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优解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80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最优解算法,其步骤为:S1.获得匹配条件:S2.对各个计算单元进行匹配条件分发;S3.各个计算单元针对剔除性特征进行是否与对应的匹配子条件相等的判定操作,且各个匹配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S4.经过剔除操作后满足条件的排序条目总数为n1,匹配条件中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数目为b,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包含对方向的描述,体现在计算中分别为加和减两种运算;S5.匹配结果值越大,则越满足匹配条件,在n1个匹配结果值中查找最大值,执行n1‑1次比较大小的关系运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广泛的应用场景,可满足大规模、复杂的场景应用;算法应用更加灵活,方便拓展和部署;可处理海量数据;可满足未来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实现多个条件的并发排序匹配和精准搜索。

An Optimal Solution Algorith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最优解算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系统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最优解算法。
技术介绍
不懂优化的人希望能有通用的方法来解决他手头的问题。但不幸的事没有这样的方法存在。高速的方法都须要某些条件,比方常见的有强凸。眼下研究的比較成熟的就是强凸光源可分解非凸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来解,假设是强凸的,何必用那么复杂的方法求最优解,正是由于不是强凸的,才用到优化方法,就算是凸的,也分好几种不同的情况,仅仅用一阶梯度,达到牛顿梯度法的收敛速度,在convex问题中,还有non-smooth的函数,也是不好解的。算法论中的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等是主要的理论,实际中採用的往往须要和计算方法相结合,应用范围狭窄,无法满足大规模复杂的场景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满足大规模的、复杂场景应用的,可处理海量数据的最优解算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最优解算法,其步骤为:S1.获得匹配条件:S2.对各个计算单元进行匹配条件分发;S3.各个计算单元针对剔除性特征进行是否与对应的匹配子条件相等的判定操作,且各个匹配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匹配条件中针对剔除性特征的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最优解算法,其步骤为:S1.获得匹配条件:S2.对各个计算单元进行匹配条件分发;S3.各个计算单元针对剔除性特征进行是否与对应的匹配子条件相等的判定操作,且各个匹配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匹配条件中针对剔除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数目为a,则针对全体排序条目共执行了a*n次判断是否相等的关系运算,(a‑1)*n次逻辑运算,共(2a‑1)*n次运算;S4.经过剔除操作后满足条件的排序条目总数为n1,匹配条件中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数目为b,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包含对方向的描述,有正和反两个方向,体现在计算中分别为加和减两种运算;S5.匹配结果值越大,则越满足匹配条件,在n1个匹配结果值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最优解算法,其步骤为:S1.获得匹配条件:S2.对各个计算单元进行匹配条件分发;S3.各个计算单元针对剔除性特征进行是否与对应的匹配子条件相等的判定操作,且各个匹配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匹配条件中针对剔除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数目为a,则针对全体排序条目共执行了a*n次判断是否相等的关系运算,(a-1)*n次逻辑运算,共(2a-1)*n次运算;S4.经过剔除操作后满足条件的排序条目总数为n1,匹配条件中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数目为b,针对排序性特征的匹配子条件包含对方向的描述,有正和反两个方向,体现在计算中分别为加和减两种运算;S5.匹配结果值越大,则越满足匹配条件,在n1个匹配结果值中查找最大值,执行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森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含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