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金晓专利>正文

骨髓活检针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32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髓活检针套装,该套装包括套针、环切针管和芯杆。其中,套针为管状,其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有套针座,套针座的两侧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套针座边卡槽。环切针管的前端设置有环切刀头后侧固定有针管座,针管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固定有针管座边卡槽。芯杆的后端固定的芯杆手柄匹配卡装于针管座中卡槽内,芯杆手柄的两侧向前弯曲形成U型结构能够匹配插装于套针座边卡槽中和针管座边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不会出现拔出相应部件后再插入新部件的操作过程,不存在引入外界病菌的因素,达到彻底防止创口感染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提高取样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髓活检针套装
本技术属于骨髓检查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髓活检针套装。
技术介绍
骨髓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容易普及而且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之一。骨髓检查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对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减少性疾病的诊断。骨髓检查还可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骨髓培养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的阳性率,在疟原虫和黑热病原虫感染时,通过骨髓检查有助于发现原虫并明确诊断。某些恶性肿瘤时,通过骨髓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骨髓转移,因为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临床上常用的容易普及而且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骨髓检查分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两种。骨髓骨穿是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检查。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骼松质网眼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大量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代替。红骨髓保留于椎管、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髂骨、颅骨及股骨和肱骨上端的松质内,是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采用骨髓活检术能够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而且活检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内的细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结构,恶性细胞较易认识,便于病理诊断。还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学检查。骨髓活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义;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ALIP)现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另外,活检对骨髓坏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目前现有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就用一个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大约0.5~1厘米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操作方法与骨髓穿刺术近似,但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现有骨髓活检术常见于环切针活检法,利用切针套针顶端有一缺口,即为针螺旋形侧刀,装在针芯上,待穿入骨质后,拔出针芯,再装上延长器,插入针芯,顺时针方向向下旋转,转入1~1.5厘米后,再以顺时针方向向上旋转而拔出穿刺针。拔出针芯,周探针从套针的末端进入,小心将标本推至洁净的玻片上。现有关于骨髓活检针的文献中以及使用的产品,也多是先将切针套针携带实心针芯一起穿过较硬的骨头,然后拔出实心的针芯再插入较长的空心针芯并向下旋转进入1~1.5厘米后拔出,还需要采用更细的探针将样本推出。或者是将空心芯针套装在切针套针内并随切针套针进入骨头,再拔出针芯,再装上延长器,插入针芯,顺时针方向向下旋转,转入1~1.5厘米后,再以顺时针方向向上旋转而拔出穿刺针。这些个套装组件在使用时必须进行拔出和插入的操作,甚至出现多次插拔操作,容易被环境污染,存在伤口感染风险。而且操作麻烦,各部件需要在消毒处理后还需要存放于无菌环境内使用,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各针芯实际上是完全暴露与环境中,无法实现绝对无菌操作,所以也存在引入外界病菌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用于骨髓活检针存在的问题和使用过程容易引入外界病菌的情况,以及操作过程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须将针芯拔出套针就能完成取样的骨髓活检针套装,达到防止创口感染和提高操作简便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髓活检针套装,该套装包括套针、环切针管和芯杆。其中,套针为管状,其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有套针座,套针座的两侧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套针座边卡槽。环切针管的前端设置有环切刀头,后侧固定有针管座,针管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固定有针管座边卡槽,同时在所述针管座后侧的中部设置有针管座中卡槽。芯杆的后端固定有芯杆手柄,该芯杆手柄的中部设置有卡板,通过卡板匹配卡装于所述针管座中卡槽内,芯杆手柄的两侧向前弯曲形成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插头,各插头的后端设置有挡台;位于芯杆手柄两侧的插头能够匹配插装于所述套针座边卡槽中和针管座边卡槽中;所述环切针管套装于所述套针中,所述芯杆套装于所述环切针管中;所述针管座前侧壁到环切针管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套针组件的总长度,存在长度差为d。最好设计将针管座中卡槽与针管座的连杆垂直,从而使芯杆手柄与连杆组成十字形结构以便于把持和转动,而且便于控制转动角度范围。所述环切刀头是在环切针管的端部沿圆周面分别锯齿,形成环形锯齿状的刀头,而且各锯齿状结构的旋入侧含有忍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套针组件、环切针管组件和芯杆组件,而且三个组件始终位于创口内,使用时不会出现拔出相应部件后再插入新部件的操作过程,从而避免外界环境的部件再次插入人体骨髓腔内的情况,即不存在引入外界病菌的因素,达到彻底防止创口感染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性。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提高取样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卡位(芯杆手柄与套针座边卡槽固定)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状态基础上适度拉拔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卡位(芯杆手柄与针管座边卡槽固定)状态示意图。图4是芯杆及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各组件装配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环切刀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产品中各组件的尺寸对比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如图1所示的骨髓活检针套装,包括套针组件、环切针管组件和芯杆组件,三者依次套装在一起,彼此配合使用。使用前采取常规消毒处理,在进行骨髓活检术准备工作和麻醉操作后,即可将该产品用于穿刺部位。各组件之间的安装配合关系可参见图1-图8所示,介绍如下。如图5所示,套针组件包括套针1和套针座2,套针1为管状,其前端为斜面,以便于插入肌肉组织并深入骨质内,套针1的后端固定有套针座2。套针座2的两侧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套针座边卡槽3。如图5所示,环切针管组件包括环切针管4和针管座5,其中,环切针管4的前端设置有环切刀头10,该环切刀头10是在环切针管4的端部沿圆周面分别锯齿,形成环形锯齿状的刀头,如图7和图8所示。环切针管4的后侧固定有针管座5,针管座5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6固定有针管座边卡槽7,同时在所述针管座5后侧的中部设置有针管座中卡槽8,如图6所示,在针管座5内还含有针管腔9。如图5所示,芯杆组件包括实心的芯杆11和芯杆手柄12,其中芯杆手柄12为U型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芯杆手柄12的两侧向前弯曲形成U型结构,又在U型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插头13,各插头13的后端设置有挡台14。在芯杆11的后端固定有芯杆手柄12,该芯杆手柄12的中部设置有卡板15,通过卡板15匹配卡装于所述针管座中卡槽8内。位于芯杆手柄12两侧的插头13能够匹配插装于所述套针座边卡槽3中,且能够推送和拔出,如图2-4所示,环切针管4套装于所述套针1中,所述芯杆11套装于所述环切针管4中。芯杆手柄12两侧的插头13也能够匹配插装于所述针管座边卡槽7中,且能够推送和拔出。为了实现装配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在相应卡槽内设置垫层,或者摩擦面或者设置弱磁性材料层,以确保顺利安装定位。如图8所示,套针组件的中长度为a,环切针管组件的总长度为b,芯杆组件的总长度为c,满足a<b≤c,且针管座5前侧壁到环切针管4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套针组件的总长度,存在长度差为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髓活检针套装,包括套针、环切针管和芯杆,其特征是:套针为管状,其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有套针座,套针座的两侧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套针座边卡槽;环切针管的前端设置有环切刀头,后侧固定有针管座,针管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固定有针管座边卡槽,同时在所述针管座后侧的中部设置有针管座中卡槽;芯杆的后端固定有芯杆手柄,该芯杆手柄的中部设置有卡板,通过卡板匹配卡装于所述针管座中卡槽内,芯杆手柄的两侧向前弯曲形成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插头,各插头的后端设置有挡台;位于芯杆手柄两侧的插头能够匹配插装于所述套针座边卡槽中和针管座边卡槽中;所述环切针管套装于所述套针中,所述芯杆套装于所述环切针管中;所述针管座前侧壁到环切针管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套针组件的总长度,存在长度差为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髓活检针套装,包括套针、环切针管和芯杆,其特征是:套针为管状,其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有套针座,套针座的两侧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套针座边卡槽;环切针管的前端设置有环切刀头,后侧固定有针管座,针管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固定有针管座边卡槽,同时在所述针管座后侧的中部设置有针管座中卡槽;芯杆的后端固定有芯杆手柄,该芯杆手柄的中部设置有卡板,通过卡板匹配卡装于所述针管座中卡槽内,芯杆手柄的两侧向前弯曲形成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插头,各插头的后端设置有挡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晓马海龙杨如玉
申请(专利权)人:姚金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