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235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20
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具有:吸入部(10),该吸入部(10)沿着第一中心线(A)延伸;和主管道部(20),该主管道部(20)沿着第二中心线(B)延伸。主管道部(20)具有合并部(50)、排出开口(21)和延伸部(40),该延伸部(40)从合并部(50)朝向与排出开口(20)相反的一端延伸。反射壁(41)被设置在延伸部(40)的端面处。吸入部(10)与主管道部(20)合并,使得第一中心线(A)指向主管道部(20)的下游端。

Engine Inhalation Air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
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
技术介绍
JP-A-2013-224644(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安装有共振器的吸入空气管道,其中集成有管道主体和共振器,该管道主体使空气在内部通过并流动。随着近年来车辆变得更安静,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现在需要非常安静。传统上,已经要求减小80Hz至600Hz的频带的噪声(所谓的发动机噪声),并且已经尝试通过共振器等的使用来减小这种发动机噪声。然而,近年来,作为加强对外部车辆噪声的管制的结果,现在需要减小600Hz至2000Hz的频带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尺寸小,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压力损失小,并且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有助于减小600Hz至2000Hz的频率范围的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提供一种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被构造成连接到车辆空气滤清器,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包括:吸入部,所述吸入部具有吸入开口,所述吸入开口被构造用以吸引空气并且沿着第一中心线延伸;和主管道部,所述主管道部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排出空气并且沿着第二中心线延伸,其中所述主管道部包括:合并部,所述合并部被连接到所述吸入部;所述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一个端部处;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另一端部处,并且从所述合并部朝向与设有所述排出开口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延伸,其中反射壁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处,以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交叉,所述反射壁被构造成反射来自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的声音,并且其中所述吸入部与所述主管道部合并,使得所述第一中心线指向所述主管道部的下游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主管道部具有直部,所述直部从所述合并部朝向所述排出开口延伸,使得所述第二中心线变直,并且其中所述吸入部在与所述主管道部的连接侧处具有弯曲形状,使得:在所述直部中沿着所述第二中心线的直的管道方向上,所述第一中心线上的下游点总是被定位得离所述反射壁比上游点离所述反射壁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述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直部的宽度尺寸,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直部中的所述第二中心线的直的延长线以直角交叉,并且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尺寸对应于所述吸入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直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直部中的所述第二中心线以直角交叉,并且所述直部的宽度尺寸对应于所述吸入部的所述延伸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加强部被设置在所述合并部和所述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加强部在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连接在所述主管道部的面对的内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中的穿过所述第二中心线的位置或者穿过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延长线的位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朝向所述吸入部的内部突出的突起被设置在所述吸入部的第一侧壁的与所述延伸部的内壁合并的合并侧端部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突起是在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三角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文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沿着所述第一中心线延伸的整流翅片被设置在所述吸入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根据上述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整流翅片连接在所述吸入部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壁在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交叉的方向上彼此面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提供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尺寸小,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压力损失小,并且该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有助于减小600Hz至2000Hz的频率范围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截面视图。图3是示出比较例1和2的声压级的图。图4是示出比较例1和2的压力损失的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和比较例1和2的压力损失的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和比较例1和2的声压级的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截面视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比较例1的声压级的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比较例1和2的压力损失的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截面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1A、1B、1C: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0:吸入部;11:吸入开口;20:主管道部;21:排出开口;30:排放部;40:延伸部;41:反射壁;50:合并部;90:直部;60:突起;70:加强部;80:整流翅片;A:第一中心线;B:第二中心线;C:管道方向;S1:宽度尺寸S2:宽度尺寸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文将描述的那些实施例,而是旨在包括在由在此作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定的含义和范围内作出的且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所有变型。<第一实施例>首先,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是被连接到车辆空气滤清器(其图示被省略)的管道,用于将新鲜空气供应到发动机,该发动机为内燃发动机。外部空气被吸引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中,然后通过车辆空气滤清器被送入到发动机中。外部空气从吸入开口11被吸引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并且从排出开口21被排出。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能够由例如热塑性树脂通过注塑或者吹塑成型而形成。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的厚度能够是2.5mm的量级。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具有吸入部10和主管道部20。吸入部10具有吸入开口11,并且连接到主管道部20。吸入部10沿着弯曲的第一中心线A延伸。第一中心线A是吸入部10的内壁的中心线。第一中心线A是通过将在吸入部10的截面积变得最小的截面中出现的吸入部10的内部区域中的中心点在吸入部10延伸的方向上连续地连接而获得的线。吸入部10合并到主管道部20中,使得第一中心线A指向主管道部20的下游端。然后,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线A的下游端(与主管道部20的连接端)朝向主管道部20的直部90弯曲。吸入部10构成空气从其被吸引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1中的部分。吸入部10连接到主管道部20。在以下的描述中,弯曲的第一中心线A的设有吸入开口11的一端被定义为上游,并且弯曲的第一中心线A的使吸入部10连接到主管道部20的那一端被定义为下游。吸入部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第一中心线A成为直线。此外,尽管吸入部10被描述为具有卵形(椭圆形)横截面形状,但是吸入部10也可以具有多边形或圆形横截面形状。主管道部20构成一个部分,从吸入部10吸入的空气从该部分被朝向车辆空气滤清器排出。在所示的示例中,尽管主管道部20具有有角筒形形状,但是主管道部20也可以具有圆筒形或者椭圆筒形形状。主管道部20沿着第二中心线B延伸。第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被构造成连接到车辆空气滤清器,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包括:吸入部,所述吸入部具有吸入开口,所述吸入开口被构造用以吸引空气并且沿着第一中心线延伸;和主管道部,所述主管道部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排出空气并且沿着第二中心线延伸,其中所述主管道部包括:合并部,所述合并部被连接到所述吸入部;所述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一个端部处;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另一端部处,并且从所述合并部朝向与设有所述排出开口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延伸,其中反射壁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处,以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交叉,所述反射壁被构造成反射来自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的声音,并且其中所述吸入部与所述主管道部合并,使得所述第一中心线指向所述主管道部的下游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8 JP 2017-2541961.一种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被构造成连接到车辆空气滤清器,所述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包括:吸入部,所述吸入部具有吸入开口,所述吸入开口被构造用以吸引空气并且沿着第一中心线延伸;和主管道部,所述主管道部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排出空气并且沿着第二中心线延伸,其中所述主管道部包括:合并部,所述合并部被连接到所述吸入部;所述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一个端部处;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另一端部处,并且从所述合并部朝向与设有所述排出开口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延伸,其中反射壁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处,以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交叉,所述反射壁被构造成反射来自所述车辆空气滤清器的声音,并且其中所述吸入部与所述主管道部合并,使得所述第一中心线指向所述主管道部的下游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其中所述主管道部具有直部,所述直部从所述合并部朝向所述排出开口延伸,使得所述第二中心线变直,并且其中所述吸入部在与所述主管道部的连接侧处具有弯曲形状,使得:在所述直部中沿着所述第二中心线的直的管道方向上,所述第一中心线上的下游点总是被定位得离所述反射壁比上游点离所述反射壁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下胜博加藤治树野野山享右星川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井上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