后浇带引起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现有后浇带的预制盖板无法提前封闭回填土,施工延长工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包括后浇带两侧的主体结构、后浇带预制盖板、预留钢管、下侧找平层、填充层、上侧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和钢管固定墩,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和预留钢管整体预制,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的平板结构,包括板筋和板体混凝土,所述预留钢管位于板筋的中央,预留钢管的底部通过附加钢筋与板筋焊接固定,所述预留钢管的底部埋入板体混凝土中,所述预留钢管的下侧面与后浇带预制盖板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主体结构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的上侧共同铺设有下侧找平层,所述下侧找平层在主体结构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斜面过渡块进行过渡,所述下侧找平层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的表面,所述下侧找平层的上侧铺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的表面,所述填充层的上侧表面铺设有上侧找平层,所述上侧找平层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的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延伸位置设有第二斜面过渡块,所述上侧找平层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层并且经过第二斜面过渡块后沿预留钢管的表面向上延伸直至预留钢管的顶面,所述防水层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向内铺设至防水层的根部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所述防水保护层的上侧表面、钢管的四周浇筑有长方体的钢管固定墩。所述板筋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绕过预留钢管的位置处,所述纵向钢筋在预留钢管的位置处截断,所述附加钢筋沿纵向焊接在预留钢管的两侧,所述附加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横向钢筋焊接,所述板体混凝土的标号为C30以上。所述下侧找平层与第一斜面过渡块为砂浆一体铺设成型。所述上侧找平层与第二斜面过渡块为砂浆一体铺设成型。所述防水层为双层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所述防水保护层为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保护层混凝土和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所述保护层混凝土的标号为C20以上。所述钢管固定墩由素混凝土制成,其高度不小于500mm,其长度不小于1000mm,其宽度不小于1000mm,所述素混凝土的标号为C15以上。所述预留钢管外伸钢管固定墩的上侧部位的表面和顶面包裹有双层土工布。所述填充层为加气碎块层,其厚度为150mm-2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沉降后浇带上部进行预制盖板进行封闭,该预制盖板为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该预制盖板不但可以提前封闭后浇带,而且在中部还预制有供后续混凝土浇筑的预留钢管。钢管与预制混凝土板钢筋通过附加钢筋焊接成一整体,使该预制盖板与焊接钢管预留口在混凝土浇筑后形成一个整体,从结构上防止从管道根部渗漏水。本连接构造还在预制盖板上侧直接施工填充层,保证后续施工时后浇带处的强度,填充层上侧施工防水层,保证后浇带和盖板四周的防水,最后在预留钢管的上浇筑钢管固定墩,进一步稳定预留钢管,保证其在后续工序施工时的稳定性,防止在后序回填等工序施工中遭到破坏。本技术可以保证沉降后浇带可以提前进行封闭进行回填,不影响其上其他工序的施工,通过预留钢管的设置可保证沉降后浇混凝土能浇筑密实,达到质量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浇带预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预留钢管与附加钢筋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结构、2-后浇带预制盖板、3-预留钢管、4-下侧找平层、5-填充层、6-上侧找平层、7-防水层、8-防水保护层、9-钢管固定墩、10-第一斜面过渡块、11-第二斜面过渡块、12-双层土工布、21-横向钢筋、22-纵向钢筋、23-板体混凝土、24-附加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包括后浇带两侧的主体结构1、后浇带预制盖板2、预留钢管3、下侧找平层4、填充层5、上侧找平层6、防水层7、防水保护层8和钢管固定墩9。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2和预留钢管3整体预制,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的平板结构,包括板筋和板体混凝土23,所述预留钢管3位于板筋的中央,预留钢管的底部通过附加钢筋与板筋焊接固定,所述预留钢管3的底部埋入板体混凝土23中,所述预留钢管3的下侧面与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下侧表面平齐。本实施例中,后浇带预制盖板尺寸为1000mm×500mm×140mm。所述主体结构1和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上侧共同铺设有下侧找平层4,所述下侧找平层4在主体结构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斜面过渡块10进行过渡,所述下侧找平层4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下侧找平层4的上侧铺设有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填充层5的上侧表面铺设有上侧找平层6,所述上侧找平层6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延伸位置设有第二斜面过渡块11。所述上侧找平层6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层7并且经过第二斜面过渡块11后沿预留钢管3的表面向上延伸直至预留钢管的顶面。所述防水层7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保护层8,所述防水保护层8向内铺设至防水层7的根部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所述防水保护层8的上侧表面、预留钢管3的四周浇筑有长方体的钢管固定墩9。所述板筋包括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所述横向钢筋21绕过预留钢管3的位置处,所述纵向钢筋22在预留钢管3的位置处截断,所述附加钢筋24沿纵向焊接在预留钢管3的底部向上120mm的位置两侧,长度为900mm。所述附加钢筋24的两端分别与横向钢筋21焊接,所述板体混凝土23的标号为C30以上。所述下侧找平层4与第一斜面过渡块10为砂浆一体铺设成型。所述上侧找平层6与第二斜面过渡块11为砂浆一体铺设成型。所述防水层7为双层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所述防水保护层8为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保护层混凝土和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所述保护层混凝土的标号为C20以上。所述钢管固定墩9由素混凝土制成,其高度不小于500mm,其长度不小于1000mm,其宽度不小于1000mm,所述素混凝土的标号为C15以上。所述预留钢管3外伸钢管固定墩9的上侧部位的表面和顶面包裹有双层土工布。所述填充层5为加气碎块层,其厚度为150mm-250mm。所述预留钢管的顶部突出钢管固定墩的长度高于回填土的上侧高度20cm-3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浇带两侧的主体结构(1)、后浇带预制盖板(2)、预留钢管(3)、下侧找平层(4)、填充层(5)、上侧找平层(6)、防水层(7)、防水保护层(8)和钢管固定墩(9),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2)和预留钢管(3)整体预制,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的平板结构,包括板筋和板体混凝土(23),所述预留钢管(3)位于板筋的中央,预留钢管的底部通过附加钢筋与板筋焊接固定,所述预留钢管(3)的底部埋入板体混凝土(23)中,所述预留钢管(3)的下侧面与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主体结构(1)和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上侧共同铺设有下侧找平层(4),所述下侧找平层(4)在主体结构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斜面过渡块(10)进行过渡,所述下侧找平层(4)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下侧找平层(4)的上侧铺设有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填充层(5)的上侧表面铺设有上侧找平层(6),所述上侧找平层(6)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延伸位置设有第二斜面过渡块(11),所述上侧找平层(6)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层(7)并且经过第二斜面过渡块(11)后沿预留钢管(3)的表面向上延伸直至预留钢管的顶面,所述防水层(7)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保护层(8),所述防水保护层(8)向内铺设至防水层(7)的根部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所述防水保护层(8)的上侧表面、预留钢管(3)的四周浇筑有长方体的钢管固定墩(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后浇带预先封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浇带两侧的主体结构(1)、后浇带预制盖板(2)、预留钢管(3)、下侧找平层(4)、填充层(5)、上侧找平层(6)、防水层(7)、防水保护层(8)和钢管固定墩(9),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2)和预留钢管(3)整体预制,所述后浇带预制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的平板结构,包括板筋和板体混凝土(23),所述预留钢管(3)位于板筋的中央,预留钢管的底部通过附加钢筋与板筋焊接固定,所述预留钢管(3)的底部埋入板体混凝土(23)中,所述预留钢管(3)的下侧面与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主体结构(1)和后浇带预制盖板(2)的上侧共同铺设有下侧找平层(4),所述下侧找平层(4)在主体结构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斜面过渡块(10)进行过渡,所述下侧找平层(4)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下侧找平层(4)的上侧铺设有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所述填充层(5)的上侧表面铺设有上侧找平层(6),所述上侧找平层(6)向内铺设至预留钢管(3)的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延伸位置设有第二斜面过渡块(11),所述上侧找平层(6)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层(7)并且经过第二斜面过渡块(11)后沿预留钢管(3)的表面向上延伸直至预留钢管的顶面,所述防水层(7)的上侧表面铺设有防水保护层(8),所述防水保护层(8)向内铺设至防水层(7)的根部表面并沿表面向上斜向延伸,所述防水保护层(8)的上侧表面、预留钢管(3)的四周浇筑有长方体的钢管固定墩(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厚王贵忠陈硕李春萌赵中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