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14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3:40
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第一端子用于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接收电力控制部,其用于控制经由第一端子从供电装置接收到的电力;确定部,其用于通过使用第二端子或通过使用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确定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控制部,其用于在第二端子中发生预定转变时,在通过使用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确定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之前,限制经由第一端子从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

Electronic equipment receiving power from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本公开的方面总体上涉及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在USBType-C标准之前规定的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USB3.0标准、USB2.0标准、USBBC(BatteryCharging(电池充电))1.2标准等),能够通过使用D+端子和D-端子检测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在本说明书中,将在USBType-C标准之前规定的USB标准(USB3.0标准、USB2.0标准,USBBC(电池充电)1.2标准等)称作“传统标准”。在传统标准中,通过使用D+端子和D-端子确定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在USBType-C标准中,通过使用CC(ConfigurationChannel(配置通道))端子确定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根据USBType-C标准,CC电压(施加到CC端子的电压)表示三种不同供电能力(默认USB、7.5W(1.5A,5V)和15W(3A,5V))中的哪种供电能力被用作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默认USB是由传统标准规定的供电能力。7.5W(1.5A,5V)和15W(3A,5V)是由USBType-C标准规定的供电能力。因此,电力接收装置可以通过检测到的CC电压来检测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如果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从15W(3A,5V)或7.5W(1.5A,5V)变换成默认USB,则需要电力接收装置在由USBType-C标准规定的预定时间期间,作为符合传统标准的电力接收装置操作。日本特开2003-28077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根据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控制电子设备操作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03-280771号公报中,以不超过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的方式进行输入电源的切换。根据传统标准对供电装置进行的供电能力的确定需要一定量的时间。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完成根据传统标准对供电装置进行的供电能力的确定之前,从供电装置向电力接收装置的供电将被抑制。如果从供电装置向电力接收装置供给的电力下降得低于电力接收装置的电力消耗,则电力接收装置可能会意外地停止其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实施方式的方面,能够解决在作为电力接收装置操作的电子设备中发生的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根据实施方式的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接收电力控制部,其用于控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到的电力;确定部,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端子或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以及控制部,其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端子中发生预定转变时,在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之前,限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根据实施方式的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其包括:开始经由第一端子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电力;通过使用第二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在所述第二端子中发生预定转变时,限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以及在限制了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之后,通过使用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例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组件的示例的框图;图2A和图2B是用于例示电力接收装置100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图3是用于例示电力接收装置100的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图4是用于例示CC电压与供电装置200的供电能力之间的关系的表;以及图5是用于例示连接单元101的引脚分配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然而,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用于例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组件的示例的框图。电力接收装置100是接收从供电装置200供给的电力的电子设备,电力接收装置100经由USBType-C线缆连接到供电装置200。尽管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供电装置200是将AC电源转换成DC电源的AC适配器(或AC-USB适配器)的情况,但是供电装置200不限于AC适配器。例如,供电装置200可以是便携式电池等。另外,尽管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电力接收装置100是作为摄像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进行操作的电子设备,但是电力接收装置100不限于摄像设备。如图1所示,电力接收装置100包括连接单元101、电源102、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电力控制单元104、电阻器105、供电能力确定单元106、电压检测单元107、BC设备确定单元108和系统控制单元109。然而,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组件不限于图1所示的那些组件。连接单元101是符合USBType-C标准的连接器(插座)。供电装置200经由USBTYPE-C线缆连接到连接单元101。连接单元101具有如图5所示的引脚分配。图5是用于例示连接单元101的引脚分配的图。连接单元101具有呈点对称的引脚分配。连接单元101至少包括VBUS端子、GND(ground(接地))端子、CC(configurationchannel(配置通道))端子、D+端子和D-端子。经由VBUS端子进行从供电装置200向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电力供给。对CC端子施加指示供电装置200的供电能力的电压。经由D+端子和D-端子进行符合USB2.0标准的通信。在供电装置200是符合传统标准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经由D+端子和D-端子确定供电装置200的类型。GND(接地)端子连接到接地线。电源102是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将经由VBUS端子从供电装置200接收到的电力向电力控制单元104和电源102供给。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可以利用经由VBUS端子从供电装置200接收到的电力对电源102充电。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控制电源102的充电。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还可以控制待接收的电力(与由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经由连接单元101的VBUS端子从供电装置200待接收的电力对应),使得待接收的电力将不超过由供电能力确定单元106确定出的供电装置200的供电能力。以这种方式,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可以用作控制经由VBUS端子从供电装置200待接收的电力的控制单元。电力控制单元104可以将从电力接收供给单元103接收到的电力向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组件供给。电阻器105是用于使连接单元101的CC端子的电压下降到预定电压水平的下拉电阻器。该预定电压是由USBType-C标准规定的电压。电阻器105的一端连接到连接单元101的CC端子。电阻器105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单元101的GND端子。电阻器105具有由USBType-C标准规定的预定电阻值。电压检测单元107连接到连接单元101的CC端子。电压检测单元107检测CC电压(与施加到连接单元101的CC端子的电压对应),并且向供电能力确定单元106通知指示CC电压的信息。BC设备确定单元108连接到D+端子和D-端子。BC设备确定单元108经由D+端子和D-端子确定供电装置200的类型,并且向供电能力确定单元106通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接收电力控制部,其用于控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到的电力;确定部,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端子或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以及控制部,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子中发生预定转变的情况下,在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之前,限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8 JP 2017-2548521.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从供电装置接收电力;接收电力控制部,其用于控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到的电力;确定部,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端子或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以及控制部,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子中发生预定转变的情况下,在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之前,限制经由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供电装置待接收的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确定部基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电压确定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发生所述预定转变之前所述第二端子的电压是USBType-C标准中规定的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确定部基于经由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确定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之迫浩辉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