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28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7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包括消音后罩,消音后罩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前脸罩与消音后罩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前脸罩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消音后罩与前脸罩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室,接收室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空气过滤网的右端连接有隔音板,隔音板的右端连接有声音传送道,接收室内整个空间均设置在金属屏蔽网内,声音传送道的下端连接有麦克连接杆,麦克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麦克风,解决了传统的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当通话人在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让对方听不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问题。

A Noise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噪音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为一种噪音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术人们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下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让对方听不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没有在通信设备上添加有效的消除噪音的技术,尤其现在电动车普及时代,乘坐电动车受外界风的噪音,或者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通信效果差。申请号为号201320611465.1的名称为供一种具有过滤噪音功能的受话器,该专利技术该受话器内安装有噪音过滤器,可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扰,另外,受话器内还设有扬声器,有效避免对方声音过小而影响交流的问题,保证双方电话的正常交流,但是该专利技术无法满足在骑行时候使用,因此设计一种噪音过滤装置。(1)传统的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当通话人在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让对方听不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重要情况,双方交流出现延误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2)现有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往往消除噪音效果差,不能从某些电磁波干扰,外界噪音干扰,或者是灰尘的影响等这些方面进行全面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噪音过滤装置,既解决了传统的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当通话人在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让对方听不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重要情况,双方交流出现延误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的问题,又解决了现有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往往消除噪音效果差,不能从某些电磁波干扰,外界噪音干扰,或者是灰尘的影响等这些方面进行全面消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包括消音后罩,所述消音后罩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所述前脸罩与所述消音后罩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所述前脸罩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优选的是,所述消音后罩与所述前脸罩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室,所述接收室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网的右端连接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的右端连接有声音传送道,所述接收室内整个空间均设置在金属屏蔽网内,所述声音传送道的下端连接有麦克连接杆,所述麦克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麦克风;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消音后罩与所述前脸罩的外壁包括最外层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右端设置有真空消音板,所述真空消音板的右端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框架内部设置有间隙孔,所述内框架右端连接有灰层滤布。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平面镜的下方设置有两个通气孔。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后罩与所述前脸罩下端共同连接有护颈弹性巾。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的左端设置有一矩形微粒消除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消音板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灰层滤布的右下端设置有积尘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消音后罩,消音后罩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前脸罩与消音后罩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前脸罩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利用头盔式设计满足乘坐时正常通话避免风声干扰,解决了传统的通信设备噪音过滤装置当通话人在乘坐摩托或者电动车时需要进行电话交流时,经常由于外界的噪音太大,而让对方听不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重要情况,双方交流出现延误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消音后罩与前脸罩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室,接收室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空气过滤网的右端连接有隔音板,隔音板的右端连接有声音传送道,接收室内整个空间均设置在金属屏蔽网内,声音传送道的下端连接有麦克连接杆,麦克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麦克风;消音后罩与前脸罩的外壁包括最外层的外框架,外框架右端设置有真空消音板,真空消音板的右端设置有内框架,内框架内部设置有间隙孔,内框架右端连接有灰层滤布,利用金属屏蔽网屏蔽干扰电磁波,利用隔音板屏蔽外部噪音,以及灰层滤布与空气过滤网配合作用,减小空气灰尘的干扰,解决了电磁波干扰,外界噪音干扰,或者是灰尘的影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收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壁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消音后罩,2-前脸罩,3-透明平面镜,4-通气孔,5-拉链,6-护颈弹性巾,7-接收室,8-空气过滤网,9-声音传送道,10-隔音板,11-金属屏蔽网,12-麦克连接杆,13-麦克风,14-微粒消除槽,15-外框架,16-真空消音板,17-内框架,18-间隙孔,19-灰层滤布,20-减震弹簧,21-积尘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包括消音后罩1,所述消音后罩1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2,所述前脸罩2与所述消音后罩1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5,所述前脸罩2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3;所述消音后罩1与所述前脸罩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室7,所述接收室7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8,所述空气过滤网8的右端连接有隔音板10,所述隔音板10的右端连接有声音传送道9,所述接收室7内整个空间均设置在金属屏蔽网11内,所述声音传送道9的下端连接有麦克连接杆12,所述麦克连接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麦克风13;所述消音后罩1与所述前脸罩2的外壁包括最外层的外框架15,所述外框架15右端设置有真空消音板16,所述真空消音板16的右端设置有内框架17,所述内框架17内部设置有间隙孔18,所述内框架17右端连接有灰层滤布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透明平面镜3的下方设置有两个通气孔4,保证设备内部通风保证使用者正常呼吸。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消音后罩1与所述前脸罩2下端共同连接有护颈弹性巾6,有效避免颠簸过程造成人的颈部损伤。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空气过滤网8的左端设置有一矩形微粒消除槽14,微粒消除槽14的内部设置负离子除尘元件除去微小灰尘颗粒。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真空消音板16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20,有效提供缓冲效果,增大佩戴舒适性。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灰层滤布19的右下端设置有积尘槽21,有效收集灰层滤布19滤除的灰尘,便于一次性清除。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当佩戴人在乘坐摩托车或者电动车时,受风声干扰无法正常通信,利用消音后罩1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2,前脸罩2与消音后罩1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5,前脸罩2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后罩(1),所述消音后罩(1)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2),所述前脸罩(2)与所述消音后罩(1)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5),所述前脸罩(2)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后罩(1),所述消音后罩(1)的右端连接有前脸罩(2),所述前脸罩(2)与所述消音后罩(1)之间连接处设置有拉链(5),所述前脸罩(2)上设置有透明平面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后罩(1)与所述前脸罩(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室(7),所述接收室(7)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8),所述空气过滤网(8)的右端连接有隔音板(10),所述隔音板(10)的右端连接有声音传送道(9),所述接收室(7)内整个空间均设置在金属屏蔽网(11)内,所述声音传送道(9)的下端连接有麦克连接杆(12),所述麦克连接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麦克风(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音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后罩(1)与所述前脸罩(2)的外壁包括最外层的外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向华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