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皮层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1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皮层电极片,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电极片本体,电极片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连接电极线的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外围的过渡段连接至外环部;过渡段和外环部上总共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电极线依次穿过限位孔向外引出。将电极线从限位孔中穿过后再与电极片本体的凹陷部的中心点焊接,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孔使电极线绕设后更加稳定,解决了焊点受力集中的问题,更好的保证了焊接强度。同时通过将电极线穿绕在过渡段和外环部的方式将电极线进行固定,使焊接过程更方便。

An Intracranial Cortex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内皮层电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颅内皮层电极。
技术介绍
人体大脑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其皮层表面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大脑出现病理病变时,其脑电信号放电模式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某些病变会使得脑电信号放电模式发生特殊变化,在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放电模式的特殊变化,可以对人体大脑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通过脑电图检查大脑疾病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最多见病例是癫痫病。所谓癫痫病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异常放电使患者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或意识行为的异常,患者的脑电图不论发作与否都与正常人不同并出现特殊变化,所以脑电图检查在临床治疗癫痫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达到能够清晰地分析脑电图需要两个条件,即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处理。目前对脑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是通过脑电图机来完成的;而脑电信号的采集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头皮脑电信号的采集,即将一定数量的电极置于头皮上来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无创、操作简便。但是由于头皮距离大脑皮层较远,中间组织多,信号衰减严重,伪差大,尤其是在患者发作、四肢严重抽搐时,因此它被用于脑电图的一般检查。如果要为癫痫手术精确定位手术位置,就需要另一种复杂的颅内脑电信号采集方式,即使用颅内皮层电极。这种方式首先需要外科医生进行开颅手术,再将颅内皮层电极埋藏于大脑皮层上硬脑膜下,通过颅内皮层电极的电极点和电极导线来采集脑电信号。其特点是采集的脑电信号几乎无衰减、无伪差、能够精确定位癫痫病灶的范围,所以颅内皮层电极是癫痫病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颅内皮层电极通过外科手术置于颅内硬脑膜下,脑内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脑电波信号接收装置,从而达到精确监测脑电波信号,精确判断颅内病灶位置的目的。颅内皮层电极主要分为条状皮层电极和片状皮层电极。条状皮层电极可被安放在皮质表面进行记录,它们既可以通过钻孔置入硬膜下腔,又能被置于开颅骨窗边缘下方。片状皮层电极一般在大型开颅手术技术后被放置在皮质表面,除皮质表面记录功能外,它还可被应用于皮层电刺激研究。现有的颅内皮层电极,连接方式主要是以激光焊接为主,由于对焊接质量检验的局限性,很难确保每一个焊接点的强度均满足要求,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将焊点冲开,在使用中,也较容易出现焊点脱落,断路的可能。参见图1,电极线2的所有的外力均集中在焊接点上,更加增加了断路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颅内皮层电极,解决了电极导线在焊接时不好固定以及受力集中导致的焊点易脱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颅内皮层电极包括电极片本体,电极片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连接电极线的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外围的过渡段连接至外环部;过渡段和外环部上总共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电极线依次穿过限位孔向外引出。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电极线从限位孔中穿过后再与电极片本体的凹陷部的中心点焊接,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孔使电极线绕设后更加稳定,解决了焊点受力集中的问题,更好的保证了焊接强度。同时通过将电极线穿绕在过渡段和外环部的方式将电极线进行固定,使焊接过程更方便。具体的方案为过渡段设有一限位孔。其余限位孔均设置在外环部上,过渡段上的限位孔起到过渡作用,将电极线从电极片的凹陷区过渡到外环部。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限位孔均设置在外环部上。将电极线从凹陷区引出后直接穿过外环部的限位孔内,过渡段不设限位孔,其目的是防止当过渡段高度过小时限位孔破坏过渡段的结构。更具体的方案为相邻限位孔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5mm,方便电极线的安装。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电极片本体为圆片状。提高在大脑表面的贴服性,从而提高信号检测的稳定性。且其结构合理,简单实用,不仅减少了手术中操作颅内皮层电极对脑组织的损伤几率,还可以较为灵敏地采集脑电信号。更具体的方案为凹陷部的直径为4~6mm,过渡段的高度为2~3mm,外环部的宽度为2~3mm。可以更好的适应电极线在凹陷区内的焊接点。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限位孔为径向错位分布的两个。如此可适应小尺寸的电极片,由于电极片本体尺寸较小,外环部的宽度也不易设置太大,将限位孔在径向上错位分布,即沿外环部的周向布置,不仅能增大电极线的摩擦阻力,还能节省空间。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根据限位孔距离电极片本体中心的距离,电极线自小而大依次穿过各限位孔。方便安装。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穿过最后一个限位孔的电极线由电极片本体的上部向外引出。可方便电极片的安装。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电极线材料选自医用不锈钢、铂铱合金、镍络合金、钛、钛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采用医用不锈钢。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电极线表面包覆有绝缘材料,绝缘材料选自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对二甲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聚氨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颅内皮层电极片将电极线从的限位孔中穿过后再与电极点焊接,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孔使电极导线绕设后更加稳定,解决了焊点受力集中的问题,更好的保证了焊接强度。在焊接过程中,导线很难固定,通过穿绕在限位孔上的方式,使焊接过程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电极片本体与电极线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片本体与电极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电极片本体;11、凹陷部;12、过渡部;13、外环部;14、限位孔;2、电极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颅内皮层电极片包括电极片本体1,电极片本体1的中部具有下凹的凹陷部11、设置在凹陷部11外围的过渡部12以及连接过渡部12的外环部13。电极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凹陷部11的中心,其另一端连接有电极插头。使用时,将电极插头插在外部脑电波信号接收装置的插口中,通过外部脑电波信号接收装置处理输出的脑电图信号。本实施例中,电极线2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在电极导线3的表面包覆绝缘材料,该绝缘材料选择聚氨酯。在凹陷部11与外环部13上共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14,将电极线2从限位孔14中穿过后再与电极片本体的凹陷部11的中心点焊接,通过至少两个限位孔14,使电极线2绕设后更加稳定,解决了焊点受力集中的问题,更好的保证了焊接强度。同时使焊接过程更方便。本实施的电极片本体1为圆片状,提高在大脑表面的贴服性,从而提高信号检测的稳定性。且其结构合理,简单实用,不仅减少了手术中操作颅内皮层电极对脑组织的损伤几率,还可以较为灵敏地采集脑电信号。其中,凹陷部11的直径为6mm,过渡段12的高度为2mm,外环部13的宽度为3mm,总共设置两个限位孔14,且均位于外环部13上。两个限位孔1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mm,且以径向错位的方式分布在外环部13上。如此可适应小尺寸的电极片,由于电极片本体尺寸较小,外环部的宽度也不易设置太大,将限位孔在径向上错位分布,即沿外环部的周向布置,不仅能增大电极线的摩擦阻力,还能节省空间。根据限位孔14距离电极片本体中心的距离,电极线2自小而大依次穿过各限位孔14。穿过最后一个限位孔14的电极线2由电极片本体的上部向外引出。如此可方便电极片的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内皮层电极片,包括电极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连接电极线的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外围的过渡段连接至外环部;所述过渡段和外环部上总共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电极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向外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皮层电极片,包括电极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连接电极线的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外围的过渡段连接至外环部;所述过渡段和外环部上总共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电极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向外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皮层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段设有一限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皮层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均设置在外环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内皮层电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限位孔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皮层电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欢陈新蕾张文涛孟栋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