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全局动应变测量领域,涉及一种测量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有限测点的振动位移预测全局动应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通过训练学习模态振型系数来获取振型矩阵,避免结构边界条件未知或离线计算振型矩阵等问题。
技术介绍
应变测量对结构健康监测和疲劳寿命预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运行中的结构需要更高的应变测量标准,即现场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现有的非接触应变测量主要有数字图像相关法和激光散斑法。数字图像相关法具有全场性和三维等优势,激光散斑法可以精确的完成对物体表面的多点应变监测,但是以上两种测量方法是通过对测量的位移直接求导来获取应变值,其精度将难以保证。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全局动应变的测量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有限测量点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如何实现全局振动信息的测量;(2)对位移进行求导得到的应变,其精度将难以保证。模态扩展技术的提出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然而模态振型函数对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现有的模态振型主要通过有限元方法或试验模态分析,但是有限元方法需要重复多次且无法实现在线测量,试验模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动态数据进行采集;首先采集到振动位移和动态应变量;步骤二:模态学习模型的建立;首先根据模态扩展、振动位移和动态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其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目标函数中的振型函数系数、模态坐标进行优化;步骤三:模态学习模型的训练学习;主要包括初始值的设定和两个训练过程;步骤四:利用振动位移对模态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学习,若达到需求则输出学习训练后的振型系数和模态坐标;否则加入动态应变量再次对模型训练学习,直到最终训练学习采用的目标函数相邻两次的误差小于设定的阈值;步骤五:全局动应变的预测;根据动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动态数据进行采集;首先采集到振动位移和动态应变量;步骤二:模态学习模型的建立;首先根据模态扩展、振动位移和动态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其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目标函数中的振型函数系数、模态坐标进行优化;步骤三:模态学习模型的训练学习;主要包括初始值的设定和两个训练过程;步骤四:利用振动位移对模态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学习,若达到需求则输出学习训练后的振型系数和模态坐标;否则加入动态应变量再次对模型训练学习,直到最终训练学习采用的目标函数相邻两次的误差小于设定的阈值;步骤五:全局动应变的预测;根据动态应变量与振型函数、模态坐标及振动位移的关系建立的模型,代入训练学习得到的相关参数即可预测全局动应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模态学习模型的建立中,根据模态扩展、位移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具体如公式(1)所示:式中,C为振型函数系数,q为模态坐标,Φ为振型矩阵,U为测量到的振动位移,ε为测量的应变,λ为量级系数,||·||2表示2范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扩展的前提是模态叠加定理,可根据已有测点的振动位移对全局位移进行预测;其预测精度可由振型矩阵及模态坐标决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位移与振型矩阵及模态坐标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U=Φq(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学习的全局动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型矩阵可根据结构的模态振型函数计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夏,王君,张海聪,张进,马孟超,钟翔,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