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筑渝专利>正文

口鼻导管套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04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包括手柄,手柄上设有控制按钮,手柄内部设有轨道、电机、控制电路;滑块内置于轨道,电机,丝杆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滑块;手柄头端连接有压舌环,压舌环两侧边对应形成有导丝通道,经前口两侧穿入的导丝在压舌环的前方形成套环,经后口两侧穿出的导丝穿过手柄头端的通孔并汇聚于处于手柄内的滑块的前端;压舌环的头端形成与鼻导管内的磁环相互吸引的磁性部;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控制按钮和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输出端连接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Oral and nasal catheter catheter retrie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鼻导管套取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
技术介绍
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技术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许多胆胰系统疾病,还可以进行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鼻胆(胰)引流术是这些疾病治疗后必要的术式。因此,每个进行十二指肠镜治疗的病人,大多数都需要放置鼻胆(胰)引流管(简称BD管)。操作时,病人上下牙齿咬住口环牙垫,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胰)引流管,取出十二指肠镜,留置鼻胆(胰)引流管,并将鼻胆(胰)引流管外端拖在口腔外;另将鼻导管插入端经鼻腔插至咽部,外端留置鼻腔外;术者手指伸入口腔,并从咽部抠出鼻导管插入端至口腔外,再将鼻导管插入端与鼻胆(胰)引流管外端对接,并退位咽部,最后,从鼻腔拖出完整的鼻导管,以及与之对接的鼻胆(胰)引流管外端,丢弃鼻导管,实现将鼻胆(胰)引流管经鼻腔留置在体内,而鼻胆(胰)引流管外端置于鼻腔外,固定保留。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目前,多采用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但是,也出现了随之而来的以下问题:麻醉后未清醒病人,尚不具备配合能力时,鼻胆(胰)引流管不能顺利由口腔改道从鼻腔导出,究其原因,1.麻醉状态下病人不能主动配合伸出舌头,加之舌根部与悬雍垂、扁桃体等组织挤压在一起,使鼻导管引出的难度加大;2.通常情况下,术者用手指抠取鼻导管,不仅容易对病人造成伤害,术者还有被未完全清醒的病人咬伤的危险;3.遇有体胖或头颅较大的病人时,术者手指长度不够,导致操作失败,而不得不延长手术时间,或等待病人清醒后再用卵圆钳在照明条件下,将鼻导管取出。但上述操作方式,病人体验并不好,对于不熟练的大夫,可能反复试验多次都不成功,可能因此耽误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了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包括手柄,在所述手柄的尾端设有充电口,手柄上设有控制按钮,手柄内部头端设有空心椭圆柱形的轨道,中端设有电机,后端设有控制电路;滑块内置于轨道并沿轨道往复运动;电机为直线丝杆步进电机,其丝杆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滑块的后端;在所述手柄的头端连接有压舌环,压舌环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头端膨大的倒“U”型结构;在所述压舌环两侧边对应形成有导丝通道,经前口两侧穿入的导丝在压舌环的前方形成套环,经后口两侧穿出的导丝穿过手柄头端的通孔并汇聚于处于手柄内的滑块的前端;所述压舌环的头端内部形成磁性部,磁性部与设置在鼻导管内的磁环相互吸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控制按钮和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输出端连接电机;控制电路中还设有电池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电口。进一步的,所述磁环位于鼻导管插入端的前部,且固定在鼻导管内壁和鼻导管外壁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导丝是具有一定强度和韧度的镍钛合金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磁性部和磁环为永磁体。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器为STC51系列单片机;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本技术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病人麻醉状态下,即可将鼻胆(胰)引流管轻易导出,病人无痛苦;而且本技术避免了术者对病人咽喉壁各组织的损伤,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另外,本技术无需术者通过感觉或经验判断导丝是否已经套住了鼻导管,手术成功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有磁环的鼻导管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手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导丝未伸出);图4是本技术中手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导丝伸出);图5是图3中虚线位置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其中,1.手柄;101.外壳;102.丝杆;103.电机;104.轴承;105.滑块;2.充电口;3.轨道;4.压舌环;5.导丝通道;6.导丝;7.磁性部;8.鼻导管;8a.鼻导管外壁;8a.鼻导管内壁;9.磁环;10.控制按钮;11.前口;12.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进行技术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包括手柄1,在所述手柄1的尾端设有充电口2,手柄1上设有控制按钮10,手柄1内部头端设有空心椭圆柱形的轨道3,中端设有电机103,后端设有控制电路;滑块105内置于轨道3并沿轨道3往复运动;电机103为直线丝杆步进电机,其丝杆102顶部通过轴承104连接滑块105的后端;在所述手柄1的头端连接有压舌环4,压舌环4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头端膨大的倒“U”型结构;在所述压舌环4两侧边对应形成有导丝通道5,经前口11两侧穿入的导丝6在压舌环4的前方形成套环,经后口12两侧穿出的导丝6穿过手柄1头端的通孔并汇聚于处于手柄1内的滑块105的前端;所述压舌环4的头端内部形成磁性部7,磁性部7与设置在鼻导管8内的磁环9相互吸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控制按钮10和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输出端连接电机103;控制电路中还设有电池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电口2。所述磁环9位于鼻导管8插入端的前部,且固定在鼻导管内壁8b和鼻导管外壁8a之间。所述导丝6是具有一定强度和韧度的镍钛合金材质。所述磁性部7和磁环9为永磁体。所述主控制器为STC51系列单片机;所述控制按钮10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把本技术的压舌环4伸入口腔至舌根,将鼻胆(胰)引流管及舌头压在下面;按下控制按钮10中的“前进”键,电机103正转,推动丝杆102向前伸出,丝杆102通过轴承104推动滑块105从轨道3的尾端移动至头端的过程中,导丝6向前伸出,使其形成的套环撑顶在咽后壁上,如图4所示。另将鼻导管8的插入端导入至咽部,设置在鼻导管8内的磁环9在磁力的作用下与压舌环4头端的磁性部7相吸引;按下控制按钮10中的“后退”键,电机103反转,丝杆102向后缩回,丝杆102通过轴承104拉动滑块105从轨道3的头端移动至尾端的过程中,导丝6向后撤回,与压舌环4一起夹住鼻导管8;向后拉出手柄,鼻导管8插入端随之被套环带出口腔。本技术内部电机103及主控制器等模块,供电均来自于电池,电池依靠充电模块获取电能。本技术配套充电器,将交流220V电转成低压直流电,通过充电口2输送给充电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1)的尾端设有充电口(2),手柄(1)上设有控制按钮(10),手柄(1)内部头端设有空心椭圆柱形的轨道(3),中端设有电机(103),后端设有控制电路;滑块(105)内置于轨道(3)并沿轨道(3)往复运动;电机(103)为直线丝杆步进电机,其丝杆(102)顶部通过轴承(104)连接滑块(105)的后端;在所述手柄(1)的头端连接有压舌环(4),压舌环(4)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头端膨大的倒“U”型结构;在所述压舌环(4)两侧边对应形成有导丝通道(5),经前口(11)两侧穿入的导丝(6)在压舌环(4)的前方形成套环,经后口(12)两侧穿出的导丝(6)穿过手柄(1)头端的通孔并汇聚于处于手柄(1)内的滑块(105)的前端;所述压舌环(4)的头端内部形成磁性部(7),磁性部(7)与设置在鼻导管(8)内的磁环(9)相互吸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控制按钮(10)和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输出端连接电机(103);控制电路中还设有电池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电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鼻导管套取器,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1)的尾端设有充电口(2),手柄(1)上设有控制按钮(10),手柄(1)内部头端设有空心椭圆柱形的轨道(3),中端设有电机(103),后端设有控制电路;滑块(105)内置于轨道(3)并沿轨道(3)往复运动;电机(103)为直线丝杆步进电机,其丝杆(102)顶部通过轴承(104)连接滑块(105)的后端;在所述手柄(1)的头端连接有压舌环(4),压舌环(4)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头端膨大的倒“U”型结构;在所述压舌环(4)两侧边对应形成有导丝通道(5),经前口(11)两侧穿入的导丝(6)在压舌环(4)的前方形成套环,经后口(12)两侧穿出的导丝(6)穿过手柄(1)头端的通孔并汇聚于处于手柄(1)内的滑块(105)的前端;所述压舌环(4)的头端内部形成磁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筑渝赵俊文林新孙翠卿
申请(专利权)人:吴筑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