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湿用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92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湿用品,包括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两侧边分别接合以形成腰围开口,所述裆部区域的两侧边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形成一对腿围开口;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或后腰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区域,所述伸缩区域包括至少一层弹性网眼面料和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湿用品腰围区域弹性均匀,具有良好伸展性和贴合度、穿着舒适、透气性好。

Disposable hygroscopic 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吸湿用品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吸湿用品。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一次性吸湿用品主要分为裤型吸湿用品和长条片型吸湿用品,裤型吸湿用品具有使用方便、防渗漏等优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类吸湿用品包括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裆部区域,其中,前腰围区域的侧边和后腰围区域的侧边相连,裆部区域的两端分别与前腰围区域的底端和后腰围区域的底端相连,此外,吸收性主体设于裆部区域的皮肤侧。然而,目前的产品或设计仍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腰围区域弹性均匀,具有良好伸展性和贴合度、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等优点的一次性吸湿用品。为此,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湿用品,包括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两侧边分别接合以形成腰围开口,所述裆部区域的两侧边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形成一对腿围开口;其中,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或后腰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区域,所述伸缩区域包括至少一层弹性网眼面料和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通过所述弹性网眼面料的网眼结构改善了腰围区域的透气性。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伸缩区域设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包括第一非织造布层、第二非织造布层,以及复合在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的弹性网眼面料。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伸缩区域设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包括一层非织造布层以及复合在所述一层非织造布层上的弹性网眼面料。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非织造布层和弹性网眼面料通过超声波焊接、热熔压合、粘合剂粘合来复合。在某些可选形式中,在至少部分超声波焊接点处形成穿透所述非织造布层和弹性网眼面料的透气孔。这些透气孔进一步增强了腰围区域的透气性。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弹性网眼面料并未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端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端部包括复合在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且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弹性体。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延伸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裆部区域,所述弹性网眼面料和第二非织造布层延伸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延伸超出所述弹性网眼面料和第二非织造布层,并在所述腰围开口的端部向内侧翻折覆盖于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层。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层从所述后腰围区域延伸至部分裆部区域,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弧形延伸的至少一条弹性体复合在没有弹性网眼面料的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伸缩区域被设置为具有从裆部区域向腰围开口连续地增加的伸缩率。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伸缩区域的伸缩率为1.2~8。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伸缩区域的弹性体含量为5%~100%,纤度为20~1240dtex,单位面积克重为20~200gsm。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弹性网眼面料与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之间连续性或间断性地复合。在某些可选形式中,还包括从所述裆部区域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边设有护围,所述护围的侧边向内翻折并包覆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弹性体以形成立体护围。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吸收性主体沿纵向方向的端部分别覆盖有保护片。与现有产品相比,本技术的一次性吸湿用品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前腰围区域和/或后腰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区域,该伸缩区域能够沿横向和纵向方向弹性伸缩,满足使用者身材大小及其活动的需要,并且伸缩区域在整个腰围区域弹性均匀,与人体的贴合度高,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不易产生勒痕红肿等症状。2.伸缩区域由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和至少一层弹性网眼面料复合而成,弹性网眼面料的网眼结构密集,透气性好,舒适度高,避免皮肤在闷热湿气情况下产生的湿疹瘙痒等症状。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前腰围区域或后腰围区域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吸湿用品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示意图,示出了部分截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在本文中,“前”指朝向人体腹部一侧,“后”指朝向人体背部一侧。“横向方向”指沿人体腰围方向;“纵向方向”指沿人体长度方向,更具体地指从腹部或背部两者之一经由裆部环绕至两者中另一者的方向。“内侧”指贴近人体的皮肤侧,“外侧”指远离人体的相对侧。“侧边”指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边缘,“端部”指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边缘。在本文中,所谓“一次性吸湿用品”包括但不限于裤型卫生巾、内裤型闭合式尿裤、排便训练裤或者失禁患者用内裤。此种类型的吸湿用品均包括主要贴合人体腹部的前腰围区域、主要贴合人体背部的后腰围区域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其中,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两侧边分别接合以形成腰围开口,裆部区域的两侧边延伸至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并相互接合以形成一对腿围开口。此外,在裆部区域,吸湿用品还包括设置于裆部区域的吸收性主体。在本文中,“透液性面层”指热熔性纤维经过表面亲水性处理且对液体具有渗透性的非织造布,包括透液性面层、透液性导流层。“不透液性底层”指应用在吸湿用品中以阻挡液体向外渗透的透气膜层、流延膜层或透气膜与非织造布的复合底膜层。一次性吸湿用品中,为了提高针对人体表面的合身性,一般是对腿围或腰围等适当的部分赋予伸缩性。作为赋予腰围伸缩性的方法,可采用如下三种方式:1.将多根例如橡胶筋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沿横向方向伸长的状态下水平排列并固定的方法;2.将弹性膜放置在沿横向方向伸长的区域并固定的方法;3.将弹性无纺布放置在沿横向方向伸长的区域并固定的方法。上述方法均能够较好地赋予腰围伸缩性。然而,方法1由于采用橡胶筋,伸缩性在腰围区域分布不均匀,使用时橡胶筋处较为紧勒,体感不适。方法2和方法3同样不能在整个腰围区域提供伸缩性,而是在部分区域例如仅在两侧腰部或者前后腰围区域提供伸缩性,整体腰围面上伸缩性并不均匀。为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吸湿用品,包括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两侧边分别接合以形成腰围开口,所述裆部区域的两侧边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形成一对腿围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或后腰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区域,所述伸缩区域包括至少一层弹性网眼面料和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吸湿用品,包括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两侧边分别接合以形成腰围开口,所述裆部区域的两侧边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形成一对腿围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或后腰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区域,所述伸缩区域包括至少一层弹性网眼面料和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区域设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包括第一非织造布层、第二非织造布层,以及复合在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的弹性网眼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区域设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包括一层非织造布层以及复合在所述一层非织造布层上的弹性网眼面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层和弹性网眼面料通过超声波焊接、热熔压合、粘合剂粘合来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在至少部分超声波焊接点处形成穿透所述非织造布层和弹性网眼面料的透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网眼面料并未延伸至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端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的端部包括复合在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且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弹性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延伸于所述前腰围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杨帆郭海英张文锦刘伟安黄睿陈长翼邵忠峰方志发原源陈锦英赵肖赵坚荣刘绮杏
申请(专利权)人: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