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1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包括隧道衬砌管片、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置钢垫板,能够与管片很好地贴合成为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增强隧道整体强度,控制隧道差异性沉降;通过拉杆连接隧道拱顶管片与锚定板,在管片下沉时,锚定板拖动其下方的土体共同下沉,产生向上的阻力,隧道若继续沉降则需要再拖动锚定板下方土体共同下沉,可减小隧道沉降量,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逐渐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在地铁修建过程中,许多盾构隧道将会穿越软弱地层。在软弱地层中,隧道底部土体反力总是小于未修建隧道时此处原有土体自重压力,隧道下部土体压缩模量有所降低,并且在地铁运营等扰动下,隧道下部土体次固结会长期进行,所产生的沉降量不可小视。若地铁隧道运营期逐步产生差异沉降等病害,地铁隧道衬砌极可能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对地铁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沉降进行研究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开挖土体重力小于隧道盾构管片重力,引起隧道下方沉降,对隧道衬砌造成破坏,对正常运营带来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通过在隧道拱顶设置拉杆,从而将隧道管片拉在土体中,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该结构在软土地基沉降严重区域可以起到控制沉降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包括隧道衬砌管片、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相连。本技术通过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置钢垫板,由于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能够与管片很好地贴合成为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增强隧道整体强度,控制隧道差异性沉降;通过拉杆连接盾构隧道上部管片与地面锚定板,在管片下沉的同时,锚定板拖动其下方的土体共同下沉,产生向上的阻力,隧道若继续沉降则需要再拖动锚定板下方土体共同下沉,可减小隧道沉降量,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注浆范围大,注浆压力不易控制,经济性不强的缺点,抗沉降结构与盾构管片合为一体,且实际沉降量测量监控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杆布置在隧道拱顶左右20°范围内,可以减少拉杆产生的水平分力,使拉杆、管片及锚定板均处于良好的受力状况。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每一环管片上设有多根拉杆,所有的拉杆沿周向布置在隧道拱顶,可以提高对管片顶部的拉力,使管片周向受力均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其中一根拉杆位于隧道拱顶正上方,其余拉杆左右对称布置。将拉杆采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优化拉杆受力,同时使管片均匀受力,避免拉力集中而引起管片受损。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隧道顶部管片上预留相应的拉杆孔,开孔孔径为15~25mm,该拉杆孔便于拉杆穿过管片与钢垫板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钢垫板为普通钢板弯制而成,预留拉杆孔,开孔大小与管片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杆为抗拉强度较大的钢材制成,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避免拉杆受力发生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锚定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并预留拉杆孔,该锚定板便于集中批量预制后运到施工现场,成本较低,且能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情况来调整锚定板形状和大小规格,用于为盾构顶部管片提供拉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杆的两端与钢垫板、锚定板采用锚具进行连接锚固,从而确保拉杆两端连接牢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置钢垫板,由于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能够与管片很好地贴合成为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增强隧道整体强度,控制隧道差异性沉降;2、通过拉杆连接盾构隧道上部管片与地面锚定板,在管片下沉的同时,锚定板拖动其下方的土体共同下沉,产生向上的阻力,隧道若继续沉降则需要再拖动锚定板下方土体共同下沉,可减小隧道沉降量,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3、本技术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注浆范围大,注浆压力不易控制,经济性不强的缺点,抗沉降结构与盾构管片合为一体,且实际沉降量测量监控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锚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拉杆与管片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1-锚定板,2-拉杆,3-钢垫板,4-锚具,5-管片,6-钻孔,7-锚头,8-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包括隧道衬砌管片5、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2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1,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3,所述钢垫板3与管片5曲率一致,所述拉杆2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1相连。本技术通过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置钢垫板,由于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能够与管片很好地贴合成为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增强隧道整体强度,控制隧道差异性沉降;通过拉杆连接盾构隧道上部管片与地面锚定板,在管片下沉的同时,锚定板拖动其下方的土体共同下沉,产生向上的阻力,隧道若继续沉降则需要再拖动锚定板下方土体共同下沉,可减小隧道沉降量,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注浆范围大,注浆压力不易控制,经济性不强的缺点,抗沉降结构与盾构管片合为一体,且实际沉降量测量监控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布置在隧道拱顶左右20°范围内,可以减少拉杆产生的水平分力,使拉杆、管片及锚定板均处于良好的受力状况。本实施例中,在每一环管片5上设有三根拉杆2,所有的拉杆沿周向布置在隧道拱顶,可以提高对管片顶部的拉力,使管片周向受力均衡,其中一根拉杆位于隧道拱顶正上方,其余拉杆左右对称布置。将拉杆采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优化拉杆受力,同时使管片均匀受力,避免拉力集中而引起管片受损。本实施例中,在隧道顶部管片5上预留相应的拉杆孔,开孔孔径为15~25mm,该拉杆孔便于拉杆穿过管片与钢垫板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垫板3为普通钢板弯制而成,预留拉杆孔,开孔大小与管片相同,通过螺栓与管片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为抗拉强度较大的钢材制成,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避免拉杆受力发生变形,可以直接采用抗拉能力较强的钢筋进行制作,拉杆的作用是为了连接上部锚定板,使其与盾构隧道管片连接为一个整体,拉杆向盾构管片传递向上的拉力。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定板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并预留拉杆孔,该锚定板便于集中批量预制后运到施工现场,成本较低,且能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情况来调整锚定板形状和大小规格,用于为盾构顶部管片提供向上的拉力,同时有效减小地面荷载对隧道的扰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的两端对应与钢垫板3、锚定板1采用锚具4进行连接锚固,从而确保拉杆两端连接牢固。本实施例中锚具4由锚头7和锚板8组成,锚头7为可绕拉杆中心旋转的六角螺母,不会发生水平移动;锚板采用与钢垫板相同的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的锚板8中部拱起,可以使与被锚固件更好地接触,同时可以提高锚板的抗压能力,并在中心位置预留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衬砌管片、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衬砌管片、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布置在隧道拱顶左右20°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环管片上设有多根拉杆,所有的拉杆沿周向布置在隧道拱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拉杆位于隧道拱顶正上方,其余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霍鹏张军伟黄琦周双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