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2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包括车体、行走轮组、升降平台,所述车体包括底盘、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安装在底盘上,所述行走轮组安装在底盘下端,所述固定框架上通过升降机构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链轮、链条,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杆端部与横梁轴中部连接,所述横梁轴两端均套装有链轮,链轮上啮合链条,所述链条一端安装车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升降平台的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度可自由调节适用于多种工位,可在船舱的狭窄空间内向任意方向行走,可实现原地90°使车横向行走,减少移动多工位升降车所用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Multi-station lifting five-wheeled vehicle in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
本技术涉及船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船舱内,可向任意方向行走的多工位高度可调的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
技术介绍
船舱内多工种交叉作业,如装配工和电焊工安装各种部件,电工铺设电缆要安装电缆桥架,舾装安设通风管道,油漆工进行涂装,都需要搭设各种脚手架,特别是甲板下安设各种电缆和管道,其脚手架占据很大空间影响其他工种作业,搭拆脚手架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性大,架子工人员奇缺,往往影响交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包括车体、行走轮组、升降平台,所述车体包括底盘、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安装在底盘上,所述行走轮组安装在底盘下端,所述固定框架上通过升降机构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链轮、链条,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杆端部与横梁轴中部连接,所述横梁轴两端均套装有链轮,链轮上啮合链条,所述链条一端安装车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升降平台的框架上。所述链条一端通过链条连接板安装车体上,另一端通过平台连接板安装在升降平台的框架上。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面安装有楼梯,所述楼梯上端铰接在升降平台的底面,下端安装有滑轮,通过滑轮支撑在车体上,所述楼梯的踏板为弧面。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安装在底盘下端的的一个主动轮组、两个从动轮组、两个万向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安装在底盘下端的中部,两个所述从动轮组安装在底盘下端的后部,两个所述万向轮组安装在底盘下端的前部。所述车体上连有至少两层升降平台,相邻两层升降平台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的链条一端与上层的升降平台的框架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与下层的升降平台的框架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与升降平台的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升降平台的框架之间均通过滑道连接,所述滑道采用伸缩套筒,套筒的第一节与固定框架连接,之后每节依次与升降平台的框架连接。本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度可自由调节适用于多种工位,可在船舱的狭窄空间内向任意方向行走,可实现原地90°使车横向行走,减少移动多工位升降车所用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收缩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升起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直行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任意方向行走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直角行走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主动轮组的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主动轮组的侧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主动轮组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的从动轮组的主视图。图14是本技术的从动轮组的侧视图。图15是本技术的从动轮组的俯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万向轮组的主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万向轮组的侧视图。图18是本技术的万向轮组的俯视图。其中:1、车体11、底盘12、固定框架2、升降平台21、框架22、底面23、楼梯3、升降机构31、升降油缸32、横梁轴33、链轮34、链条35、滑道36、链条连接板37、平台连接板4、行走轮组41、主动轮组101、主动轮102、主动轮转轴103、主动轮主轴104、主动轮弹簧105、主动轮弹簧挡圈106、主动轮轮架107、主动轮支架108、主动轮螺母109、主动轮轴承110、主动轮轴承支架111、主动轮组装件112、操作杆113、机械刹车114、液压马达42、从动轮组201、从动轮202、从动轮转轴203、从动轮主轴204、从动轮弹簧205、从动轮弹簧挡圈206、从动轮轮架207、从动轮支架208、从动轮螺母209、从动轮轴承210、从动轮轴承支架211、从动轮组装件212、从动轮蜗轮213、从动轮蜗杆215、从动轮上轴承216、从动轮上轴承支架43、万向轮组301、万向轮302、万向轮转轴303、万向轮主轴304、万向轮弹簧305、万向轮弹簧挡圈306、万向轮轮架307、万向轮支架308、万向轮螺母309、万向轮轴承310、万向轮轴承支架311、万向轮组装件31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包括车体1、行走轮组4、升降平台2,所述车体包括底盘11、固定框架12,所述固定框架12安装在底盘11上,所述行走轮组4安装在底盘11下端,所述固定框架12上通过升降机构3与升降平台2连接,为保证升降平稳,在固定架体12的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上均安装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油缸31、链轮33、链条34,所述升降油缸31的缸体安装在车体1上,所述升降油缸31的伸缩杆端部与横梁轴32中部连接,所述横梁轴32两端均套装有绕横梁轴旋转的链轮33,链轮33上啮合链条34,所述链条34一端通过链条连接板36安装车体1上,另一端通过平台连接板37安装在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上,所述车体1上可仅连接一层升降平台2,也可连接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升降平台2,当连接两层及以上的升降平台2时,相邻两层升降平台2之间也通过升降机构3连接,升降机构3的链条34一端通过链条连接板36与上层的升降平台2的框架21连接,另一端通过平台连接板37与下层的升降平台2的框架21连接,此时下层的升降平台2的框架21相对于上层的升降平台2的框架21即为固定框架,而且为保证升降时的平稳性,所述固定框架12与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之间以及相邻的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之间均通过滑道连接,所述滑道35采用伸缩套筒,套筒可一节节伸缩,套筒的第一节与固定框架12连接,之后每节依次与升降平台2的框架21连接。每层升降平台的链条34一端通过链条连接板36固定在其相对应的固定框架上,其与同一层的升降油缸31的缸体是相对不动的,当升降油缸的伸缩杆顶升行走一个行程S,则平台连接板37就升高2S,即平台连接板37带动升降平台2在滑道35中升高2S,从而可使升降油缸长度减小便于制造并降低成本每层升降平台2的升降机构3可以单独控制,可以使各层作业人员分别在不同的高度进行作业。所述升降平台2的底面22安装有楼梯23,所述楼梯23上端铰接在升降平台2的底面22上,下端安装有滑轮,通过滑轮支撑在车体1上,所述楼梯23的踏板为弧面,当升降油缸31带动升降平台2到任何位置楼梯的踏板的弧面始终向上,行走时不会有踩在斜面上下滑的感觉。当在船舱上甲板下面作业时,作业人员可以在顶层,根据不同甲板高度可以调整升降平台2顶层的高度,如在横壁或纵壁侧面作业时则可站在各层升降平台上,因各层高度可以自由调整比搭脚手架固定高度,灵活方便又舒适;当在船舱内搭脚手架时,由于搬运零部件繁重不方便,可将零部件放在本技术上,安装时就方便轻快多了。由于船舱内空间相对狭窄,一般车辆转弯时有一个回转半径,船舱内无处供回车转向,经常需要成90°直角行车,因此行走轮组4要满足在原地可向任意方向行走或原地90°使车横向行走。行走轮组4包括安装在车体1底面的一个主动轮组41、两个从动轮组42、两个万向轮组43,所述主动轮组41安装在车体1下端的中部,两个所述从动轮组42安装在车体1下端的后部,两个所述万向轮组43安装在车体1下端的前部,两个万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走轮组(4)、升降平台(2),所述车体包括底盘(11)、固定框架(12),所述固定框架(12)安装在底盘(11)上,所述行走轮组(4)安装在底盘(11)下端,所述固定框架(12)上通过升降机构(3)与升降平台(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油缸(31)、链轮(33)、链条(34),所述升降油缸(31)的缸体安装在车体(1)上,所述升降油缸(31)的伸缩杆端部与横梁轴(32)中部连接,所述横梁轴(32)两端均套装有链轮(33),链轮(33)上啮合链条(34),所述链条(34)一端安装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走轮组(4)、升降平台(2),所述车体包括底盘(11)、固定框架(12),所述固定框架(12)安装在底盘(11)上,所述行走轮组(4)安装在底盘(11)下端,所述固定框架(12)上通过升降机构(3)与升降平台(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油缸(31)、链轮(33)、链条(34),所述升降油缸(31)的缸体安装在车体(1)上,所述升降油缸(31)的伸缩杆端部与横梁轴(32)中部连接,所述横梁轴(32)两端均套装有链轮(33),链轮(33)上啮合链条(34),所述链条(34)一端安装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34)一端通过链条连接板(36)安装车体(1)上,另一端通过平台连接板(37)安装在升降平台(2)的框架(21)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舱内用多工位升降五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2)的底面(22)安装有楼梯(23),所述楼梯(23)上端铰接在升降平台(2)的底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昭懿代晓林郭玥方晶姜宗程谢均田陈妍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船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连船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