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萍专利>正文

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20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其包括相互连通的SBR 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和SBR Ⅱ区,其中,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内皆添MBBR悬浮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常规MSBR生化池在深度脱氮除磷方面不足,可用于常规MSBR的升级改造和新建。

An Enh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by MBBR Modified MSB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规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Modified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C,Y.Yang等人根据SBR技术特点结合AAO工艺研究开发的一种更为理想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单池多方格方式,在恒定水位下连续运行。通常常规MSBR池分为主曝气池、序批池1、序批池2、厌氧池A、厌氧池B、缺氧池、泥水分离池。每个周期分为6个时段,每3个时段为一个半周期。一个半周期的运行状况: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A脱氮,再进入厌氧池B除磷,进入主曝气池好氧处理,然后进入序批池,两个序批池交替运行(缺氧—好氧/沉淀—出水)。脱氮除磷能力更强。从常规MSBR生化池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常规MSBR生化池是具有同时进行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布置紧凑,但是,和常规的AAO工艺类的运行控制相比,常规MSBR的运行控制由于其系统各格互联、交替操作,且可以通过选择、组合与取舍操作步骤,调整各操作步骤时间来控制运行,其运行过程比较复杂;此外,如果进水水质变化,常规MSBR法的运行过程更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与模糊性的特点,难于用数学模型根据传统控制理论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常规MSBR法这样复杂系统进行在线模糊控制,将能得到其它控制方式无法实现的令人满意的脱氮除磷效率的有效掌控。针对当国家出水水质氨氮、TN和TP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时常规MSBR生化池不能稳定的保证出水TN和TP水质要求的缺陷;需要对常规MSBR生化池其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出水对氨氮、TN和TP更加严格的要求,即在保持原常规MSBR生化池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重新设置其结构形状,增加其对进水TP、氨氮和TN负荷的处理量,也能间接满足扩容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当国家出水水质氨氮、TN和TP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时常规MSBR生化池不能稳定的保证出水TN和TP水质要求的缺陷,克服常规MSBR生化池在满足更严格标准的出水氨氮、TN和TP方面效果不足,提供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适合于对脱氮除磷有较高要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和新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其包括相互连通的SBR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和SBRⅡ区,其中,SBR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和SBRⅡ区保持了常规MSBR生物池的连通方式;SBRⅠ区和SBRⅡ区通过隔墙底部的入SBR区过水孔分别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其内皆分别设置了SBR区搅拌器、SBR区曝气器、出水滗水器、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预缺氧区内设置预缺氧区搅拌器和浓缩污泥提升泵,并通过厌氧区污泥进水管与厌氧区相通;污泥浓缩区通过上清液回流渠道与缺氧Ⅰ区相通;厌氧区内设置了厌氧区搅拌器,接受来自进水管的污水,并通过隔墙上的过水孔与缺氧Ⅰ区相通;缺氧Ⅰ区内设置了缺氧Ⅰ区搅拌器,并通过隔墙两侧的缺氧Ⅱ区进水孔与缺氧Ⅱ区相通;缺氧Ⅱ区通过两个平行隔墙一头端上部的MBBR好氧区进水孔分别与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相通;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分别通过MBBR出水筛网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置了活性污泥低好氧区曝气器和硝化液内回流泵。进一步的,所述缺氧Ⅱ区的进水端隔墙上设置了反硝化泥水推流混合所需的缺氧Ⅱ区推流器。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底部皆设置了MBBR悬浮载体流化和好氧所需的MBBR泥膜混合好氧区曝气器。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内皆添加有强化生化脱氮功能所需的MBBR悬浮载体。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对常规MSBR生化池的进行了改进,即,常规MSBR生化池仅仅有一个MSBR连续好氧区,MSBR连续好氧区内通常设置均匀布置的MSBR连续好氧区曝气器、将硝化液回流到缺氧Ⅰ区的MSBR连续好氧区内回流泵、以及从缺氧Ⅰ区的上部进水将缺氧Ⅰ区内的泥水流到MSBR连续好氧区里的MSBR连续好氧区进水管;为了稳定保证和强化MSBR生化池的生化脱氮除磷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常规MSBR生化池内的MSBR连续好氧区改变成了缺氧Ⅱ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2)缺氧Ⅱ区的增加使得用本专利技术的反硝化HRT显著增加,强化了常规MSBR生化池的前置反硝化脱氮功能;而来自污泥浓缩区富含硝态氮的上清液通过上清液回流渠道直接进入HRT比较短的缺氧Ⅰ区完成部分反硝化脱氮,不再选择进入常规MSBR生化池的MSBR连续好氧区。3)本专利技术取消了常规MSBR生化池的将硝化液回流到缺氧Ⅰ区的缺氧MSBR连续好氧区内回流泵,避免了其提升的硝化液来不及与缺氧Ⅰ区的泥水进行充分混合反应而直接短流进入MSBR连续好氧区进水管,使其降低了反硝化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取消了传统MSBR生化池的从缺氧Ⅰ区的上部进水将缺氧Ⅰ区内的泥水流到MSBR连续好氧区里的MSBR连续好氧区进水管,减少了部分水头损失和避免了因MSBR连续好氧区同向进、出水而导致的部分泥水短流现象。5)本专利技术在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内添加了MBBR悬浮载体,MBBR悬浮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形成了泥膜共生系统,提高了MBBR好氧区的生物量,并且MBBR好氧区可通过提到溶解氧强化其硝化功能;所以,虽然减少了常规MSBR生化池好氧区的HRT,但仍然保证了生化系统的硝化能力。6)本专利技术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的HRT较短且保证其内曝气强度较小,DO可保持在2mg/l以下,保证了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回流到缺氧区、进入SBRⅠ区和SBRⅡ区的硝化液的DO较低,强化了MSBR生化池整体反硝化去除TN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MSBR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SBRⅠ区,2、污泥浓缩区,3、预缺氧区,4、厌氧区,5、缺氧Ⅰ区,6、缺氧Ⅱ区,7、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8、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9、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10、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11、SBRⅡ区,12、预缺氧区搅拌器,13、厌氧区搅拌器,14、缺氧Ⅰ区搅拌器,15、SBR区搅拌器,16、缺氧Ⅱ区推流器,17、进水管,18、浓缩污泥提升泵,19、厌氧区污泥进水管,20、剩余污泥泵,21、污泥回流泵,22、SBR区曝气器,23、上清液回流渠道,24、缺氧Ⅱ区进水孔,25、MBBR好氧区进水孔,26、MBBR泥膜混合好氧区曝气器,27、MBBR悬浮载体,28、MBBR出水筛网,29、活性污泥低好氧区曝气器,30、硝化液内回流泵,31、入SBR区过水孔,32、出水滗水器,33、MSBR连续好氧区,34、MSBR连续好氧区曝气器,35、MSB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连通的SBR 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和SBR Ⅱ区,其中,SBR 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和SBR Ⅱ区保持了常规MSBR生物池的连通方式;SBR Ⅰ区和SBR Ⅱ区通过隔墙底部的入SBR区过水孔分别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其内皆分别设置了SBR区搅拌器、SBR区曝气器、出水滗水器、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预缺氧区内设置预缺氧区搅拌器和浓缩污泥提升泵,并通过厌氧区污泥进水管与厌氧区相通;污泥浓缩区通过上清液回流渠道与缺氧Ⅰ区相通;厌氧区内设置了厌氧区搅拌器,接受来自进水管的污水,并通过隔墙上的过水孔与缺氧Ⅰ区相通;缺氧Ⅰ区内设置了缺氧Ⅰ区搅拌器,并通过隔墙两侧的缺氧Ⅱ区进水孔与缺氧Ⅱ区相通;缺氧Ⅱ区通过两个平行隔墙一头端上部的MBBR好氧区进水孔分别与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相通;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分别通过MBBR出水筛网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置了活性污泥低好氧区曝气器和硝化液内回流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连通的SBR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和SBRⅡ区,其中,SBRⅠ区、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Ⅰ区和SBRⅡ区保持了常规MSBR生物池的连通方式;SBRⅠ区和SBRⅡ区通过隔墙底部的入SBR区过水孔分别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其内皆分别设置了SBR区搅拌器、SBR区曝气器、出水滗水器、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预缺氧区内设置预缺氧区搅拌器和浓缩污泥提升泵,并通过厌氧区污泥进水管与厌氧区相通;污泥浓缩区通过上清液回流渠道与缺氧Ⅰ区相通;厌氧区内设置了厌氧区搅拌器,接受来自进水管的污水,并通过隔墙上的过水孔与缺氧Ⅰ区相通;缺氧Ⅰ区内设置了缺氧Ⅰ区搅拌器,并通过隔墙两侧的缺氧Ⅱ区进水孔与缺氧Ⅱ区相通;缺氧Ⅱ区通过两个平行隔墙一头端上部的MBBR好氧区进水孔分别与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相通;MBBR泥膜混合好氧Ⅰ区和MBBR泥膜混合好氧Ⅱ区分别通过MBBR出水筛网与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相连通;活性污泥低好氧Ⅰ区和活性污泥低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置了活性污泥低好氧区曝气器和硝化液内回流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MBBR改良的MS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同来自预缺氧区内设置的浓缩污泥提升泵提升过来的回流浓缩污泥混合,在厌氧区搅拌器的混合推动下进行厌氧释磷;2)厌氧区的泥水流到缺氧Ⅰ区,与来自污泥浓缩区通过上清液回流渠道流入的含硝酸盐的浊水混合,在缺氧Ⅰ区搅拌器的推动下,在缺氧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学义牛卉于萍
申请(专利权)人:于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