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4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声技术会增大进气系统体积以及无法对特定频率进行消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一管路,具有出气口的第三管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壁上设有具有不同孔径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表面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噪声控制
,具体是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及汽车。
技术介绍
当前,业界对发动机动力性的高要求与由此产生的影响NVH性能的进气口辐射噪声构成了一对矛盾体,加之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使得1000Hz-2500Hz的高频进气气流噪声问题也日益突显,发动机点火运行产生的阶次噪声通过进气系统管路传播到进气口,进而辐射出来,传播到车内,影响驾驶员及乘客。声能量在管路中的传播既有损失,也可能因声腔模态共振而被放大。因此,在无法改变发动机特性的前提下,对进气口辐射噪声进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抑制进气口噪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增大空气滤清器容积;二.空气滤清器进(出)气管内插;三.空气滤清器内安装高频谐振腔;四.进气管路上安装谐振腔;五.进气管路上安装四分之一波长管。对于方式一、四、五,会增加进气系统外部总体积,不利于美观和机舱内布置;对于方式二,其消声效果有限,且无法针对特有频率进行消声;对于方式三,其虽能对固定频段进行消声,但成本较高,且仍需预留内部空间,等于变相增大了空气滤清器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声技术会增大进气系统体积以及无法对特定频率进行消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一管路,具有出气口的第三管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壁上设有具有不同孔径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表面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流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包括采用塑料制成的第一分管路和采用PET材料制成的第二分管路,所述第一分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分管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胶接。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开口面积和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表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位于8%至15%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前半段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后半段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上表面为平面,在所述第一管路的上表面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平面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具有进口,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加速工况下,进气口辐射噪声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加而增大,多孔进气口能够对低频噪声进行有效抑制,PET管表面具有细密的多孔结构,能够对中高频噪声进行有效抑制,二者相结合作用下,能够对进气口噪声总声压级起到显著的降低的效果。能够使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在有限的机舱空间内的消声频带更宽,整体消声量更大,更有效地降低高频进气气流噪声与发动机通过管路由第一管路的进气口辐射的噪声,同时制作工艺简单,且不需要另外增加固定支架、外观整洁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和本申请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噪声总声压级曲线对比图;图3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和本申请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的车内噪声总声压级曲线对比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路;2、第一分管路;3、第二分管路;4、连接点;5、第三管路;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一管路1,具有出气口的第三管路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三管路5之间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1、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5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的管壁上设有具有不同孔径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从所述第一管路1的外表面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内的气流通道。其中,由于多个通孔的设置,在高压气流进入到第一管路1中时,部分气流通过通孔向外辐射,不同孔径的通孔可以实现空气气流产生的不同频率的声音能量进行耗散,对另一部分气流则通过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5进入至空气滤清器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路包括采用塑料制成的第一分管路2和采用PET材料制成的第二分管路3,所述第一分管路2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所述第二分管路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管路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5。另外,第一管路1和第三管路5均采用塑料制成。对于第二分管路3来说,在PET管表面具有细密的多孔结构,能够对中高频噪声进行有效抑制。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三管路5胶接。具体地,第一分管路2与所述第一管路1胶接,第二分管路3与所述第三管路5胶接,第一分管路2和第二分管路3之间则通过卡扣等方式进行卡接。当然,对于本申请的管路来说,只要能够实现各个管路之间的良好密封性能,任何一种连接方式均可应用于上述管路之间的连接。由于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实现对使得空气能够进入至空气滤清器中,因此,若在第一管路1上设置的通孔形成的开口占比太大,会导致进入至空气滤清器中的空气过少无法满足进气系统所需,因此,为了保证进入至空气滤清器中的空气能够满足进气系统所需,通过最大幅度的降低进气噪音,本申请中,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管路1上的开口面积和与所述第一管路1的表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位于8%至15%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1上设置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6和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6的孔径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6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的前半段上,所述第二通孔7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的后半段上。所述第一管路1的上表面为平面,在所述第一管路1的上表面上设置的第一通孔6和所述第二通孔7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地,通过对第一管路1的上半部分进行削平处理形成上述的平面,对于第一管路的下半部分来说,其呈类椭圆形设置。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二管路的外侧固定有用于将该进气管路固定至机舱内的安装点4,该安装点4具体为一板件,在该安装点4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他部件之间进行螺接的安装孔。参见图2,实线为现有技术的进气口噪声总声压级曲线,点画线为本申请中的具有多空的第一管路1与PET材质进气管相结合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噪声总声压级曲线。参见图2可知采用本申请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后,将第一管路1的进气口噪声的总声压级降低了平均约7dB(A)。参见图3,实线为常现有技术的车内噪声总声压级曲线,点画线为本申请中的具有多空的第一管路1与PET材质进气管相结合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的车内噪声总声压级曲线。参见图3可知采用具有多空的第一管路1与PET材质进气管相结合的空气滤清器进管总成后,将车内噪声的总声压级降低了平均约2dB(A)。本申请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在应用于不同车型的汽车时,可以根据具体车型需要,对设置在第一管路1上的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的孔径大小和位置进行调节,以实现对目标频率的气流声能量进行辐射。本申请的上述结构,在加速工况下,第一管路1的进气口辐射噪声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第一管路1上设置的多个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一管路(1),具有出气口的第三管路(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三管路(5)之间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1)、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5)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的管壁上设有具有不同孔径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从所述第一管路(1)的外表面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内的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一管路(1),具有出气口的第三管路(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三管路(5)之间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1)、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5)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的管壁上设有具有不同孔径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从所述第一管路(1)的外表面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内的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包括采用塑料制成的第一分管路(2)和采用PET材料制成的第二分管路(3),所述第一分管路(2)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所述第二分管路(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管路(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三管路(5)胶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张海燕魏鹏辉黎杰杨亮徐小敏谭长均程齐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