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包括:设于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并封闭于所述后浇带的封闭墙体;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后浇带两侧墙体的预埋端以及相对于所述预埋端、插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内的连接端;以及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砌筑封闭后浇带的封闭墙体,将所述后浇带封闭,同时,在封闭墙体外侧铺设防水结构,这样即可进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填等施工,解决了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而导致该地下室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施工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车库连在一起,车库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车库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限制,因此后浇带便应运而生。但是,在地下室外墙部位,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该处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以解决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而导致该地下室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施工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包括:设于后浇带的两侧墙体外侧、并封闭于所述后浇带的封闭墙体;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墙体的预埋端以及相对于所述预埋端、插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内的连接端;以及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圆钢,所述圆钢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后浇带的一侧墙体,所述圆钢的另一端弯出拉结于所述封闭墙体。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卷材以及铺设于所述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保护层。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保护层为水泥砂浆找平层。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封闭墙体两侧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墙体之间设有砂浆抹角。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封闭墙体每侧超出所述后浇带边 200mm 至 300mm。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封闭墙体为砌体挡墙或预制墙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砌筑封闭后浇带的封闭墙体,将所述后浇带封闭,同时,在封闭墙体外侧铺设防水结构,这样即可进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填等施工,解决了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而导致该地下室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施工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后浇带封闭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包括:设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外侧、并封闭于后浇带1的封闭墙体3 ;连接件4,包括预埋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的预埋端40以及相对于预埋端40、插设于封闭墙体3内的连接端41 ;以及铺设于封闭墙体3外侧的防水结构5。以下对上述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封闭墙体3可以是砌体挡墙,也可以是预制墙板,较佳地,封闭墙体3为砌体挡墙。封闭墙体3砌筑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外侧,并且,封闭墙体3封堵于后浇带1外侧。为了封闭墙体3能够较好地封堵于后浇带1外侧,封闭墙体3每侧超出后浇带1边200mm至300mm,例如,封闭墙体3宽度方向每侧超出后浇带1边200mm。为了使得封闭墙体3紧固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外侧,如图1所示,将连接件4的预埋端40预埋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内,并将相对于预埋端40的连接端41插设于封闭墙体3内。连接件4可以是圆钢,所述圆钢的一端预埋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内,如图1所示,所述圆钢的另一端弯出拉结于封闭墙体3。请继续参照图1,为了满足地下室外墙防水的要求,封闭墙体3外侧铺设有防水结构5,防水结构5包括铺设于封闭墙体3外侧的防水卷材50以及铺设于防水卷材50的防水卷材保护层51,防水卷材保护层51可以为水泥砂浆找平层。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如图1所示,封闭墙体3两侧与后浇带1两侧墙体2之间设有砂浆抹角6。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1,本技术可按以下过程实施:首先,在施工后浇带1两侧墙体2外侧时,将连接件4的预埋端40预埋于后浇带1两侧墙体2内;接着,在后浇带1两侧墙体2外侧砌筑封闭墙体3,在砌筑封闭墙体3时,将作为连接件4的圆钢弯出拉结于封闭墙体3内;然后,在封闭墙体3两侧与后浇带1两侧墙体2之间抹上砂浆抹角6 ;接着,在封闭墙体3外侧铺设防水卷材50 ;最后,在防水卷材50上涂刷水泥砂浆找平层作为防水卷材保护层5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砌筑封闭后浇带的封闭墙体,将所述后浇带封闭,同时,在封闭墙体外侧铺设防水结构,这样即可进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填等施工,解决了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而导致该地下室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施工等问题。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后浇带的两侧墙体外侧、并封闭于所述后浇带的封闭墙体; 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墙体的预埋端以及相对于所述预埋端、插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内的连接端;以及 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圆钢,所述圆钢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后浇带的一侧墙体,所述圆钢的另一端弯出拉结于所述封闭墙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卷材以及铺设于所述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保护层为水泥砂浆找平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墙体两侧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墙体之间设有砂浆抹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墙体每侧超出所述后饶带边200mm至30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墙体为砌体挡墙或预制墙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包括:设于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并封闭于所述后浇带的封闭墙体;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后浇带两侧墙体的预埋端以及相对于所述预埋端、插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内的连接端;以及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本技术通过在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砌筑封闭后浇带的封闭墙体,将所述后浇带封闭,同时,在封闭墙体外侧铺设防水结构,这样即可进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填等施工,解决了由于后浇带的存在而导致该地下室外墙防水和基坑回填都无法进行施工等问题。【IPC分类】E04B1/68【公开号】CN205077633【申请号】CN201520753108【专利技术人】黎金亮, 陈界羽, 赵泽昊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9日【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浇带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后浇带的两侧墙体外侧、并封闭于所述后浇带的封闭墙体;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墙体的预埋端以及相对于所述预埋端、插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内的连接端;以及铺设于所述封闭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金亮,陈界羽,赵泽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