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671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包括热管;热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道,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管道;热管包括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一微通道和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二微通道,且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互相独立、排列设置;第一微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工质,第二微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工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供热或供冷时辐射末端响应速度慢、间歇性差、冬夏不能兼用等技术问题。

Convective Radiation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未采用集中供暖,冬季供暖末端形式多样,主要可分为对流末端和辐射末端。对流末端(如风机盘管、家用空调器等)通过向室内输送热风实现供暖,具有间歇性高但舒适性较差的特点。现有的辐射供暖末端中,主要是通过压缩机/燃气壁挂炉制取热水加热辐射末端(如地暖、暖气片等),从而实现对室内供暖。这种供暖系统虽然舒适度高,但是由于热惯性大,末端和室内之间的传热系数小,造成从启动到稳定供热状态所耗费的时间长,间歇性能差的缺陷,所以大部分辐射供暖末端均连续运行,相比于间歇性供暖的家用空调器而言,辐射供暖末端的能耗较高。根据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该地区冬季供暖应该采用间歇性供暖,所以提高现有辐射供暖末端的间歇性是提高辐射末端适用性的关键。在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使用热管/平板热管进行辐射供暖的技术,该方法虽然能够达到末端快速加热的功能,但是并没有有效解决“末端-室内”换热难的问题,这样会让加热室内的速度仍然较慢,其间歇性和现有的辐射供暖末端(如暖气片)类似。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50);所述热管(5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热管(5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热管(5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一微通道(501)和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二微通道(502),且所述第一微通道(501)和所述第二微通道(502)互相独立、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微通道(501)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工质,所述第二微通道(502)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50);所述热管(5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热管(5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热管(5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一微通道(501)和多个排列设置、且互相独立的第二微通道(502),且所述第一微通道(501)和所述第二微通道(502)互相独立、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微通道(501)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工质,所述第二微通道(502)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工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5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接触传热;所述第二微通道(5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接触传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微通道(501)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口伸入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内,另一端自所述第二安装口伸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内;所述第二微通道(502)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口伸入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内,另一端自所述第二安装口伸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流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热管(50)外侧的热管壳体;所述热管壳体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波荣孙弘历李辉林智荣段梦凡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