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骞专利>正文

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04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5:08
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带主体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其另一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可连接在一起,在带主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具有柔性的保护体,该保护体为绒毛。绒毛通过粘合剂附着于带主体的边缘和/或端面便形成所述保护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两边边缘设有柔性的保护体,其可遮蔽带主体锐利的边缘,并可提供柔软的触感,从而可避免带主体的边缘割伤使用者,其不仅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高产品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且其功能实用,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Self-adhesive thread band of cut-proof h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
本技术涉及理线带,特别涉及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
技术介绍
理线带是一种常用收纳物,其一侧表面为毛面,其另一侧表面为勾面,勾面可以勾接在毛面上而形成环状的结构,并且可以方便的分离,从而使得其可方便的将杂乱的线材捆绑在一起,起到理线的作用。现有的理线带,其呈细条状,其通常由尼龙等材料制成,其两边边缘较硬,并且较为锐利,使用时,容易割手,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其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体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其另一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所述魔术贴毛面与所述魔术贴勾面可连接在一起并分离,在所述带主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具有柔性的保护体。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体为绒毛。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体由绒毛通过粘合剂附着于所述带主体的边缘和/或端面而形成。进一步的,所述带主体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复合有中间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结构层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勾面,所述中间结构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的宽度,所述中间结构层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的边缘而形成所述保护体。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两边边缘设有绒毛。进一步的,所述带主体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结构层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勾面,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的一边边缘和/或两边边缘之间设有第三结构层,所述第三结构层的一边边缘复合于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其另一边边缘伸出至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外而形成所述保护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结构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的宽度,所述第三结构层的一侧边缘设有绒毛。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体由所述带主体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连续的布满至其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体由所述带主体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间歇的布设至其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两边边缘设有柔性的保护体,所述保护体为绒毛,其可遮蔽带主体锐利的边缘或使得带主体的边缘柔软可触,从而可避免锐利的硬质边缘割伤使用者。本技术在自粘理线带的两边设置保护体,其不仅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高产品的美观性。本技术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且其功能实用,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沿长度方向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沿长度方向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带主体10、魔术贴毛面11、魔术贴勾面12、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中间结构层15、第三结构层16、保护体20、绒毛30。【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10。所述带主体10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11,所述带主体10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12。所述魔术贴毛面11与所述魔术贴勾面12可连接在一起,并可分离,从而可实现自粘理线功能。所述带主体10的结构、制造工艺可参考公知技术中的理线带、魔术贴的结构及制造工艺。为防止所述带主体10的两边边缘割手,如图1所示,在所述带主体1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柔性的保护体20。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体20为绒毛30。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体20也可选用其他的柔性材料,如软硅胶等。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绒毛30材料通过粘合剂附着于所述带主体10的边缘和/或端面上便可形成所述保护体20,以遮蔽所述带主体10硬质且锐利的边缘,从而起到防护作用。在将所述绒毛30附着于所述带主体10的边缘时,可采用公知的静电植绒工艺:在所述带主体10的两边边缘和/或端面上涂覆粘合剂,然后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得绒毛30被吸附在涂有粘合剂的带主体10的边缘和/或端面上,其后经过烘干、浮绒清除等工艺,便可在所述带主体10的边缘形成所述保护体20。本实施例中,所述绒毛30可选用公知的尼龙绒、晴纶绒、棉绒等,其长短可根据需要而选取。具体实施时,所述保护体20既可以由所述带主体10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连续的布满至其另一端(如图1所示),也可以由所述带主体10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间歇的布设至其另一端(图中未示出)。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保护体20由所述带主体10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而连续的布满至其另一端(如图1所示)。当所述保护体20是由所述带主体10的一端间歇的布设至其另一端时,由于绒毛30具有一定的长度,其同样可以遮蔽住带主体10锐利的边缘以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加工简单、易于实施、且生产成本低,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非常利于批量化生产。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10。所述带主体10包括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在所述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之间复合由中间结构层15。所述第一结构层13的外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11,所述第二结构层14的外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12。所述魔术贴毛面11与所述魔术贴勾面12可连接在一起,并可分离。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层13整体呈长条状,其包括魔术贴毛面11和承载魔术贴毛面11的载体,该载体既可以是单层载体,也可以是复合层载体,其可参考公知技术。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结构层14整体呈长条状,其包括魔术贴勾面12和承载魔术贴勾面12的载体,该载体既可以是单层载体,也可以是复合层载体,其可参考公知技术。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的长度、宽度优选一致。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结构层15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的长度一致,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的宽度,从而使得当第一结构层13、中间结构层15、第二结构层14复合在一起时,中间结构层15的边缘可突出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的边缘。为防止带主体10的边缘锐利割手,在所述中间结构层15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绒毛30,当第一结构层13、中间结构层15、第二结构层14复合在一起时,中间结构层15的绒毛30便可突出在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的两侧而形成所述保护体20,从而使得所述带主体10的两边边缘柔软可触而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割伤使用者。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结构层15可选用织物材料,其与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可通过公知的工艺复合在一起,如编织、粘胶、热压等工艺。实施例3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10。所述带主体10包括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在所述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的两边边缘之间分别设有第三结构层16。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层13的外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11,所述第二结构层14的外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12。所述魔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体(10)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11),其另一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12),所述魔术贴毛面(11)与所述魔术贴勾面(12)可连接在一起并分离,在所述带主体(1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具有柔性的保护体(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体(10)的一侧表面为魔术贴毛面(11),其另一侧表面为魔术贴勾面(12),所述魔术贴毛面(11)与所述魔术贴勾面(12)可连接在一起并分离,在所述带主体(1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边缘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具有柔性的保护体(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20)为绒毛(3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20)由绒毛(30)通过粘合剂附着于所述带主体(10)的边缘和/或端面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的自粘理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体(10)包括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在所述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之间复合有中间结构层(15),所述第一结构层(13)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毛面(11),所述第二结构层(14)的外侧表面为所述魔术贴勾面(12),所述中间结构层(1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3)、第二结构层(14)的宽度,所述中间结构层(15)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3)和第二结构层(14)的边缘而形成所述保护体(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骞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