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774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培养基及制备方法,该培养基的配方包括:胰胨16.0‑18.0份、蛋白胨2.0‑4.0份、酵母浸膏5.0‑7.0份、氯化钠10.0‑20.0份、磷酸氢二钾2.4‑2.6份、磷酸氢二钠9.5‑9.7份、磷酸二氢钾1.34‑1.36份、吖啶黄0.005‑0.020份,氯化镁2.0‑8.0份,葡萄糖1.0‑4.0份,丙酮酸钠1.0‑4.0份、蒸馏水1000份,pH值为6.8‑7.4。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复合增菌培养基能使三种目标致病菌等速、快速增殖。增菌16‑24小时,即可利用多重PCR、多通道SPR生物传感器、多通道BLI生物传感器等高通量检测设备实施三种目标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做出诊断报告。

Compound Enhancement Medium of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属于致病菌的前增菌培养基,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同时对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因食源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如何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的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必须要检测的三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这些食源性致病菌,无论是经典的传统培养检测方法还是目前在研究中占主流的各种快速检测新技术,都需要进行前增菌过程。由于每种致病菌都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和营养要求,针对不同的致病菌,往往需要用不同的增菌培养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诸如多重PCR、多通道SPR生物传感器、多通道BLI生物传感器等高通量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针对共增菌培养有一些研究,但能够用于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共增菌培养基为数极少,且增菌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开发新的针对这三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其配方组成为:胰胨16.0‑18.0份、蛋白胨2.0‑4.0份、酵母浸膏5.0‑7.0份、氯化钠10.0‑20.0份、磷酸氢二钾2.4‑2.6份、磷酸氢二钠9.5‑9.7份、磷酸二氢钾1.34‑1.36份、吖啶黄0.005‑0.020份,氯化镁2.0‑8.0份,葡萄糖1.0‑4.0份,丙酮酸钠1.0‑4.0份、蒸馏水1000份;pH值为6.8‑7.4。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其配方组成为:胰胨16.0-18.0份、蛋白胨2.0-4.0份、酵母浸膏5.0-7.0份、氯化钠10.0-20.0份、磷酸氢二钾2.4-2.6份、磷酸氢二钠9.5-9.7份、磷酸二氢钾1.34-1.36份、吖啶黄0.005-0.020份,氯化镁2.0-8.0份,葡萄糖1.0-4.0份,丙酮酸钠1.0-4.0份、蒸馏水1000份;pH值为6.8-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其配方为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鸣镝藏程琳张晓光吴平平张佐敏谢楠楠杜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