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1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用于连接刺激器的电极近端和用于插入头部的电极远端,在电极近端和电极远端之间套设有一中转块,中转块具有Y型合流通道;Y型合流通道包括供电极穿过的第一通道和供管芯针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合流通道处汇合。在电极近端与电极远端之间加一个中转块,中转块的一个通道提供电极远端与电极近端连接,另一个通道提供管芯针插入。具体操作时,由于颅内深部电极为多通道监测,所以导线为多股绞线,由于导线较细,导致电极管极其软,利用管芯针从第二通道穿过,利用管芯针的硬度来实现电极远端插入,在电极安装完成后,将管芯针拔出。

A plug-and-pull type without switching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
技术介绍
颅内电极是一种特殊材质的多触点的电极,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记录脑皮层的电活动,并可以短期植入颅内。颅内电极一般可以分为深部电极、硬膜下条状电极和格栅状皮层电极。应用颅内电极记录的皮层脑电图或深部脑电图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头皮、颅骨、硬脑膜等结构对脑电活动记录的影响;以及脑电活动向周围或远处传导扩布对判断发作起源的影响。当癫痫灶位于运动、语言等重要功能区附近时,还可以利用颅内电极进行皮层电刺激制图,定位功能区的精确位置。用脑深部电极从癫痫病人深部脑组织记录癫痫病灶源放电,始于HahgeBelinson和Gibbs时代。多联脑内或深部电极技术和双侧颞叶癫痫病灶的长程脑电记录的使用促使临床研究向纵深发展。病人需要颅内脑电图(EEG)记录,以精确的诊断和设计治疗性外科手术步骤。因而己在世界各国多癫痫诊治中心应用,己成为确定癫痫病灶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深部电极通常分两类型:①硬质电极,某种程度上讲,在皮质内安置硬质电极会更为精确。但电极在脑组织内移动,容易损伤脑组织或脑血管。②弹性电极。有弹性的,硬质的,触头数目多少不一,由不同的金属构成,从不同的入路插入,并且可在手术室内长期或短期应用。电极的尖端比较钝,从而避免了在插入过程中离断神经圣组织。多数外科医生喜欢有弹性的电极,因为它比硬质电极安全。将半刚性的管芯针或推进器安置在套管型电极的中空核心部位或沿导线放置,用其将弹性电极插入。将电极插入后,就移除管芯针或推进器,将弹性电极留在后面。对于弹性电极来说,其头部受到打击时,并不能引起电极在脑组织内移动而导致损伤。当不需要时,可在床边轻易地撤走电极,并且几乎没有不适的感觉。为保证给病人带来最小的创伤与疼痛,颅内深部电极的外径尺寸都极小,壁厚极薄,0.1-0.2mm范围之间,薄壁结构导致了电极管极其软,且容易破损。颅内深部电极为多通道监测,所以导线为多股绞线,若其中有多根导线破损,极其发生短路,造成不必要损失。在生产中,由于多股线绞在一起,很难辨别和挑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既能满足中空的结构供给管芯针插入,又可直接插拔,无需其他转接器,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及对产品使用掌握的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包括用于连接刺激器的电极近端和用于插入头部的电极远端,在电极近端和电极远端之间套设有一中转块,该中转块具有一Y型合流通道;Y型合流通道包括供电极穿过的第一通道和供管芯针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合流通道处汇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电极近端与电极远端之间加一个中转块,中转块的一个通道提供电极远端与电极近端连接,另一个通道提供管芯针插入。电极近端与刺激器相连,电极远端插入头部,具体操作时,由于颅内深部电极为多通道监测,所以导线为多股绞线,由于导线较细,导致电极管极其软,利用管芯针从第二通道穿过,利用管芯针的硬度来实现电极远端插入,在电极安装完成后,将管芯针拔出。具体的方案为电极近端制作成具有刚性的实心棒。使其强度足够与插拔式刺激器连接。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合流通道延伸有一用于容纳电极远端的软管。该软管将所有电极导线包覆起来,便于管芯针对电极导线的支撑。更具体的方案为第二通道的轴线与合流通道的轴线重合。以防管芯针在插入软管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中转块的两侧设有固定耳。用于对中转块进行固定。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固定耳上设有用于安装螺钉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既能满足中空的结构供给管芯针插入,又可直接插拔,无需其他转接器,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及减少对产品使用掌握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在插入管芯针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近端与中转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电极近端;2、电极远端;3、中转块;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33、合流通道;34、固定耳;4、管芯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包括电极近端1、电极远端2以及套设在电极近端1和电极远端2之间的中转块3。电极近端1用于连接刺激器,将其制作成具有刚性的实心棒,方便与插拔式刺激器相连。电极远端2用于插入头部,其由多根导线组成。中转块3设有一Y型合流通道,该Y型合流通道包括供电极穿过的第一通道31和供管芯针4通过的第二通道32,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在合流通道33处汇合。合流通道33延伸有一用于容纳电极远端2的软管。该软管将所有电极导线包覆起来,便于管芯针4对电极导线的支撑。第二通道32的轴线与合流通道33的轴线重合,以防管芯4在插入软管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中转块3的两侧设有固定耳34,固定耳34上设有用于安装螺钉的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固定,从而对中转块进行固定。本实施例既能满足中空的结构供给管芯针插入,又可直接插拔,无需其他转接器,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及减少对产品使用掌握的时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包括用于连接刺激器的电极近端和用于插入头部的电极远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近端和电极远端之间套设有一中转块,该中转块具有一Y型合流通道;所述Y型合流通道包括供电极穿过的第一通道和供管芯针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合流通道处汇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包括用于连接刺激器的电极近端和用于插入头部的电极远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近端和电极远端之间套设有一中转块,该中转块具有一Y型合流通道;所述Y型合流通道包括供电极穿过的第一通道和供管芯针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合流通道处汇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式无需转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近端制作成具有刚性的实心棒。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蕾戴欢孟栋良董悦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