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21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17
一种电感组件,包含:基座、数条导线、壳盖,及结合单元,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具有两个相间隔排列的第一侧缘、两个与所述第一侧缘相连接的第二侧缘、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基座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面向外延伸的绕线体,及数个自所述第二面向外延伸的接脚;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绕线体上,每一条导线的两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所述壳盖包括上盖板,及自所述上盖板侧缘朝所述第一面延伸的侧盖板;所述结合单元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壳盖之间,使所述侧盖板的外缘与所述第一面保持供所述导线经过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缠绕的导线与接脚连接的电感组件。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现有的电感组件包含一轴杆91、两个连接于该轴杆91两端的法兰片92,及数条缠绕于该轴杆91上的导线93,每一法兰片92底边凸设有数个接脚921,每一导线93的两末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921。数个上述电感组件能排列于一电路板(图未示)上在一电路系统中产生滤波、变压等功用。每一电感组件的功能与其导线93与接脚921的组合排列及导线93所缠绕的线圈圈数有关,若设计导线93需要缠绕较多圈数时,该轴杆91的长度也会设计较长,进而对于该电路板而言占据较大的面积,在电子零件越做越小越精密的趋势上,现有的电感组件结构仍需要改良。参阅图2,中国台湾专利证书M556915所揭露的一种电感组件,包含一主体81、一绕设于该主体81的金属绕线82,及一壳体83。该壳体83盖设于该主体81上,并在侧缘设有一个供该金属绕线82穿过的凹槽831。该金属绕线82若要绕于该主体81上更多圈数,只要将该主体81的绕线部设计向下延长,不会增加该主体81连接于一电路板的面积,解决了因为增加绕线圈数的设计导致连接该电路板的面积增大的困扰。但是该壳体83上的该凹槽831降低了与该主体81接触的范围,影响该壳体83与该主体81连接的强度,且该壳体83与该主体81连接后仍能相对于该主体81旋转,进而影响该金属绕线82,另外该壳体83在安装于该主体81上时若该凹槽831没有正确对应到该金属绕线82通过的侧缘时,该壳体83仍能安装于该主体81并挤压该金属绕线82,构成不良的电感组件,因此仍有改良的空间。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电感组件。本技术的电感组件,定义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电感组件包含:基座、数条导线、壳盖,及结合单元。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的第一侧缘、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并与所述第一侧缘相连接的第二侧缘、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基座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面向外延伸的绕线体,及数个自所述第二面向外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接脚。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绕线体上,每一条导线的两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所述壳盖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间隔的上盖板,及自所述上盖板侧缘朝所述第一面延伸的侧盖板;所述结合单元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壳盖之间,使所述侧盖板的外缘与所述第一面保持供所述导线经过的间隙。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面的凸块组。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结合单元还包括凹设于所述侧盖板并能分别与所述凸块组相互卡设的凹槽组。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凸块组具有至少两个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二侧缘的凸块,所述凹槽组具有数个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凸设于所述侧盖板的凸块组,及凹设于所述第一面并能与所述凸块组相互卡设的凹槽组。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凸块组具有至少两个分别排列于对应所述第二侧缘位置的凸块,所述凹槽组具有数个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本技术的电感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侧缘中至少一侧的导线限位单元,所述导线经由所述导线限位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接脚上。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导线限位单元具有至少一凹设于所述第一面并能限位所述导线的限位槽。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导线限位单元具有突出于所述座本体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至少一能限位所述导线的限位槽。本技术的电感组件,所述导线限位单元具有数个突出于所述座本体的限位块,相邻两限位块共同界定能供所述导线靠抵的限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基座、所述壳盖及所述结合单元的结构设计,提供另一种能减少与电路板连接的面积的电感组件,并通过所述结合单元辅助所述壳盖与所述基座结合,提供供所述导线经过的间隙,也能增加所述壳盖与所述基座的接合强度,使所述壳盖能更稳固地与所述基座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图1是现有的电感组件的一个立体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的电感组件的一个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感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10是该第五实施例的变化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及图12是该第六实施例的变化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4,本技术电感组件的第一实施例,定义一第一方向X,及一个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该电感组件包含:一基座1、数条导线2、一壳盖3、一结合单元4,及两个导线限位单元5。该基座1包括一座本体11,该座本体11具有两个沿该第一方向X间隔的第一侧缘111、两个沿该第二方向Y间隔并与所述第一侧缘111相连接的第二侧缘112、一个第一面113,及一个与该第一面113相背的第二面114,该基座1还包括一个自该第一面113向外延伸的绕线体12,及数个自该第二面114向外延伸并沿该第二方向Y排列的接脚13。所述导线2缠绕于该绕线体12上,每一条导线2的两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13。该壳盖3能覆盖于该绕线体12,并包括一个与该第一面113相间隔的上盖板31,及一个自该上盖板31侧缘朝该第一面113延伸的侧盖板32。该结合单元4位于该基座1与该壳盖3之间,使该侧盖板32的外缘与该第一面113保持一个供所述导线2经过的间隙40。该结合单元4包括一组凸设于该第一面113的凸块组41,及一组凹设于该侧盖板32并能分别与该凸块组41相互卡设的凹槽组42。该凸块组41具有两个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二侧缘112的凸块411,该凹槽组42具有数个与所述凸块411相对应的凹槽421。所述导线限位单元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缘111,每一导线限位单元5具有一凹设于该第一面113并能限位所述导线2的限位槽51,所述导线2经由该限位槽51电连接于所述接脚13上。使用上,能先将所述导线2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接脚13上,再将所述导线2经由该限位槽51延伸至该绕线体12上缠绕,完成后将该壳盖3与该基座1结合,利用该结合单元4的所述凸块411与所述凹槽421相互卡设,不仅能在该基座1与该壳盖3之间构成该间隙40供所述导线2穿过,还可以增加该基座1与该壳盖3之间连结的强度,并防止该壳盖3与该基座1产生旋转错位的情况发生。若该壳盖3未以正确的方向盖设于该基座1上,也会因所述凸块411与所述凹槽421没有相互卡设而无法结合。在该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也能仅利用所述凸块411来产生将该基座1与该壳盖3之间构成该间隙40的效果,所述凸块411也可以增加该基座1与该壳盖3之间连结的强度。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凸块组41与该凹槽组42的设置并不局限于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面113与该侧盖板32,参阅图5、6,本技术电感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组件,定义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电感组件包含基座、数条导线,及壳盖,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的第一侧缘、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并与所述第一侧缘相连接的第二侧缘、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基座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面向外延伸的绕线体,及数个自所述第二面向外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接脚;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绕线体上,每一条导线的两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所述壳盖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间隔的上盖板,及自所述上盖板侧缘朝所述第一面延伸的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还包含结合单元,所述结合单元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壳盖之间,使所述侧盖板的外缘与所述第一面保持供所述导线经过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组件,定义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电感组件包含基座、数条导线,及壳盖,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的第一侧缘、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并与所述第一侧缘相连接的第二侧缘、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基座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面向外延伸的绕线体,及数个自所述第二面向外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接脚;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绕线体上,每一条导线的两端能电连接于所述接脚;所述壳盖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间隔的上盖板,及自所述上盖板侧缘朝所述第一面延伸的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还包含结合单元,所述结合单元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壳盖之间,使所述侧盖板的外缘与所述第一面保持供所述导线经过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面的凸块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还包括凹设于所述侧盖板并能分别与所述凸块组相互卡设的凹槽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组具有至少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咏民范仲成许汉正戴廷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