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90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包括预热炉本体、智能数显控温仪、炉内膛、炉门口、硅碳棒、热电偶和电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炉内膛的形状和尺寸,使其不但实现能大大缩小预热炉加热环境的体积,其还使热量传送到炉内膛的内壁时能反射回来,以实现循环利用热量和有效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炉内膛的温度,使其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其升温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升温所需时间短和升温的耗电量小,其实用性强,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其解决了目前的预热炉由于结构设计不科学合理导致其具有加热效率低、加热所需时间长和加热所需耗电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预热炉由于结构设计不科学合理,其的炉体都是方形设置的,且其的长度和宽度设置在200cm-230cm,导致其具有预热速度慢、预热所需时间长和预热耗电量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其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了炉内膛的形状和尺寸,使其不但实现能大大缩小预热炉加热环境的体积,其还使热量传送到炉内膛的内壁时能反射回来,以实现循环利用热量和有效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炉内膛的温度,使其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其解决了目前的预热炉由于结构设计不科学合理导致其具有加热效率低、加热所需时间长和加热所需耗电量大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包括预热炉本体,所述预热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智能数显控温仪,所述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所述炉内膛的前侧设置有炉门口,所述炉内膛的上下两个面分别均设置有一列硅碳棒,每列所述硅碳棒的一侧连接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智能数显控温仪连接设置有电线;所述炉内膛呈多边形设置,多边形设置的所述炉内膛中相邻的二条边形成的夹角设置为110度至160度。作为形状优选,所述炉内膛俯视时的形状设置为六边形。作为角度优选,六边形设置的所述炉内膛的内角角度设置为120度。作为优选,所述炉内膛的长度设置为60cm-70cm。作为优选,所述炉门口呈方形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炉门口的长度设置为40cm-60cm,所述炉门口的高度设置为40cm-60cm。作为优选,每列所述硅碳棒设置有一根以上。作为优选,每列所述硅碳棒设置有八根。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包括预热炉本体、智能数显控温仪、炉内膛、炉门口、硅碳棒、热电偶和电线。本技术的操作人员在生产前可通过智能数显控温仪来设置预热炉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工作参数,该预热炉通过在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当电线通电后,电线通过热电偶与硅碳棒电连接,硅碳棒通电后马上加热升温,从而使炉内膛的温度能快速升温,其通过科学合理地将炉内膛的形状俯视时设置为多边形,并将多边形设置的炉内膛中相邻的二条边所形成的夹角角度设置为110度至160度,同时,其还将炉内膛的长度设置为60cm-70cm,使其不但实现能大大缩小预热炉加热环境的体积,其还使热量传送到炉内膛的内壁时能反射回来,以实现循环利用热量和有效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炉内膛的温度,使其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其升温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升温所需时间短和升温的耗电量小,其实用性强,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的炉内膛与智能数显控温仪组装连接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包括预热炉本体1,所述预热炉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智能数显控温仪2,所述预热炉本体1内设置有炉内膛3,所述炉内膛3的前侧设置有炉门口4,所述炉内膛3的上下两个面分别均设置有一列硅碳棒5,每列所述硅碳棒5的一侧连接设置有热电偶6,所述热电偶6与智能数显控温仪2连接设置有电线7;所述炉内膛3呈多边形设置,多边形设置的所述炉内膛3中相邻的二条边形成的夹角角度设置为110度至160度。所述炉内膛3的长度设置为60cm-70c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门口4呈方形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门口4的长度设置为40cm-60cm,所述炉门口4的高度设置为40cm-60c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列所述硅碳棒5设置有一根以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列所述硅碳棒5设置有八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新型省电预热炉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原理为:操作人员在生产前可通过智能数显控温仪2来设置预热炉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工作参数,该预热炉通过在预热炉本体1内设置有炉内膛3,当电线7通电后,电线7通过热电偶6与硅碳棒5电连接,硅碳棒5通电后马上加热升温,从而使炉内膛3的温度能快速升温,其通过科学合理地将炉内膛3的形状俯视时设置为多边形,并将多边形设置的炉内膛3中相邻的二条边所形成的夹角角度设置为110度至160度,同时,其还将炉内膛3的长度设置为60cm-70cm,使其不但实现能大大缩小预热炉加热环境的体积,其还使热量传送到炉内膛3的四个角的内壁时能回流回来,以实现循环利用热量和有效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炉内膛3的温度,使其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其升温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升温所需时间短和升温的耗电量小,其实用性强,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包括预热炉本体、智能数显控温仪、炉内膛、炉门口、硅碳棒、热电偶和电线。本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在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炉内膛的形状和尺寸,使其不但实现能大大缩小预热炉加热环境的体积,其还使热量传送到炉内膛的内壁时能传递回来,以实现循环利用热量和有效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炉内膛的温度,使其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其升温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升温所需时间短和升温的耗电量小,其实用性强,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其解决了目前的预热炉由于结构设计不科学合理导致其具有加热效率低、加热所需时间长和加热所需耗电量大的问题。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炉本体,所述预热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智能数显控温仪,所述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所述炉内膛的前侧设置有炉门口,所述炉内膛的上下两个面分别均设置有一列硅碳棒,每列所述硅碳棒的一侧连接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智能数显控温仪连接设置有电线;所述炉内膛呈多边形设置,多边形设置的所述炉内膛中相邻的二条边形成的夹角设置为110度至16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省电预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炉本体,所述预热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智能数显控温仪,所述预热炉本体内设置有炉内膛,所述炉内膛的前侧设置有炉门口,所述炉内膛的上下两个面分别均设置有一列硅碳棒,每列所述硅碳棒的一侧连接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智能数显控温仪连接设置有电线;所述炉内膛呈多边形设置,多边形设置的所述炉内膛中相邻的二条边形成的夹角设置为110度至160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锡坤
申请(专利权)人: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