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833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或减轻发射活检针时产生的声音,并且能以低成本制造的活检针装置。提供一种活检针装置,具备:壳体;外针用夹持器,保持中空的外针,该中空的外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装接于壳体;内针用夹持器,保持内针,该内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置于外针的内部;内针用弹簧,赋予使内针用夹持器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以及外针用弹簧,赋予使外针用夹持器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在内针和外针之间具有储存样品的储存空间,外针用夹持器和内针用夹持器的至少一方,在前进位置与壳体抵接,在壳体设有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检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采取患部的组织进行检查的活检中使用的活检针装置。
技术介绍
活检针装置是为了检查、治疗或诊断而采取生物体组织的一部分的装置。其中,提出了一种装置,其具备:在顶端部形成有缺口部的内针、和该内针被插入的中空的外针,将内针的顶端部穿刺进生物体,之后,使外针以覆盖内针的顶端部的方式进行移动,来将组织片收进缺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28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活检针装置中,通过弹簧的力来发射针,因此在发射时,固定针的夹持器与壳体碰撞,产生较大的声音。此发射音有时给穿刺活检针的患者造成痛苦。但是,为了减小产生的声音而减弱弹簧的力会对组织的采取性造成影响,因此无法这样做。此外,为了防止声音向外部漏出、消除漏音,采用减少壳体的孔的构造,但这样则需要变更操作柄的构造,使制造成本上升。此外,为了抑制共鸣而提高壳体的刚性,或在壳体装配吸音件的情况,也会使制造成本上升。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或减轻发射活检针时产生的声音,并且能以低成本制造的活检针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具备:壳体;外针用夹持器,保持中空的外针,该中空的外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装接于所述壳体;内针用夹持器,保持内针,该内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置于所述外针的内部;内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内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以及外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外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在所述内针和所述外针之间具有储存样品的储存空间,所述外针用夹持器和所述内针用夹持器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前进位置与所述壳体抵接,在所述壳体设有开口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还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针用夹持器以及所述内针用夹持器的至少一方之间设有冲击缓冲构件。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壳体设置开口部而使夹持器与壳体碰撞的冲击音不聚集于壳体内部而漏出至外部,因此能防止共鸣。为此,能提供一种可降低或减轻发射音,并且以低成本制造的活检针装置。此外,通过在壳体与夹持器碰撞的部分设置冲击缓冲构件,能抑制壳体的共振。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A-A的侧视图,图2(b)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B-B的侧视图,图2(c)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C-C的侧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图2(a)的箭头方向D-D的剖面图的图,其中图3(a)表示准备阶段,图3(b)表示蓄势状态,图3(c)表示内针发射状态,图3(d)表示外针发射状态。图4是表示在中空的外针中装配有内针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装配有冲击缓冲构件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现有的活检针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发射音最大时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声压级的衰减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设有开口部的活检针装置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外形的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A-A的侧视图,图2(b)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B-B的侧视图,图2(c)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箭头方向C-C的侧视图。在图2中,示出设有开口部20的活检针装置。如图1所示,作为活检针装置2的基部的壳体4具有大致长方体形。在壳体4的顶端面,中空的外针6和实心的内针10可滑动地装配于长边方向。在具有壳体4的长边的一个侧面配置有外针用操作柄22以及内针用操作柄24。同样地,在具有壳体4的长边的另一个侧面配置有发射柄28。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0,在配置有发射柄28的侧面两排并列地配置有多个狭缝。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0未设于配置有外针用操作柄22以及内针用操作柄24的面。如图2(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0,在与图2(a)所示的侧面对置的侧面两排并列地配置有多个狭缝。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0以对置的方式设于两个侧面。<关于活检针的发射的说明>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装置的内部构造以及用于发射活检针的动作。图3是示意地表示图2(a)的箭头方向D-D的剖面图的图,图3(a)表示准备阶段,图3(b)表示蓄势状态,图3(c)表示内针发射状态,图3(d)表示外针发射状态。首先,进行活检针装置2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内针10和外针6是活检用的双针,使用图4在之后说明详细。在图3(a)、图3(b)中,内针10固定于内针用夹持器12,外针6固定于外针用夹持器8,内针10插入至外针6的内部。内针10、外针6分别能在相对于壳体4更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前进位置(参照图3(a))与比其更向内缩进的状态的后退位置(参照图3(b))之间移动。内针用夹持器12能嵌入引导槽40并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同样地,外针用夹持器能嵌入引导槽42并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壳体4具备内针引导驱动部30,内针引导驱动部30由内针用夹持器12、引导槽40以及内针用弹簧16构成。内针用弹簧16用于使内针10沿引导槽40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此外,壳体4具备外针引导驱动部32,外针引导驱动部32由外针用夹持器8、引导槽42以及外针用弹簧14构成。外针用弹簧14用于使外针6沿引导槽42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了内针10(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之后,发射外针6(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因此,在壳体4的后面设有内针引导驱动部30,在前面设有外针引导驱动部32。内针用弹簧16以及外针用弹簧14是压缩弹簧,并且当内针用夹持器12、外针用夹持器8从前进位置移动至后退位置时,成为被压缩而蓄势的状态。外针用夹持器8以及内针用夹持器12具有卡定爪,在后退位置,分别与设于壳体4的外针用卡定部34、内针用卡定部36嵌合。当外针用夹持器8的卡定爪与外针用卡定部34嵌合时,外针用弹簧14以蓄势的状态被保持。同样地,当内针用夹持器12的卡定爪与内针用卡定部36嵌合时,内针用弹簧16以蓄势的状态被保持。发射柄28与解除杆44为一体,能使齿轮46转动。齿轮46与作为齿条的解除部38卡合。当拉动发射柄28时,解除杆44被下压,齿轮46转动而使解除部38逐渐上升。解除部38通过弹簧的力被向外施力,并且逐渐上升中需要相应的力,因而起到了作为切换闸的作用。当解除部38与内针用夹持器12的卡定爪抵接时,与内针用卡定部36嵌合的内针用夹持器12的卡定爪脱钩。需要说明的是,解除部38设于壳体4的后端部,也能直接按压后端部而逐渐上升。接着,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活检针装置2的机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外针用夹持器,保持中空的外针,该中空的外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装接于所述壳体;内针用夹持器,保持内针,该内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置于所述外针的内部;内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内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以及外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外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在所述内针和所述外针之间具有储存样品的储存空间,所述外针用夹持器和所述内针用夹持器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前进位置与所述壳体抵接,在所述壳体设有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9 JP 2017-0013701.一种活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外针用夹持器,保持中空的外针,该中空的外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装接于所述壳体;内针用夹持器,保持内针,该内针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置于所述外针的内部;内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内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以及外针用弹簧,赋予使所述外针用夹持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的蓄势力,在所述内针和所述外针之间具有储存样品的储存空间,所述外针用夹持器和所述内针用夹持器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前进位置与所述壳体抵接,在所述壳体设有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幸雄半田幸弘
申请(专利权)人:特舒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