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20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18
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上述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硝化区和反硝化区;硝化区设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中设有水流腔室以及位于水流腔室上方的气流腔室,气流腔室和水流腔室连通,水流腔室用于注入待处理废水,气流腔室用于通入含氧空气,水流腔室中设有第一电极,水流腔室的内壁上铺设片状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对应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反硝化区设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的外周面整体密封不透气,第二水管的内腔中设有长条形的第三电极,第二水管的内壁上铺设片状的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围绕在第三电极外侧,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分别对应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Electrode Biofilm Reacto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肆意排放的高氨氮含量的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往往会加剧邻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水体及周围水域生态严重失衡及环境急速恶化。目前国内针对处理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中的高氨氮一般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这类处理工艺流程往往占地面积较大,且能耗也较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究电极生物膜法的废水处理方案。电极生物膜法改变了传统的外部供氧供氢方式,通过反应器内部电解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作为反应供体,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而且可通过调节电流控制反应速率。短程电极生物膜工艺流程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行稳定,非常有应用价值。传统的电极生物膜废水处理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大多采用一个体积较大的反应池(可参考庞朝晖等人在“短程电极生物膜处理养殖废水中高氨氮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的结构,实际应用时的电极生物膜废水处理装置可以理解为文中反应器的放大版),反应池中间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硝化反应区和反硝化反应区,硝化反应区顶部敞开,形成好氧区,反硝化反应区顶部封闭,形成缺氧区,由于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区设有第一水管(1a),所述第一水管(1a)的横截面整体呈“8”字形,在所述第一水管(1a)中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水流腔室(1a1)以及位于水流腔室(1a1)上方的气流腔室(1a2),所述气流腔室(1a2)的轴线与水流腔室(1a1)的轴线平行,在所述气流腔室(1a2)和水流腔室(1a1)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从而将气流腔室(1a2)和水流腔室(1a1)连通,使得所述气流腔室(1a2)中的空气可以往下进入水流腔室(1a1),所述水流腔室(1a1)用于在处理废水时注入待处理废水,所述气流腔室(1a2)用于在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区设有第一水管(1a),所述第一水管(1a)的横截面整体呈“8”字形,在所述第一水管(1a)中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水流腔室(1a1)以及位于水流腔室(1a1)上方的气流腔室(1a2),所述气流腔室(1a2)的轴线与水流腔室(1a1)的轴线平行,在所述气流腔室(1a2)和水流腔室(1a1)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从而将气流腔室(1a2)和水流腔室(1a1)连通,使得所述气流腔室(1a2)中的空气可以往下进入水流腔室(1a1),所述水流腔室(1a1)用于在处理废水时注入待处理废水,所述气流腔室(1a2)用于在处理废水时通入含氧空气,所述水流腔室(1a1)中设有长条形的第一电极(1b),所述第一电极(1b)沿水流腔室(1a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水流腔室(1a1)的内壁上铺设片状的第二电极(1c),所述第二电极(1c)紧贴水流腔室(1a1)的内壁并沿水流腔室(1a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c)围绕在第一电极(1b)外侧且二者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电极(1b)和第二电极(1c)分别对应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反硝化区设有第二水管(2a),所述第二水管(2a)的外周面整体密封不透气,所述第二水管(2a)的内腔中设有长条形的第三电极(2b),所述第三电极(2b)沿第二水管(2a)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管(2a)的内壁上铺设片状的第四电极(2c),所述第四电极(2c)紧贴第二水管(2a)的内壁并沿第二水管(2a)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电极(2c)围绕在第三电极(2b)外侧且二者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三电极(2b)和第四电极(2c)分别对应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水流腔室(1a1)的直径大于第二水管(2a)的内径,所述水流腔室(1a1)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2a)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极(1b)、第二电极(1c)、第三电极(2b)和第四电极(2c)表面粗糙不平以便于微生物挂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悬吊部件(1d),所述第一悬吊部件(1d)包括位于气流腔室(1a2)中的悬吊部(1d1)、位于水流腔室(1a1)中的承托部(1d2)以及穿过第一缺口连接悬吊部(1d1)和承托部(1d2)的连接部(1d3),所述第一电极(1b)由承托部(1d2)托住,所述悬吊部(1d1)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缺口的开口尺寸并往下抵靠在第一缺口的开口处,所述连接部(1d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水管(1a)的管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条形的密封件(2d),所述密封件(2d)包括橡胶材料制成的本体(2d1),所述本体(2d1)的左右两侧分别嵌入一个横截面弯折呈“U“字形的卡条(2d2),任一卡条(2d2)的两个端头均从本体(2d1)的同一侧面伸出,所述本体(2d1)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第三电极的第二悬吊部件(2e),所述第二悬吊部件(2e)固定连接本体(2d1);所述第二水管(2a)的管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缺口,使得该第二水管(2a)的横截面呈“C”字形,所述第二缺口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二缺口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朝晖彭彩红刘斌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